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颜料加工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其包括机架和下料筒,机架竖直设置,下料筒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与下料筒连通,出料管远离下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的侧壁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杆、支撑块和支撑弹簧,支撑杆一端与出料管远离出料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一端与出料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与出料管靠近出料口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铰接组件,支撑块靠近支撑杆连接支撑弹簧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下料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A blanking and ba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袋装置
本技术涉及颜料加工制作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料装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的发展得到政府和纺织业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把印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列入纺织行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同时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方面也给予了相应政策支持,印染行业的兴起带动颜料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制作好的颜料进行下料装袋是颜料制作的最后一步工序。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23661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粉料下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安装有下料罐,下料罐的下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下端为下料口,下料时工人手持包装袋,将包装袋的开口撑开并对准下料口处,将下料罐内的粉料进入包装袋内,包装袋装满后运送至下一工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保证饲料落入包装袋内,工人需要长时间的保持撑开包装袋的袋口的动作,使下料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料装袋装置,达到降低下料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包括机架和下料筒,机架竖直设置,下料筒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下料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与下料筒连通,出料管远离下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的周向侧壁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杆、支撑块和支撑弹簧,支撑杆一端与出料管远离出料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一端与出料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与出料管靠近出料口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铰接组件,支撑块靠近支撑杆连接支撑弹簧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出料管处接料时,首先对支撑杆远离支撑弹簧的一端施加靠近出料管的力,使支撑杆以支撑块为支点,支撑杆利用铰接组件绕支撑块转动,利用支撑杆自身的硬度拉伸支撑弹簧,然后使支撑杆远离支撑弹簧的一端位于包装袋的袋口内,然后撤掉对支撑杆的力,支撑弹簧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收缩,带动支撑杆远离支撑弹簧的一端向远离出料管的方向运动,使支撑杆远离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包装袋的袋口的内侧壁抵接,支撑杆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颜料从下料筒内经过出料管的出料口进入包装袋内,在下料装袋时中避免工人在出料口处长时间的保持撑开包装袋的袋口的动作,达到降低下料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组件包括铰接槽、铰接孔和铰接杆,铰接槽开设在支撑块远离出料管侧壁的一端,铰接槽竖直开设,铰接槽贯穿支撑块的顶端和底端,铰接孔开设在支撑杆靠近支撑块处,铰接孔贯穿支撑杆的周向侧壁,铰接杆穿过铰接孔,铰接杆位于铰接槽内,铰接杆两端与铰接槽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杆为支撑杆的转动提供支撑作用,铰接槽为支撑杆的转动提供空间,支撑杆绕支撑块转动时,支撑杆带动铰接孔绕铰接杆转动,铰接组件的设置,便于支撑杆绕支撑块转动,提升支撑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孔设置为直腰槽型的铰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调节组件时,调节第二块使第二块带动铰接杆在铰接孔内滑动,便于调节第二快,提升调节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一块和第二块,第一块与出料管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块与支撑杆铰接,第一块与第二块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块设置为第一块和第二块,并利用调节组件调节第一块和第二块的位置,调节支撑块的远离出料管的一端到出料管的距离,调节支撑杆远离弹簧一端的支撑范围,使支撑组件支撑更多口径的包装袋,提升支撑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槽和调节螺栓,调节槽开设在第一块远离出料管的一端,第二块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位于调节槽内,调节螺栓与调节槽的侧壁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槽的侧壁与第二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远离第二块,然后对第二块施加远离调节槽的力,使第二块在调节槽内滑动,第二块带动铰接杆在铰接孔内滑动,第二块调节至合适位置时,转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与第二块抵接,固定第一块与第二块的位置,调节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提升支撑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一端与调节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螺栓远离第二块时,在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二块向远离调节槽的方向滑动,便于工人使用调节组件调节第一块与第二块的位置,提升调节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调节弹簧与第二块固定连接,使调节弹簧对第二块的滑动距离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块与调节槽脱离,提升第一块与第二块调节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杆与支撑板的一侧的中心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包装袋的内侧壁抵接,支撑板与包装袋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杆与包装袋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组件撑开包装袋后的支撑组件与包装袋的摩擦力,提升支撑板与包装袋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大支撑板与包装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支撑板与包装袋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支撑组件与包装袋之间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将包装袋支撑在下料料口处,达到降低下料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2.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铰接杆到出料管的距离,提升支撑组件适用于多种口径的包装袋,提升实用性;3.通过设置支撑板和防滑纹,提升支撑组件支撑包装袋时,支撑组件与包装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旨在显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旨在显示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旨在显示调节组件的爆炸图。图中,1、下料筒;11、机架;12、出料管;2、支撑组件;21、支撑杆;22、支撑块;221、第一块;222、第二块;23、支撑弹簧;24、支撑板;241、防滑纹;3、铰接组件;31、铰接槽;32、铰接孔;33、铰接杆;4、调节组件;41、调节槽;42、调节螺栓;43、调节弹簧;5、包装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包括机架11和下料筒1,机架11竖直设置,下料筒1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所述下料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与下料筒1连通,出料管12远离下料筒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12的周向侧壁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口的底端设置有包装袋5。在下料口处下料时,首先将包装袋5的底端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包装袋5的袋口放置在出料管12的出料口处,然后利用支撑组件2将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包括机架(11)和下料筒(1),机架(11)竖直设置,下料筒(1)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与下料筒(1)连通,出料管(12)远离下料筒(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12)的周向侧壁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支撑组件(2)均包括支撑杆(21)、支撑块(22)和支撑弹簧(23),支撑杆(21)与出料管(12)远离出料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支撑弹簧(23),支撑弹簧(23)一端与出料管(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22)与出料管(12)靠近出料口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22)与支撑杆(21)之间设置有铰接组件(3),支撑块(22)靠近支撑杆(21)连接支撑弹簧(23)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包括机架(11)和下料筒(1),机架(11)竖直设置,下料筒(1)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与下料筒(1)连通,出料管(12)远离下料筒(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12)的周向侧壁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支撑组件(2)均包括支撑杆(21)、支撑块(22)和支撑弹簧(23),支撑杆(21)与出料管(12)远离出料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支撑弹簧(23),支撑弹簧(23)一端与出料管(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22)与出料管(12)靠近出料口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22)与支撑杆(21)之间设置有铰接组件(3),支撑块(22)靠近支撑杆(21)连接支撑弹簧(23)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3)包括铰接槽(31)、铰接孔(32)和铰接杆(33),铰接槽(31)开设在支撑块(22)远离出料管(12)侧壁的一端,铰接槽(31)竖直开设,铰接槽(31)贯穿支撑块(22)的顶端和底端,铰接孔(32)开设在支撑杆(21)靠近支撑块(22)处,铰接孔(32)贯穿支撑杆(21)的周向侧壁,铰接杆(33)穿过铰接孔(32),铰接杆(33)位于铰接槽(31)内,铰接杆(33)两端与铰接槽(31)的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宝远,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佳源颜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