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移式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6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03
一种自移式列车,所述车体安设于轨道上,所述车体为主体结构部件,车体底部对称设置有轮对,所述车体之间通过液压缸A铰接,所述车体上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轮对上分别设置阻车装置,所述车体的下部,轮对的外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部两端分别铰接有液压缸B,液压缸B远端铰接车体,所述基座开口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滑块,所述双向液压缸固定设置基座内壁,所述双向液压缸两端分别铰接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更为合理、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安全性能更加稳定、列车组自移更加稳定自如,提高安全运行。

A kind of self moving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移式列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移式列车。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综采工作面轨道巷中,乳化液泵站、液箱、变压器、综保、开关等设备都是固定在平板车上,各平板车首尾顺次连接,现在煤矿使用传统的“有轨绞车钢丝绳牵引”,长期使用过程的列车组在有上下坡的巷道中,钢丝绳易断,很容易导致溜车、甚至会出现掉道,移动时相对来说比较麻烦。通过绞车带动平板车顺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前移动,现有技术(专利号CN202345685U,公告日20120725)公开了一种矿用液压自移卡轨式设备列车,列车组在行进过程中途径上下坡的巷道中夹紧装置集中受力,列车和物体的重力作用于夹紧装置上易使夹紧装置产生形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移式列车,列车在上下坡的巷道中行进更安全稳定。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移式列车,包括车体、轮对、液压缸A,所述车体安设于轨道上,所述车体为主体结构部件,车体底部对称设置有轮对,所述车体之间通过液压缸A铰接,本技术一种自移式列车,还包括液压缸B、基座、连接梁、滑块、双向液压缸、阻车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车体上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轮对上分别设置阻车装置,所述车体的下部,轮对的外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基座上部两端分别铰接有液压缸B,液压缸B远端铰接车体,所述基座下部开口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且通槽两端宽中间窄结构,所述通槽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对称设置,所述双向液压缸固定设置基座内壁,所述双向液压缸两端分别铰接滑块。进一步的,所述阻车装置包括:控制臂和液压缸C,所述轮对通轴上铰接有控制臂,所述液压缸C分别铰接控制臂和车体,所述控制臂与液压缸C之间的夹角为90°;有利于控制臂受力更为合理。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为楔形滑块。便于配合通槽,使得加紧更为牢固。进一步的,所述通槽最窄处宽于轨道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外壁包裹有耐磨防滑材料。有助于停车时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行进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列车组,前车阻车器收起,后车阻车器依旧与地面接触,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A推送列车组前车前行,前行一定位置,控制器控制液压缸B工作,将基座下推,使轨道进入连接梁的通槽内,控制器控制双向液压缸收缩进而可以使滑块加紧轨道,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后车阻车器收起,然后再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A拉动后车前行,然后后车阻车器下落与地面接触,完成操作后,实现设备列车的一个行走循环,反复操作实现向前行走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更为合理、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安全性能更加稳定、列车组自移更加稳定自如,提高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体、2-轮对、3-液压缸A、4-液压缸B、5-基座、6-连接梁、601-通槽、602-导向槽、7-滑块、8-双向液压缸、9-阻车装置、901-控制臂、902-液压缸C、1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包括车体1、轮对2、液压缸A3,所述车体1安设于轨道上,所述车体1为主体结构部件,车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轮对2,所述车体1之间通过液压缸A3铰接,本技术一种自移式列车,还包括液压缸B4、基座5、连接梁6、滑块7、双向液压缸8、阻车装置9和控制器10,所述车体1上一端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轮对2上设置有阻车装置9,所述车体1的底部,轮对的外侧设置有基座5,所述基座5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基座5上部两端分别铰接有液压缸B4,液压缸B4远端铰接车体1,所述基座5下部开口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梁6,所述连接梁6本体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601,且通槽601两端宽中间窄结构,所述通槽601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向槽602,所述导向槽602内滑动设置滑块7,所述滑块7对称设置,所述双向液压缸8固定设置于基座5内壁,所述双向液压缸8两端分别铰接滑块7。所述阻车装置9包括:控制臂901和液压缸C902,所述轮对2通轴上铰接有控制臂901,所述液压缸C902分别铰接控制臂901和车体1,所述控制臂901与液压缸C902之间的夹角为90°,有利于控制臂901受力更为合理。所述滑块7为楔形滑块。便于配合通槽,使得加紧更为牢固。所述通槽601最窄处宽于轨道的宽度。所述连接臂6外壁包裹有耐磨防滑材料。有助于停车时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行进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列车组,前车阻车器收起,后车阻车器依旧与地面接触,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A推送列车组前车前行,前行一定位置,控制器控制液压缸B工作,将基座下推,使轨道进入连接梁的通槽内,控制器控制双向液压缸收缩进而可以使滑块加紧轨道,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后车阻车器收起,然后再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A拉动后车前行,然后后车阻车器下落与地面接触,完成操作后,实现设备列车的一个行走循环,反复操作实现向前行走的目的。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更为合理、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安全性能更加稳定、列车组自移更加稳定自如,提高安全运行。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式列车,包括车体(1)、轮对(2)、液压缸A(3),所述车体(1)安设于轨道上,所述车体(1)为主体结构部件,车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轮对(2),所述车体(1)之间通过液压缸A(3)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B(4)、基座(5)、连接梁(6)、滑块(7)、双向液压缸(8)、阻车装置(9)和控制器(10),所述车体(1)上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轮对(2)上分别铰接有阻车装置(9),所述车体(1)的下部,轮对(2)的外侧设置有基座(5),所述基座(5)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基座(5)上部两端分别铰接有液压缸B(4),液压缸B(4)远端铰接车体(1),所述基座(5)下部开口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梁(6),所述连接梁(6)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601),且通槽(601)两端宽中间窄结构,所述通槽(601)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向槽(602),所述导向槽(602)内滑动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7)对称设置,所述双向液压缸(8)固定设置基座(5)内壁上,所述双向液压缸(8)的两端分别铰接滑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式列车,包括车体(1)、轮对(2)、液压缸A(3),所述车体(1)安设于轨道上,所述车体(1)为主体结构部件,车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轮对(2),所述车体(1)之间通过液压缸A(3)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B(4)、基座(5)、连接梁(6)、滑块(7)、双向液压缸(8)、阻车装置(9)和控制器(10),所述车体(1)上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轮对(2)上分别铰接有阻车装置(9),所述车体(1)的下部,轮对(2)的外侧设置有基座(5),所述基座(5)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基座(5)上部两端分别铰接有液压缸B(4),液压缸B(4)远端铰接车体(1),所述基座(5)下部开口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梁(6),所述连接梁(6)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601),且通槽(601)两端宽中间窄结构,所述通槽(601)侧壁分别开设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传霞
申请(专利权)人:邹城市广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