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523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娱乐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该泡泡机可产生泡泡供舞台布效时使用或供儿童玩乐。该种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设有泡泡液腔、出泡口,还设有导液流道把从泡泡液腔流出的泡泡液导至出泡口,导液流道设计成把泡泡液导至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以使得在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该种泡泡机不仅提高了起泡成功率,而且提升了出泡连续性。

Continuous ejecting bubbl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喷出式泡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娱乐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该泡泡机可产生泡泡供舞台布效时使用或供儿童玩乐。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能够连续出泡泡的泡泡机中一般在出泡口前设置有抹液件,该抹液件旋转一方面抹液使出泡口形成新的液膜,另一方面起到将吹起的泡泡割断的作用。理论上该泡泡机在连续吹气时能连续出泡,但是实际操作时发现一旦抹液件旋转时将吹起的泡泡刮破后未能及时形成液膜,则将导致吹出的泡泡不能连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该种泡泡机不仅提高了起泡成功率,而且提升了出泡连续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设有泡泡液腔、出泡口,还设有导液流道把从泡泡液腔流出的泡泡液导至出泡口,导液流道设计成把泡泡液导至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以使得在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流道包括主导液流道,其上端接泡泡液腔,下端接出泡口的一面。进一步地,包括形成所述出泡口的出泡环,出泡口接主导液流道下端的所述一面高于另一面;导液流道包括在出泡环外壁开设的外壁轴向导液槽和/或在出泡环内壁开设的内壁轴向导液槽,轴向导液槽两端分别接通出泡口的两面从而能够把泡泡液从出泡口较高的一面导至其较低的一面。进一步地,轴向导液槽位于出泡环的上半环。进一步地,内壁轴向导液槽数量有多个,环绕式密布在出泡口周沿。进一步地,出泡口接主导液流道下端的所述一面是正面。进一步地,在出泡口背面设有抹液件,以在出泡口背面涂抹泡泡液形成液膜。进一步地,设有风机和风路,风机吹出的风经风路到达出泡口连续吹起位于出泡口处的液膜以实现连续出泡。进一步地,包括提升泵,所述泡泡液腔位于出泡口的下方,所述主导液流道通过提升泵连接泡泡液腔。进一步地,设有风机、吹泡风路和雾化风路,吹泡风路和雾化风路后端接风机而前端共接所述出泡口,这两条风路后端共接同一个风机,在风路结构上设置成雾化风路风速低于吹泡风路。进一步地,雾化风路比吹泡风路窄,且/或雾化风路是迂回的。进一步地,雾化风路中设有雾化模块。进一步地,在雾化风路中设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雾化模块的安装腔。进一步地,包括所述的雾化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供电接点,所述雾化模块上设有与安装腔内的供电接点对准的取电触片。进一步地,包括曲柄连杆结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抹液件与连杆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曲柄转动,从而带动连杆连同抹液件来回摆动。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泡泡机中的导液流道被设计成把泡泡液导至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以使得在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因此只要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任一面形成了液膜,就能起泡,提升了起泡成功率;由于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正面出泡的同时背面能及时形成液膜,故正面出泡后背面可立即出泡,提升了出泡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为泡泡机的结构图;图2为泡泡机除去半个枪身后的结构图;图3为成泡机构的结构图;图4为壳体内的结构图;图5为雾化模块的结构图;图6为雾化模块除去外壳后的结构图;图7为雾化通道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泡泡枪拆分上盖、安装腔的盖子后拆除雾化模块后的示意图;图9为出泡环和抹液件的结构图;图10为曲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如图1,连续喷出式泡泡机为枪形,该泡泡机包括枪身1、内部为泡泡液腔的泡泡液瓶2和装载在枪身1内的成泡机构3。如图2,泡泡液瓶2顶部设有泡泡液出口21,泡泡液出口21通过管道(未画出)与成泡机构3上的进水管323(见图9)连接,管道中部连有将起泡水抽出并输送到进水管323的提升泵(未画出),提升泵启动时泡泡液瓶2为成泡机构3供应起泡水。枪身1的手柄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三节电池的第一电源腔11,提升泵设置在枪身1的后部以便第一电源腔11内的电池为其供电。泡泡液瓶2和提升泵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其具体结构和原理不在此赘述。如图3,成泡机构3包括曲柄连杆结构31、出泡环32、抹液件33和壳体34,壳体34围成雾化风路35(见图4)、吹泡风路36(见图4)。如图4,壳体34内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的背部设置有齿轮传动组件37,齿轮传动组件37旁固定有双头电机38,双头电机38的第一个输出轴与扇叶组件39连接形成风机,扇叶组件39位于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的后端,双头电机38带动扇叶组件39转动时,扇叶组件39产生的风从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的后端分别进入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内。吹泡风路36是基本直行的风路,雾化风路35先向右走,然后向前经过雾化模块4后向左拐与吹泡风路36汇合,即雾化风路35是迂回的,且雾化风路35比吹泡风路36窄,因此进入雾化风路35的风量更小,使得雾化风路35风速低于吹泡风路36。由于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共用一个风机,且通过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结构上的设计,在满足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不同风速的要求下,减少了风机的数量,节约了泡泡机的体积。吹泡风路36和雾化风路35前端汇合,因此扇叶组件39产生的风分别经过雾化风路35和吹泡风路36后汇合到达出泡环32(见图3),雾化风路35中的烟雾被带至出泡环32,然后带有烟雾的风连续将出泡口321处的液膜吹起连续形成包裹有烟雾的泡泡,实现连续出泡。在雾化风路35中设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雾化模块4的安装腔351(见图8),雾化模块4安装在安装腔351内,安装腔351配有盖子352(见图8),盖子352通过螺丝固定在枪身1上。如图5,雾化模块4包括外壳41、雾化通道42和雾化液容器43(见图6),雾化通道42和雾化液容器43都被外壳41包住,但雾化通道42的两端口不被外壳41遮住,以使风能从雾化通道42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如图6,雾化通道42被雾化液容器43部分包裹住,雾化液容器43内装有雾化液,雾化通道42的位于雾化液容器43内的部位开有两个相对的通孔421(见图7)。雾化通道42内有吸液棉(未画出),吸液棉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421伸入雾化液容器43内,使得雾化液能被吸液棉吸收,并沿着吸液棉的两端向中部蔓延传输,从而实现向雾化通道42供应雾化液。吸液棉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421后,吸液棉恰好将通孔421填满,使得雾化液容器43内的雾化液只能沿着吸液棉进入雾化通道42内,避免了雾化液过多地进入雾化通道42内可能从雾化通道42两端漏出的问题。吸液棉的位于雾化通道42内的部位上缠绕有作为加热器件的加热丝(未画出),枪身1内在曲柄连杆结构3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源腔5(见图2),安装在第二电源腔5内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其结构和原理在下文详述)。如图8,枪身1包括上盖12,上盖12通过螺丝固定在枪身1上。上盖12盖住时,第二电源腔5的开口和安装腔351的盖子352的被螺丝锁住的部位被上盖12遮住。上盖12被打开后,第二电源腔5的开口裸露出来,使用者可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设有泡泡液腔、出泡口,还设有导液流道把从泡泡液腔流出的泡泡液导至出泡口,其特征在于,导液流道设计成把泡泡液导至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以使得在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续喷出式泡泡机,设有泡泡液腔、出泡口,还设有导液流道把从泡泡液腔流出的泡泡液导至出泡口,其特征在于,导液流道设计成把泡泡液导至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以使得在出泡口的正面和背面都能形成液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流道包括主导液流道,其上端接泡泡液腔,下端接出泡口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所述出泡口的出泡环,出泡口接主导液流道下端的所述一面高于另一面;导液流道包括在出泡环外壁开设的外壁轴向导液槽和/或在出泡环内壁开设的内壁轴向导液槽,轴向导液槽两端分别接通出泡口的两面从而能够把泡泡液从出泡口较高的一面导至其较低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轴向导液槽位于出泡环的上半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内壁轴向导液槽数量有多个,环绕式密布在出泡口周沿。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出泡口接主导液流道下端的所述一面是正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在出泡口背面设有抹液件,以在出泡口背面涂抹泡泡液形成液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喷出式泡泡机,其特征在于,设有风机和风路,风机吹出的风经风路到达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燕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骅隆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