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全盛专利>正文

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64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它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上均焊接有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上均设置有U型槽,前飞轮和后飞轮分别通过皮带紧固装置安装固定在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对应的U型槽上,中心互通管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上安装有双飞轮传动装置,双飞轮传动装置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分别与前飞轮和后飞轮连接。它通过采用双轮设计,不仅操控性、舒适性好,而且双轮模拟骑车体验感受更强,加重了锻炼,双轮设计单车稳定性更强,通过设置双飞轮传动装置,便于安装的同时便于维修,该单车的皮带紧固装置设计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

A kind of double flyer b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属于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动感单车是由美国私人教练兼极限运动员JOHNNYG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创,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视觉效果等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动感单车在克服了室外行驶的一切缺点后,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这项运动在简单易学之余,成为一项能够使全身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目前,市场上的动感单车都是采用单轮设计,单轮设计给人的视觉感受比较单调,而且体验感受不强,单轮设计加速骑行过程中单车容易晃动,稳定性不高,现有单轮单车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皮带容易松动,需要相对专业维修师傅才可维修。本产品自带皮带紧固装置,普通骑行者骑行过程中感觉皮带松动自己都可调节紧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本技术的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它包含弓形底管、前脚管、后脚管、中心互通管、扶手组件支架、坐垫组件支架、前飞轮架、后飞轮架、扶手组件、坐垫组件、Z形飞轮连接片、飞轮连接片、U型槽、前飞轮、后飞轮、皮带紧固装置、双飞轮传动装置、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弓形底管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前脚管片和后脚管片,前脚管片和后脚管片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前脚管和后脚管上,中心互通管上焊接有扶手组件支架、坐垫组件支架、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其中扶手组件支架上安装有扶手组件,坐垫组件支架上安装有坐垫组件,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的下端与弓形底管的两端焊接固定,且分别焊接在前脚管和后脚管上,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上均焊接有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上均设置有U型槽,前飞轮和后飞轮分别通过皮带紧固装置安装固定在前飞轮架和后飞轮架对应的U型槽上,中心互通管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上安装有双飞轮传动装置,双飞轮传动装置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分别与前飞轮和后飞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前飞轮和后飞轮的中部均通过轴承安装有飞轮轴芯,飞轮轴芯套接在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的U型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的皮带紧固装置是由千斤调节螺丝、n型固定片和防松螺母组成,n型固定片安装在千斤调节螺丝上,并通过防松螺母锁紧,其中千斤调节螺丝一端旋转在飞轮轴芯上,安装时,将前飞轮和后飞轮中部的飞轮轴芯固定在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上的U型槽上,飞轮轴芯上套接有千斤调节螺丝,n型固定片卡接固定在Z形飞轮连接片的一端,并通过旋转防松螺母拉动千斤调节螺丝带动飞轮轴芯向外移动,从而使飞轮和皮带轮的距离变长,皮带绷得更紧。作为优选,所述的双飞轮传动装置是由互通管、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天芯轴、固定片、第一皮带轮、螺杆锁紧螺母、垫片、紧固隔离螺母、第二皮带轮、曲柄和踏板组成,互通管焊接固定在中心互通管上的连接孔内,互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天芯轴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片,第一皮带轮穿过天芯轴通过螺杆锁紧螺母和固定片固定后,并在安装有垫片,天芯轴一端穿过互通管左右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通过紧固隔离螺母将天芯轴锁紧,防止跑偏晃动,第二皮带轮安装在天芯轴上,且第二皮带轮中部的天芯轴连接孔位置设置有数个凸点,与天芯轴螺纹位置上的数个凹槽相互配合,起到带动效果,防止打滑,再通过螺杆锁紧螺母将第二皮带轮固定在天芯轴上,防止脱落,天芯轴的两端上分别旋接固定有曲柄,曲柄上旋接固定有踏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造型新颖独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双轮设计,不仅操控性、舒适性好,而且双轮模拟骑车体验感受更强,加重了锻炼,双轮设计单车稳定性更强,通过设置双飞轮传动装置,便于安装的同时便于维修,该单车的皮带紧固装置设计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Z形飞轮连接片和飞轮连接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飞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皮带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双飞轮传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弓形底管;1-1-前脚管片;1-2-后脚管片;1-3-螺丝;2-前脚管;3-后脚管;4-中心互通管;4-1-连接孔;5-扶手组件支架;6-坐垫组件支架;7-前飞轮架;8-后飞轮架;9-扶手组件;10-坐垫组件;11-Z形飞轮连接片;12-飞轮连接片;13-U型槽;14-前飞轮;15-后飞轮;16-皮带紧固装置;16-1-千斤调节螺丝;16-2-n型固定片;16-3-防松螺母;17-双飞轮传动装置;17-1-互通管;17-2-第一轴承;17-3-第二轴承;17-4-天芯轴;17-4-1-凹槽;17-5-固定片;17-6-第一皮带轮;17-7-螺杆锁紧螺母;17-8-垫片;17-9-紧固隔离螺母;17-10-第二皮带轮;17-10-1-凸点;17-11-曲柄;17-12-踏板;18-第一皮带;19-第二皮带;20-轴承;21-飞轮轴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弓形底管1、前脚管2、后脚管3、中心互通管4、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后飞轮架8、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10、Z形飞轮连接片11、飞轮连接片12、U型槽13、前飞轮14、后飞轮15、皮带紧固装置16、双飞轮传动装置17、第一皮带18、第二皮带19,弓形底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通过螺丝1-3分别固定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中心互通管4上焊接有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其中扶手组件支架5上安装有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支架6上安装有坐垫组件10,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的下端与弓形底管1的两端焊接固定,且分别焊接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上均焊接有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上均设置有U型槽13,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分别通过皮带紧固装置16安装固定在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对应的U型槽13上,中心互通管4上设置有连接孔4-1,连接孔4-1上安装有双飞轮传动装置17,双飞轮传动装置17通过第一皮带18和第二皮带19分别与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连接。其中,所述的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的中部均通过轴承20安装有飞轮轴芯21,飞轮轴芯21套接在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的U型槽13内;所述的皮带紧固装置16是由千斤调节螺丝16-1、n型固定片16-2和防松螺母16-3组成,n型固定片16-2安装在千斤调节螺丝16-1上,并通过防松螺母16-3锁紧,其中千斤调节螺丝16-1一端旋转在飞轮轴芯21上,安装时,将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中部的飞轮轴芯21固定在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上的U型槽13上,飞轮轴芯21上套接有千斤调节螺丝16-1,n型固定片16-2卡接固定在Z形飞轮连接片11的一端,并通过旋转防松螺母16-3拉动千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弓形底管(1)、前脚管(2)、后脚管(3)、中心互通管(4)、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后飞轮架(8)、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10)、Z形飞轮连接片(11)、飞轮连接片(12)、U型槽(13)、前飞轮(14)、后飞轮(15)、皮带紧固装置(16)、双飞轮传动装置(17)、第一皮带(18)、第二皮带(19),弓形底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通过螺丝(1-3)分别固定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中心互通管(4)上焊接有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其中扶手组件支架(5)上安装有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支架(6)上安装有坐垫组件(10),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的下端与弓形底管(1)的两端焊接固定,且分别焊接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上均焊接有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上均设置有U型槽(13),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分别通过皮带紧固装置(16)安装固定在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对应的U型槽(13)上,中心互通管(4)上设置有连接孔(4-1),连接孔(4-1)上安装有双飞轮传动装置(17),双飞轮传动装置(17)通过第一皮带(18)和第二皮带(19)分别与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弓形底管(1)、前脚管(2)、后脚管(3)、中心互通管(4)、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后飞轮架(8)、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10)、Z形飞轮连接片(11)、飞轮连接片(12)、U型槽(13)、前飞轮(14)、后飞轮(15)、皮带紧固装置(16)、双飞轮传动装置(17)、第一皮带(18)、第二皮带(19),弓形底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前脚管片(1-1)和后脚管片(1-2)通过螺丝(1-3)分别固定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中心互通管(4)上焊接有扶手组件支架(5)、坐垫组件支架(6)、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其中扶手组件支架(5)上安装有扶手组件(9),坐垫组件支架(6)上安装有坐垫组件(10),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的下端与弓形底管(1)的两端焊接固定,且分别焊接在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上,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上均焊接有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上均设置有U型槽(13),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分别通过皮带紧固装置(16)安装固定在前飞轮架(7)和后飞轮架(8)对应的U型槽(13)上,中心互通管(4)上设置有连接孔(4-1),连接孔(4-1)上安装有双飞轮传动装置(17),双飞轮传动装置(17)通过第一皮带(18)和第二皮带(19)分别与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飞轮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飞轮(14)和后飞轮(15)的中部均通过轴承(20)安装有飞轮轴芯(21),飞轮轴芯(21)套接在Z形飞轮连接片(11)和飞轮连接片(12)的U型槽(1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盛
申请(专利权)人:王全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