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672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是将由钢水冷却结晶后形成的连铸坯在由拉矫机拉拔矫正过程中,预先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对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将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温度预加热至300~900℃,以减小连铸坯与拉矫机的拉矫辊间的温度差异,防止连铸坯过快过多散热,从而避开连铸坯的裂纹敏感温度,以降低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裂纹及偏析的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连铸坯质量以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钢坯,便于钢坯进行下一步的深加工,以提升连铸工艺效率。

A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of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连铸坯生产过程中,由于轧制规格、收得率等要求,需要将连铸坯切割成一定的定尺长度,在切割过程中,连铸坯需要在连铸机辊道上以较慢的拉坯速度运行一定时间,而铸坯或板坯由输送辊轴输送中或在轧机热轧过程中,一般都是敞开式运输、生产,钢坯在连铸机拉坯过程中速度低、热坯通过该区段外露时间长,在这个区段内钢坯刚完成凝固,坯温最高,由于辊轴、轧机与铸坯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使铸坯散热速度快,散失热量多,因此会对周围设备及环境有较大不利影响,并伴有金属氧化损失多,入炉温度不够高等问题,从而会影响铸坯或板坯内部组织性能,同时也会给下一道次的轧制带来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板带轧制的质量。因此保证铸坯或板坯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对于提高板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降低铸坯或板坯在连铸或轧制过程中温度带来的影响,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辊轴上使用保温罩或铸坯入坑缓冷的方法减小铸坯端部温差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但现有的保温罩功能比较单一,控温及保温效果不是很明显,仍然存在严重的热量散发,因此保温效果不太理想,从而大大影响了铸坯或板带轧制的加工质量。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生产出的连铸坯一部分通过热装热送到轧钢直接轧制,在轧钢加热炉加入时,由于连铸坯不同部位温差较大,连铸坯升温不均匀,造成轧材组织不均匀;另一方面,另一部分连铸坯进入坯垛缓冷后再进行轧制,在连铸坯进入坯垛缓冷过程中,连铸坯端部回温较大,回温速度快,造成端部裂纹等缺陷,该缺陷在轧钢加热炉内可能进一步扩大,造成轧制过程轧材端部开裂,大量甩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以降低铸坯在轧制拉矫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裂纹及偏析的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连铸坯质量以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钢坯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通过电流加热对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以减小连铸坯与拉矫机的拉矫辊间的温度差异,从而避开连铸坯的裂纹敏感温度,以降低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裂纹及偏析的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连铸坯质量以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钢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钢水经冷却结晶后形成的连铸坯在由拉矫机拉拔矫正过程中,预先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对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将拉矫机的拉矫辊温度预加热至300~900℃。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快速对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以减小连铸坯与拉矫机的拉矫辊间的温度差异,防止连铸坯过快过多散热,从而避开连铸坯的裂纹敏感温度,以降低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裂纹、缩孔、疏松及偏析等缺陷,从而达到提高连铸坯质量以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钢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铸坯的表面温度为800~110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铸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0.2~1.05wt%,Si:0.15~0.35wt%,Mn:0.25~9.0wt%,S:≤0.025wt%,P≤0.025wt%,Cr:1.4~1.65wt%,余量为Fe。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流加热的升温速率为50~800℃/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流加热对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至300~900℃,减小了连铸坯与拉矫机的拉矫辊间的温度差异,从而降低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而造成的枝晶偏析,以提升带钢质量,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强塑积,同时提升工艺效率。(2)通过提高升温速率至50~800℃/s,可以推迟冷轧变形组织的再结晶,最大程度地保持形变存储能与形变组织,以加速奥氏体逆相变的发生,并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残余奥氏体,提高带钢的机械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钢水经冷却结晶后形成的连铸坯在由拉矫机拉拔矫正过程中,预先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以400℃/s的升温速率将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至600℃连铸机的输送辊预加热,然后保持输送辊温度在600℃将连铸后温度为900℃的铸坯输送至切割机进行切割。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铸坯为连铸后制得的尺寸为325mm×280mm的大方坯,其化学成分如下表1所示。表1铸坯的化学成分成分CSiMnCrPS含量(wt%)0.60.207.51.50.010.01经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连铸坯的中心疏松、中心偏析全部控制在1.5级以下,评判级别≤1.0级的比例达到98.9%,延伸率A80为26%。实施例2~3实施例2~3提供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改变连铸后制得的铸坯的化学成分,除上述区别外,其他操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条件参数如下表所示。实施例CSiMnCrPS实施例20.20.3591.650.0250.025实施例31.050.150.251.40.0150.015经测试,实施例2制得的连铸坯的中心疏松、中心偏析全部控制在1.5级以下,评判级别≤1.0级的比例达到98.1%,延伸率A80为27%。实施例3制得的连铸坯的中心疏松、中心偏析全部控制在1.5级以下,评判级别≤1.0级的比例达到98.3%,延伸率A80为26%。实施例4~7实施例4~7提供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改变拉矫辊的预加热温度,除上述区别外,其他操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条件参数如下表所示。实施例预加热温度(℃)实施例425实施例5250实施例6300实施例7800实施例8900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水经冷却结晶后形成的连铸坯在由拉矫机拉拔矫正过程中,预先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对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将拉矫机的拉矫辊温度预加热至300~9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水经冷却结晶后形成的连铸坯在由拉矫机拉拔矫正过程中,预先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对连铸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预加热,将拉矫机的拉矫辊温度预加热至300~9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坯的质量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的表面温度为800~1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安李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