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8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件和刮体的设置,无需在镜片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配合吸油毡,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且吸油毡能够与挡块、摆臂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的挤压,将吸油毡内的油液挤压出来。

Oil scraper assembly of oil sight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分和水分的分离。但是,由于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观油镜,但是观油镜容易被油膜覆盖,导致看不清油水分离箱内部的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油刷实现对观油镜表面的油膜进行去除,但是长时间使用,油刷清理效果下降,在油刷经过的后,观油镜表面会出现毛刷经过的油路印记,影响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油印残留提升观测效果的观油镜刮油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的侧边;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容纳框架的容纳槽,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框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较高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所述第二刮油板较低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传动件和刮体的设置,无需在镜片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合吸油毡,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提升观测的清晰度;且吸油毡能够与挡块、摆臂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的挤压,将吸油毡内的油液挤压出来,以方便多次反复的使用,提升吸油的效果,避免油印的产生;同时吸油毡挤出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刮油板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刮油板流入到油水分离箱内,而不会顺着镜片流下,并且通过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吸油毡三者的配合,能够保证刮油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镜片;2、传动件;21、摆臂;22、齿轮;23、卡槽;3、刮体;31、框架;32、第一刮油板;33、第二刮油板;34、吸油毡;35、挡块;36、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2和刮体3,所述传动件2包括摆臂21和齿轮22,所述摆臂21连接在齿轮22上,所述齿轮22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1的侧边;所述刮体3包括框架31、第一刮油板32、第二刮油板33和块状的吸油毡34,所述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容纳框架31的容纳槽,所述吸油毡34设置框架31的顶部上,所述框架31的一侧边为与齿轮22配合的齿条36,所述齿轮22与齿条36配合带动框架31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31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1上设置有挡块35;所述第一刮油板32倾斜设置在框架31内且位于吸油毡34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32较高的一侧与镜片1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33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32上,所述第二刮油板33较低的一侧与镜片1贴合。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传动件2和刮体3的设置,无需在镜片1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齿轮22与齿条36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合吸油毡34,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提升观测的清晰度;且吸油毡34能够与挡块35、摆臂21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34的挤压,将吸油毡34内的油液挤压出来,以方便多次反复的使用,提升吸油的效果,避免油印的产生;同时吸油毡34挤出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刮油板32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刮油板32流入到油水分离箱内,而不会顺着镜片1流下,并且通过第一刮油板32、第二刮油板33和吸油毡34三者的配合,能够保证刮油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刮油板32和第二刮油板33形成人字型的刮油结构;所述第一刮油板32和第二刮油板33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纳米防油膜层。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纳米防油膜层,能够提升第一刮油板32和第二刮油板33的清理效果,同时减少油印的产生。进一步的,所述齿轮2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摆臂21与齿轮22连接的底端上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23,所述摆臂21与齿轮22通过卡块和卡槽23可拆卸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摆臂21和齿轮22的设置,能够在观油镜刮油组件为使用时,进行收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突出的摆臂21对过往的工作人员造成干扰。进一步的,所述摆臂21远离齿轮22一端的表面上设置有柔性握把。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柔性握把,能够提升握感。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握把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防滑纹路的设置,能够保证握把的防滑效果,提升吸油毡34的挤压效果。实施例一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的侧边;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容纳框架的容纳槽,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框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较高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所述第二刮油板较低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一刮油板和第二刮油板形成人字型的刮油结构;所述第一刮油板和第二刮油板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纳米防油膜层。所述齿轮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摆臂与齿轮连接的底端上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摆臂与齿轮通过卡块和卡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摆臂远离齿轮一端的表面上设置有柔性握把。所述柔性握把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通过传动件和刮体的设置,无需在镜片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合吸油毡,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提升观测的清晰度;且吸油毡能够与挡块、摆臂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的挤压,将吸油毡内的油液挤压出来,以方便多次反复的使用,提升吸油的效果,避免油印的产生;同时吸油毡挤出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刮油板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刮油板流入到油水分离箱内,而不会顺着镜片流下,并且通过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吸油毡三者的配合,能够保证刮油效果。通过纳米防油膜层,能够提升第一刮油板和第二刮油板的清理效果,同时减少油印的产生。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摆臂和齿轮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的侧边;/n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框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较高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所述第二刮油板较低的一侧与镜片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的侧边;
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框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较高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所述第二刮油板较低的一侧与镜片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巨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