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45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标签打印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机械传感器单元和光学传感器单元,所述带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连通。本申请将与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的第二检测口与第一检测口连通,进而允许光学传感器单元的光线路径具有一定的上下范围,当带盒向上浮动时,不会出现盒体的侧壁干扰光线传递的情况,避免误检。

Box and label printing device for label pri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标签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标签打印装置的普及,用户对于多样的标签带盒具有更高的高求,如更多的底色字色类型,更多的标签使用方式等,因此增加带盒的检测类型是有必要的。现有的打印装置会设置光学传感器检测打印介质上的相关信息,并与机械传感器配合,用于检测带盒相关信息。在需要进行光学检测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打印介质上的被检测部分与光学传感器之间精准位置。但随着带盒的使用,其重量和重心位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且一方面,在带盒中,标签与上下壳体必须留有间隙,使标签能够正常行进;另一方面,带盒放置在打印装置中进行打印时,带盒与打印机之间留有间隙。因此,随着用户的使用和习惯上的不同,打印介质上的被检测部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由此可能导致光学检测错检或者漏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光学检测时错检或漏检的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标签打印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机械传感器单元和光学传感器单元,所述带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检测件,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包括多个凸起部;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时,其中一部分所述凸起部按压于所述检测件,另一部分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一检测口内。优选地,所述检测件的侧部设置有定位槽;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打印装置时,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限位凸起;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时,所述限位凸起插入所述第一检测口内,并位于所述检测件的上方,用于限制所述带盒向上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盒体下盖和盒体上盖,所述盒体下盖和所述盒体上盖配合连接,形成内部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盒体下盖,所述第二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盒体上盖。优选地,所述带盒还包括过带组件,所述过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标签打印装置包括旋转轴和支撑轴,所述盒体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所述旋转轴或支撑轴对应设置。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该标签打印装置包括壳体、盒盖及上述的带盒,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盒盖与所述壳体铰接,用于盖合或打开所述安装腔。相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与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的第二检测口与第一检测口连通,进而允许光学传感器单元的光线路径具有一定的上下范围,当带盒向上浮动时,不会出现盒体的侧壁干扰光线传递的情况,避免误检。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盒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盒体下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盒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盒的正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感器与盒体第一检测部、第二检测配合时的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传感器与盒体第一检测部、第二检测配合时的结构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盒体正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1、传感器;11、传感器本体;12、机械传感器单元;122、凸起部;13、光学传感器单元;131、发射元件;132、接收元件;14、限位凸起;2、盒体;20、支撑孔;21、盒体下盖;211、第一检测部;211a、第一检测口;211b、检测件;211c、定位槽;22、盒体上盖;221、第二检测部;221a、第二检测口;23、容置腔;3、过带组件;31、标签带卷;32、限位壁;33、限位销;34、碳带卷;35、卷绕轮;36、出带组件;4、臂部;41、外壁;42、分隔臂;43、内壁;44、第一过带通道;45、第二过带通道;5、长孔开口;100、打印装置;110、盒盖;111、排出窗;120、壳体;121、狭缝;130、主单元盖;140、键盘;150、显示器;160、驱动轴;170、支撑轴;200、安装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1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标签打印装置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1包括传感器本体11、机械传感器单元12和光学传感器单元13。组件时,将机械传感器单元12和光学传感器单元13设置于传感器本体11上。带盒的外形为一长方体箱状盒体,整个带盒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围绕上下表面而成的侧表面。带盒包括盒体2和过带组件3,盒体2上设置有多个个支撑孔20,各支撑孔20与打印装置上的支撑轴或旋转轴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盒体2包括盒体下盖21和盒体上盖22,盒体下盖21设置有第一检测部211,第一检测部211包括第一检测口211a和检测件211b,并且第一检测部211与机械传感器单元12对应设置。盒体上盖22设置有第二检测部211,第二检测部211设置有第二检测口221a,第二检测口221a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3对应设置。组装时,将盒体下盖21和盒体上盖22配合连接,形成内部有容置腔23,并且使第一检测口211a和第二检测口221a连通。将过带组件3设置于容置腔23内。在将带盒装入标签打印装置时,机械传感器单元12通过与第一检测部211接触,检测出带盒的类型,如底色、字色等;光学传感器单元13通过第二检测口221a向盒体2内的标签带发出光线并接收反射光,以检测标签带相关信息,如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标签打印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机械传感器单元和光学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包括:/n盒体,所述盒体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的带盒,标签打印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机械传感器单元和光学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检测件,所述机械传感器单元包括多个凸起部;
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时,其中一部分所述凸起部按压于所述检测件,另一部分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一检测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的侧部设置有定位槽;
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打印装置时,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限位凸起;
在所述带盒装入所述标签打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耀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