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恒孝专利>正文

大炉灶预混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84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炉灶预混燃烧器,是由圆形风室外壳、内壳体、耐火圈由下往上迭合成凹形并连接辅助件的燃烧器,在燃烧室中底部设有一靠燃烧温度加温的中空凸圆形气化预热罩,预热罩下底内圆扣合在内壳体底中部的圆柱台上,此圆柱台中设有喷油孔和等距分布的一次进风孔,在内壳体圆周上部设有降速二次进风孔和下部无孔回旋降速区,设有小孔径、多功能燃料喷油器,设有电子脉冲高压点火器,设有压力自动供油系统,能任意距离自动供应多种燃料,设有多种型号预混燃烧器,可以单个、多个组装成多种型号炉灶,显著优点在于空气和燃料预先混合预热气化,二次风再混合燃烧,大幅度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消耗、污染,能多燃料使用,比现在的柴油灶燃烧器有着突出的优点,可在大中小餐饮业炉灶和小锅炉、热水器上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炉灶预混燃烧器一种大炉灶预混燃烧器,是在燃烧器中底设预热罩,将各种液体(气体)燃料(轻烃、轻油、重油、液化气及残液、汽油、柴油、煤油、塑料再生油、甲醇)在预热罩内与空气预混,预热气化喷出与二次风再混合燃烧的燃烧器,主要装在宾馆大炉灶和小锅炉上使用。现有的宾馆大炉灶的柴油燃烧器存在以下严重缺点:空气与燃料不能预混、预热和气化,柴油在高温下发生热裂解产生大量炭黑,不能充分燃烧,有害物排放多,料耗高,供风孔径大,孔数少(30-40个,孔径Φ4-Φ5.5mm)造成气流速度高,噪声达85-100多分贝,燃油未燃烧即被高速气流吹走,造成料耗高,不能使用廉价的轻烃,重油等燃料,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制定的设计方案为:在燃烧室底部设有用燃烧高温加热的燃料、空气预混预热气化罩,使燃料空气在预热罩内混合、预热、气化喷到燃烧室与适度旋转的二次风二次混合后燃烧,这样能避免产生大量炭黑;建立斜向多孔数(100-200个)小孔径(Φ3-Φ4mm)旋转细风流以降速;设有燃烧室下底部回流降速区,再次降速,办法是提高最下一排进风孔与底平面的高度(20-30mm),不让二次风气流直接吹拂燃料,以此达到降速,降耗,环保,能使用各种燃料的目的。预混燃烧器供风管,风室外壳、内壳体、耐火圈、预热罩、凸园柱、一次预热油道、一次进风孔、二次进风孔、喷气孔、供油短管、绝热管、供油管Ab、风室、燃烧室、调风阀、调油阀、压力钢瓶、压力燃料组成。预混燃烧器的技术特征是:在内壳体内中底部有凸园柱与中空预热罩相扣合,形成中空预热室,预热室靠燃烧高温加热。凸园柱平面中间为喷油孔,喷油孔四周等距分布四个一次风进风管,进风管是镶在等径孔中的铜管,一次进风管出口高于凸园柱平面,高于预热罩下一排喷气孔,以防止燃油无风压时漏人风管,预热罩下内园与凸园柱外园扣合。凸园柱平面低于预热罩下排喷气孔,以便盛少许燃油,预热罩由上小下大两段园管结合成凸形状,以此使燃烧室形成不同气流而增强扰动,以-->利燃烧,预热罩下部有两排高于凸园柱平面的喷气孔。喷油孔下部用丝扣连接供油短管,并形成一次预热油道,供油短管丝扣下接绝热管,供油管a、调油阀、供油管b,压力钢瓶和压力燃料,形成自动供油管路;内壳体扣放在U形风室外壳上口平面上,下空间密封形成供风室,风室外壳底部连接供风管和调风阀,内壳体上平面扣放中空等径耐火圈,形成中空燃烧室。火焰的大小,风、油比,由调风阀、调油阀任意调控。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一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16、17、9a组合剖视图本技术由供风管(8)、风室外壳(7)、内壳体(21)、耐火圈(23)、预热室(22)、预热罩(3)、凸园柱(19)、一次预热油道(15)、一次进风孔(18)、二次进见孔(1)、燃气喷孔(5)、供油短管(16)、绝热管(17)、供油管(9Ab)、风室(20)、燃烧室(2)、回旋降速区(6)、调风阀(10)、调油阀(11)、压力钢瓶(12)、压力燃料(14)等组成。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设有凸园型预热罩(3)、预热罩(3)由上小下大两段不同径、上长下短不同长度钢管丝扣连接而成,下段内径根据燃烧器不同型号在Φ32-Φ52mm间选用,高度在90-110mm,预热罩(3)在下部园周均匀布置2排喷气孔(5),孔径Φ3-Φ4mm,孔数16-20个,预热罩(3)下内园与凸园柱(19)外园扣合,其中大空间为密封预热室(22),靠燃烧温度加温,预热罩(3)的作用有3,其一将从喷油孔(4)喷出的燃料和从进风孔(18)进入的一次空气混合,加热气化后从喷气孔(5)喷出与二次风混合后燃烧;其二凸园型状可以使旋转的燃烧气流形成上下不同的流速和压差,使回旋到下部的气流能快速旋升燃烧,增加了扰动性,有利于燃烧的综合效果,其三稳定火燃,优于现在其它带翼小空间园柱形预热罩,有降速和升速的作用。工作过程是:启动风机、调油阀(11)微开,少许油进入燃烧室(2)底面,点着火后,拧开调风阀(10)供风,着火后的高温迅速将预热罩(3)及内壳体(21)加热,从一次进风孔(18)喷进的空气与从喷油孔(4)喷出的燃料一齐喷溅到通红的预热罩(3)内壁,在预热室(22)里瞬间气化、混合形成一定压力,从喷气孔(5)喷出到燃烧室(2)与适度旋转的二次风二次混合,在凸园形预热罩(3)异外形作用下,形成强势扰动燃烧,周而复始,稳定燃烧。这样充分气化、空气燃料两次混合,燃烧充分不结黑炭、-->不冒黑烟、达到环保、降耗、提高热效率目的。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在内壳体(21)内中底部设有凸园柱(19),凸园柱(19)与内壳体(21)铸为一体,凸园柱(19)直径Φ32-Φ52mm,凸园柱(19)中间为喷油孔(4),孔径为Φ3-Φ4mm,孔径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凸园柱(19)外中间开有丝孔,连接喷油短管(16),凸园柱(19)中等距分布一次进风孔4个,上出口通预热室(22);下口通风室(20),一次风进风孔(18)出口镶铜管并高于凸园柱(19)上平面,作用是防止无风压时,燃油漏进风道,凸园柱(19)的作用是:预热罩的扣合支柱、连接供油短管(16)、一次进风通道。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为降低燃烧气流速度,设有两个降速装置,第一是在内壳体(21)园周立面上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水平斜向、小孔径Φ3-Φ4mm,多数孔100-200个,细慢降速旋转二次进风孔(1);进风孔(1)最下一排要高于预热罩(3)上的喷气孔(5),不让二次风直接吹拂从喷气孔(5)喷出的燃气;第二是在内壳体(21)园周内立面距离底面20-40mm下部设有无孔回旋降速区(6)。这两个装置的作用是将强风流经多数孔分散为多数细风流,并能向下回旋滞留后再往上喷出,这样大大降低风压、风速,为降噪、降耗奠定了基础。其工作过程是,中压风机产生的压力空气经调风阀(10)进入风室(20),从100-200个细斜向进风孔(1)进入燃烧室(2),形成旋转适度的降速气流带动从预热罩(3)喷出的燃气向下回旋旋转燃烧。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设有小孔径、有升降压、预热、隔热多功能的喷油器,由喷油孔(4)、供油短管(16)、绝热管(17)、供油管(9a)丝扣依次连接组装而成。根据燃烧器的不同功率和不同油品使用不同内径的喷油孔,以调整喷油的出口压力和喷距及喷出油的形状;供油短管(16)是两头带丝扣的中空钢质管件或铜钢复合管件,内径Φ3-Φ4mm,长度30-40mm;铜钢复合供油短管(16)是用对丝管帽连接两段相同内外径的紫铜管和钢管件而成,铜钢复合供油短管(16)是取铜管导热系数大、能导过足够的温度预热管内燃料,钢质管导热系数低,阻滞传导过多温度烧坏连接其后的绝热管(17)。供油短管(16)一头垂直拧装在内壳体(21)外底中部的丝孔内通往预热室(22),另一头与绝热管(17)连接。供油短管(16)的作用是,除输送燃料外,还传导温度对管内燃料加温预热,以利气化。绝热管(17)是耐温塑脂带丝扣管帽,一头丝扣连接供油短-->管(16),一头连接直接管帽和供油管(9b),绝热管(17)的作用是阻断供油短管(16)传导的温度向供油管(9a)传导,防止管内燃料因热产生气阻,在停炉初期,防止供油管(9a)内的油料热蒸发、结炭,尤其对低沸点轻轻液化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炉灶预混燃烧器,由供风管(8)、风室外壳(7)、内壳体(21)、耐火圈(23)、预热室(22)、预热罩(3)、凸园柱(19)、一次预热油管(15)、一次进风孔(18)、二次进风孔(1)、燃气喷孔(5)、供油短管(16)、绝势管(17)、供油管(9ab)、风室(20)、燃烧室(2)、回旋降速区(6)、调风阀(10)、调油阀(11)、压力钢瓶(12)、压力燃料(14)组成,其特征是:供风管(8)伸入园U型风室外壳(7)中下园孔内镙钉固定,内壳体(21)扣合在园U型风室外壳(7)上平口,其下空间为风室(20),园内壳体(21)上平面扣合中空等内径园耐火圈(23),内空间为燃烧室(2);在园内壳体(21)园周立面上部、下部设有两个降风速装置;在园内壳体(21)中底部有凸园柱(19)和扣合在凸园柱(19)上的预热罩(3)及二者扣合后形成的密封内空间为预热室(22);凸园柱(19)外中间有丝孔,用丝扣和管帽依次连接供油短管(16)、绝热管(17)、供油管(9a)、调油阀(11)、供油管(9b)、压力钢瓶(12)、出油管(13)、压力燃料14组合成的自动供油系统;凸园柱(19)内等距分布4个一次进风孔(18),进风孔(18)上出口通预热室(22),下进口通风室(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炉灶预混燃烧器,由供风管(8)、风室外壳(7)、内壳体(21)、耐火圈(23)、预热室(22)、预热罩(3)、凸园柱(19)、一次预热油管(15)、一次进风孔(18)、二次进风孔(1)、燃气喷孔(5)、供油短管(16)、绝势管(17)、供油管(9ab)、风室(20)、燃烧室(2)、回旋降速区(6)、调风阀(10)、调油阀(11)、压力钢瓶(12)、压力燃料(14)组成,其特征是:供风管(8)伸入园U型风室外壳(7)中下园孔内镙钉固定,内壳体(21)扣合在园U型风室外壳(7)上平口,其下空间为风室(20),园内壳体(21)上平面扣合中空等内径园耐火圈(23),内空间为燃烧室(2);在园内壳体(21)园周立面上部、下部设有两个降风速装置;在园内壳体(21)中底部有凸园柱(19)和扣合在凸园柱(19)上的预热罩(3)及二者扣合后形成的密封内空间为预热室(22);凸园柱(19)外中间有丝孔,用丝扣和管帽依次连接供油短管(16)、绝热管(17)、供油管(9a)、调油阀(11)、供油管(9b)、压力钢瓶(12)、出油管(13)、压力燃料14组合成的自动供油系统;凸园柱(19)内等距分布4个一次进风孔(18),进风孔(18)上出口通预热室(22),下进口通风室(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炉灶预混燃烧器,其特征是:将预热罩(3)设计为凸园形,由上小下大两段不同径,上长下短两段不同长度钢管,用丝扣连接而成,下段内径根据燃烧器不同型号在Φ32-Φ52mm间选用,高度在90-110mm,预热罩下部园周均匀布置2排喷气孔(5)、孔径Φ3-Φ5mm、孔数16-20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炉灶预混燃烧器,其特征是:在内壳体21中底部设有凸园柱(19),凸园柱(19)与内壳体(21)铸为一体,直径Φ32-Φ52mm;凸园柱中间为喷油孔(4),喷油孔径Φ3-Φ4,孔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凸园柱(19)外正中开有丝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孝黎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恒孝黎凤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