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43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所述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在现场的情况下完成指尖穴位针刺放血急救的相应操作且安全卫生。

A kind of acupuncturist for fingertip p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技术介绍
现有中医针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此种方式对于人员要求较高,并且当前从业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有时可能无法达到对应的治疗效果。人们对针灸进行了大量装置化的尝试,但是针对手部穴位的针灸装置并没有理想的装置出现,特别是没有将手套与针灸较好结合的装置,且已有的装置治疗目的和治疗效果也不明确。中国专利CN201721694789涉及一种针刺指套,采用指套的形式增加了使用者的手指与针灸用针的摩擦力,便于取针和进针。该针刺指套用于针灸,然而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普通针灸中难以取针进针的问题,其没有将针灸与手套进一步制成有专一治疗目的和较好治疗效果的装置。中国专利CN109431787A涉及一种针灸手套,该针灸手套包括手套和针灸组件,针灸组件连接于手套上,用于在人手部佩戴手套时与手部皮肤接触以对手部穴位进行电刺激。通过将手套与针灸组件结合起来,本申请能够在人手部佩戴该针灸手套时,实现针灸组件与手部穴位的对准,并产生电刺激,以调整营卫气血,而达到治疗改善病症的目的。然而,这种基于电刺激与传统的针灸医学效果相差较大,特别是指尖穴位针刺仪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进一步的,指尖穴位针刺仪还包括凝血监测组件,所述凝血监测组件包括指血吸附件、埋置在所述指血吸附件内的电流采集电极。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上传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安装有指尖穴位针刺APP的手机。进一步的,所述永磁针座包括两个永磁针座磁极面,在一个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上设有固定针灸针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性件的轴向设有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的出口处分别形成两个电磁性件磁极面;固定有针灸针一侧的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与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相距1-10mm设置,并且针灸针穿过所述中间通孔并向另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方向刺出或收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在现场的情况下完成指尖穴位针刺放血急救的相应操作且安全卫生。附图说明图1.指尖穴位针刺仪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带有挤压组件的指尖穴位针刺仪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针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挤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APP操作界面;图7.针刺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一种控制组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1A研究设计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BL-HTWP)治疗-实验流程示意图;其中:CCI:电子皮质撞击损伤;BL-HTWP: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CBP:脑血流灌注检测;MEP:运动诱发电位检测;mNSS: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CCTs:常规凝血试验;TEG:血栓弹力图检测;BBB:血脑屏障通透性;BWC:脑组织含水量;图1B研究设计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BL-HTWP)治疗;其中,CCI后立即给予BL-HTWP治疗1次。BL-HTWP位于小鼠趾尖(左),与人手指(左)相对应,包括少伤(LU11)、上阳((LI1)、中冲(PC9)、冠冲(TE1)、少冲(HT9)、少泽(SI1);图2ABL-HTWP对急性颅脑创伤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图中,采用基于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应用血液灌注成像仪(PeriCamPSISystem评价脑血流灌注(CBP)。记录右侧顶叶皮质开颅术前后CBP的动态和空间分布(照片、减影图像和灌注图像)。图2B小鼠致伤前、致伤后0、1、2、4、6小鼠的典型CBP图像;图中,图像显示高灌注区为黄红色,低灌注区为蓝黑色。图2C每平方毫米平均灌注单位(PU)的统计分析;图中,与Sham组比较,**P<0.01;与CCI组比较,##P<0.01。图3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典型图像;图中,LHL:左后肢即CCI对侧;RHL:右后肢即CCI同侧。图3B致伤后6小时各组小鼠MEP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图3C致伤前、致伤后12、24、48和72小时测定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图中,与Sham组比较,**P<0.01;与CCI组比较,#P<0.05,##P<0.01。图4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常规凝血试验(CCTs)的影响-用CCTs法测定伤后6小时小鼠血凝血酶原时间(PT,A);图4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图4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图4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图4E凝血酶原时间(TT,E);图4F凝血酶原时间活性(PTA,F);图5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图中,(A)TEG代表性图像:白色代表Sham组、红色代表CCI组、蓝色代表BL组。分别检测致伤后6小时小鼠R时间;图5BR时间;图5CK时间;图5DMA值;图5Eα角减小;图6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图中,(Aa-c)甲苯胺蓝染色法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图6B(d-i)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内微出血:(d-f)脑损伤部位(标尺:250μm);(g-i)放大图(标尺:50μm);图6C伊文思蓝染色(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图6D干/湿重比重法测定脑水肿;图7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对脑组织切片进行NeuN免疫标记;图7B对脑组织切片进行GFAP免疫标记;图7C对脑组织切片进行Iba-1免疫标记;其中,图7A-C代表性图像(绿色:NeuN或Iba-1,红色:GFAP;蓝色:DAPI),标尺:50μm;图7D定量分析NeuN-、GFAP-、Iba-1-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图8A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神经发生和炎症相关标志物的影响图中,免疫印迹法检测伤后6、24、48和72小时蛋白表达变化。图8B分别检测Occludin(a)、ZO-1(b)、AQP4(c)、IL-6(d)、IL-1β(e)、ICAM-1(f)、HIF-1α(g)、BDNF(h)和VEGF(i)蛋白表达水平。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指尖穴位针刺仪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1、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20和控制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n所述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所述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n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所述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尖穴位针刺仪还包括凝血监测组件,所述凝血监测组件包括指血吸附件、埋置在所述指血吸附件内的电流采集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上传上位机,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福强曹毓琳程世翔张赛李博衣泰龙朱雷白志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臻溪谷医学研究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