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玉华专利>正文

一种单、双人活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5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单、双人活动床,属于家具领域中的卧具,包括由左侧床头靠背1、左侧床框11、左侧床板3和左侧床尾框5构成的左侧床架,由右侧床头靠背2、右侧床框19、右侧床板4和右侧床尾框7构成的右侧床架以及由中间床头靠背8、中间床尾框13、中间床支架21、中左后床板15和中左前床板16、中右后床板12和中右前床板14构成的中间床架,左、右侧床架装在中间床架上并拢构成一张床。该床既可作为单人床、又可作为双人床使用,能简单、方便地转换出三种尺寸规格,其外观造型可以做得比较美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活动式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家具领域中的卧具,特别是一种单、双人活动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作为卧具的床,其宽度和长度大都是固定的,这对于住房面积较小的城市家庭来说,当用较宽尺寸的床作为客床时,床会占用较大的房间面积,会使客房显得拥挤、窄小,若用较小尺寸的床作为客床时,虽然能让客房显得较为宽松,但当来客时又会觉得不够用。近些年出现了一些采用折叠方式来减小尺寸的床,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由大折叶、可动床板、可动床腿、小折叶、可动床头、折叶构成的名为“新型方便折叠床”(专利号为02294772.8),该床在平时呈折叠状,尺寸较小,为单人床,来客时,将折叠部分展开,宽度可以增加一倍,为双人床,因而具有广泛用途且易于推广,但是,由于这种床是采用翻转折叠的,故在美观性方面很难做到固定式床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作为单人床、又可作为双人床使用,能简单、方便地转换出三种尺寸规格,且其外观造型可以做得比较美观的活动式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单、双人活动床包括由左侧床头靠背1、左侧床框11、左侧床板3和左侧床尾框5联成一体构成的左侧床架以及由右侧床头靠背2、右侧床框19、右侧床板4和右侧床尾框7联成一体构成的右侧床架,左、右侧床架并拢构成一张床;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侧床架的中间还有由中间床头靠背8、中间床尾框13、中间床支架21、置于中间床支架21上相互铰合的中右前床板14和中右后床板12以及转轴18联成一体构成的中间床架;右后床板12铰合在转轴18上;左、右侧床架搁置在中间床架的前上部。在中间床支架21上还装有相互铰合的中左前床板16和中左后床板15,中左后床板15铰合在转轴18上。在中间床支架21上的前后部位各装有一根导向梁24;在左侧床板3和右侧床板4的底面紧靠与导向梁24相对应位置的前后部位各装有左、右导梁28和29。在导向梁24与左、右导梁28和29的相贴面的中间各自相对应地开有半边“H”形的槽,并穿装有“H”形的前、后导条31和32。在左侧床板3与中左前床板16及中左后床板15、中左前床板16及中左后床板15与中右前床板14及中右后床板12、中右前床板14及中右后床板12与右侧床板4的相接面镶嵌有至少三个以上的栓销30。在中间床支架21前边上面的横梁27的左右角部位以及中间床尾框13上面的左右角部位各装有一个柱状弹簧碰珠10,在左侧床板3和右侧床板4的前后边部位各开有三个与碰珠10相对应的碰珠定位孔9。在左侧床框11和右侧床框19上各自装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抽屉6。本技术的单、双人活动床,是将其中间床支架隐藏在左、右侧床架之中,且依旧装有左、右侧墙板和床尾,因而,其外观造型可以与现有的固定式床一样做得比较美观;此外,通过拉开左、右侧床架和翻开中间折叠的二块或四块床板等简单的几个操作过程,可以很方便地将其由单人床转换为双人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缩小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缩小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缩小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中等宽度状态时缩小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在中等宽度状态时缩小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在最宽状态时缩小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在最宽状态时缩小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沿A-A轴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的左剖视图; 图11是本技术在最窄状态时沿B-B轴线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12是本技术在拉开右侧床架时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在拉开右侧床架并翻开中右前床板和中右后床板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4是本技术在拉开右侧床架转换成中等宽度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5是本技术在拉开左、右侧床架转换成最宽度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6是本技术在最宽度状态时的沿C-C轴线的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I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由左侧床架、右侧床架和中间床架构成,左、右侧床架对称相同,左、右侧床架装在中间床架上并拢构成一张床。左侧床架包括左侧床头靠背1、左侧床框11、左侧床板3和左侧床尾框5,它们联成一体。在左侧床框11的中间两边部位,各开有一个长方形孔,内装抽屉6,其内由抽屉支架26支撑。在左侧床板3的前后边的中左部位和右侧部位,分别开有一个和二个碰珠定位孔9。在左侧床板3的底面的中前、中后部位分别固定有左导梁28,该梁延伸出左侧床板3的右边继续向右延伸一部分;在左导梁28靠向内的侧面,开有半边“H”形的槽。同样,右侧床架包括右侧床头靠背2、右侧床框19、右侧床板4和右侧床尾框7,它们联成一体。在右侧床框19的中间两边部位,也各开有一个长方形孔,内装抽屉6,其内由抽屉支架26支撑。在右侧床框19的前后边的左侧部位和中右部位,分别开有一个和二个碰珠定位孔9。在右侧床板4的底面的中前、中后部位分别固定有右导梁29,该梁延伸出右侧床板4的左边继续向左延伸一部分;在右导梁29靠向外的侧面,开有半边“H”形的槽。中间床架由中间床头靠背8、中间床尾框13、中间床支架21联成一体构成。中间床支架21为双层框架,其前端上面紧靠中间床头靠背8的部位装有一根横梁27,尾端为中间床尾框13;在横梁27和中间床尾框13上面的两侧部位分别装有柱状弹簧碰珠10;在其左右两上边横梁上的中部,各装有一根转轴固定梁20,转轴18的两端固定在梁20上。转轴18为圆柱形,其上有四段直径略小的台阶槽,在该台阶槽处由抱箍17按左右位置分别铰装中左后床板15和中右后床板12,在中左后床板15和中右后床板12的前边由铰合装置22分别铰装中左前床板16和中右前床板14,中左后床板15与中左前床板16、中右后床板12与中右前床板14呈折叠状。在中右后床板12的上面(在该床板翻开后即成为下面)前边固定有托块33,中左后床板15的上面(同样,在该床板翻开后即成为下面)前边固定有托块34。在中间床支架21上面中前略下部位有一横向的搁置梁25,用于搁置中左前床板16和中右前床板14。在左侧床板3的右侧面、右侧床板4的左侧面、中左后床板15和中左前床板16的左右侧面、中右后床板12和中右前床板14的左右侧面的相对应处开有八个栓销槽孔,并在左侧床板3的右侧面、中左后床板15和中左前床板16的右侧面、中右后床板12和中右前床板14的右侧面的栓销槽孔中装有栓销30。在中间床支架21上面在中前、中后部位,各装有一根导向梁24,在该梁与左、右导梁28和29的相贴面的中间各自相对应地开有半边“H”形的槽,并穿装有“H”形的前、后导条31和32。平常使用中,作为单人床,左、右侧床架并拢,此时,中间床架除中间床头靠背8露出外,其余全部隐藏在左、右侧床架内;从水平方向来看,中间床头靠背8被左侧床头靠背1和右侧床头靠背2遮掩住。左侧床板3前后边中左侧部位的碰珠定位孔9和右侧床板4前后边中右侧部位的碰珠定位孔9被柱状弹簧碰珠10上端的柱销插入而定位。此时,左侧床板3被左侧床框11、左侧床尾框5、横梁27、前后两根导向梁24、转轴18以及加强块23托起,同理,右侧床板4被右侧床框19、右侧床尾框7、横梁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双人活动床,包括由左侧床头靠背(1)、左侧床框(11)、左侧床板(3)和左侧床尾框(5)联成一体构成的左侧床架以及由右侧床头靠背(2)、右侧床框(19)、右侧床板(4)和右侧床尾框(7)联成一体构成的右侧床架,左、右侧床架并拢构成一张床;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侧床架的中间还有由中间床头靠背(8)、中间床尾框(13)、中间床支架(21)、置于中间床支架(21)上相互铰合的中右前床板(14)和中右后床板(12)以及转轴(18)联成一体构成的中间床架;右后床板(12)铰合在转轴(18)上;左、右侧床架搁置在中间床架的前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白玉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