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5555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包括手持部(1)、与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2)、工作部(3)和缝合装置(4),所述外鞘管(2)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设有容纳腔(2a),所述容纳腔(2a)适于容纳所述工作部(3)和所述缝合装置(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An endoscopic pouch su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内镜下各项治疗操作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内镜下切除的病变范围不断扩大,切除的病变已扩大到间质瘤、脂肪瘤、类癌等,使得术后创面缝合技术成为决定手术成功与否及有效减低术后局部穿孔及感染几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有的内镜下钛夹,因其夹臂张开角度有限,如创面较大则难以单独使用钛夹闭合伤口。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穿孔,是目前内镜手术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内镜下主要的闭合方法包括:钛夹闭合、钛夹和尼龙绳荷包缝合、Over-The-Scope-Clip(OTSC)system以及一些国外的缝合器械(overstitch、eagleclaw等)。但是由于钛夹以及OTSC受到张开尺寸的限制,不能闭合大伤口;而overstitch等缝合器械,费用昂贵,操作复杂,缝合时间也比较长。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以保证医生在内镜手术中方便操作,且不易感染,便于患者身体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该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操作简单,且不需要重复进出患者体内,降低感染的概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包括手持部、与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工作部和缝合装置,所述外鞘管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所述工作部和所述缝合装置。优选地,所述手持部包括外壳、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所述外壳中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的一端的中心区沿着轴向设有空心结构。更优选地,所述外鞘管的中心区轴向贯穿有通道。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地结构形式,所述通道中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指环和所述第二指环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地结构形式,所述缝合装置包括缝合体和锁扣,所述锁扣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缝合体为一体的环形结构,所述缝合体穿过所述锁扣后形成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更优选地,所述缝合体采用尼龙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地结构形式,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爪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的另一端相互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地结构形式,所述工作部上还包括弹性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包括手持部、与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工作部和缝合装置,所述外鞘管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能够容纳所述工作部和所述缝合装置,以此可以将缝合装置连同工作部一次性送至需缝合的部位,避免多次进出延长缝合时间,增大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工作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工作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工作部闭合时外鞘管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工作部打开时外鞘管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缝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手持部11外壳12第一指环13第二指环2外鞘管2a容纳腔2b通道3工作部31第一夹爪32第二夹爪4缝合装置4a第一套环4b第二套环41缝合体42锁扣5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包括手持部1、与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2、工作部3和缝合装置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鞘管2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设有容纳腔2a,所述容纳腔2a适于容纳所述工作部3和所述缝合装置4。同时,所述手持部1包括外壳11、第一指环12和第二指环13,所述外壳11中与所述外鞘管2连接的一端的中心区沿着轴向设有空心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地结构形式,所述外鞘管2的中心区轴向贯穿有通道2b。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地结构形式,所述通道2b中设有连接结构5,所述第一指环12和所述第二指环13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结构5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部3连接。医生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指环12和第二指环13来释放出缝合装置4,同时可以控制工作部3进行缝合工作。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地结构形式,所述缝合装置4包括缝合体41和锁扣42,所述锁扣42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缝合体41为一体的环形结构,所述缝合体41穿过所述锁扣42后形成第一套环4a和第二套环4b。更具体地,所述缝合体41采用尼龙成型。尼龙具有无毒、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尼龙融纺成丝后有很高的强度,在医用领域具有较广泛的使用。如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地结构形式,所述工作部3包括第一夹爪31和第二夹爪32,所述第一夹爪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爪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爪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32的另一端相互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夹爪31和所述第二夹爪32的接触面上的防滑结构,能够保证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易出现抓取人体组织进行缝合时的打滑现象,降低操作困难度。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地结构形式,所述工作部3上还包括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能够保证医生在操作所述第一套环4a和所述第二套环4b控制所述第一夹爪31和所述第二夹爪32时,能够多次重复作业。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内镜手术中,医生会将患者胃部病变部位进行切除,患者切除病变部位的胃部会出现一个创口,创口部位如果接触到胃酸等液体时会影响其恢复的速度和效果,因此需要将创口部位与胃酸等液体隔离开,此时可选择本技术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进行缝合。在图2和图3中,本技术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所述工作部3和所述缝合装置4均收纳于所述容纳腔2a中,所述缝合装置4中的任意一个套环套在任意一个夹爪上,以便能顺利将工作部3和缝合装置4释放出来。当所述外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与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2)、工作部(3)和缝合装置(4),所述外鞘管(2)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设有容纳腔(2a),所述容纳腔(2a)适于容纳所述工作部(3)和所述缝合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与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的外鞘管(2)、工作部(3)和缝合装置(4),所述外鞘管(2)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设有容纳腔(2a),所述容纳腔(2a)适于容纳所述工作部(3)和所述缝合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包括外壳(11)、第一指环(12)和第二指环(13),所述外壳(11)中与所述外鞘管(2)连接的一端的中心区沿着轴向设有空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2)的中心区轴向贯穿有通道(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荷包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2b)中设有连接结构(5),所述第一指环(12)和所述第二指环(13)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徐涛祝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