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人饮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5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盲人饮水杯,旨在解决盲人在接水时很容易将水溢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杯子本体,所述杯子本体包括有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上端的内部设置了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了响声装置,所述外壳上方设置了用于启动响声装置的按压块,所述内胆的外壁上设置了用于下压按压块的凸起,所述内胆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内胆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盲人饮水杯能够提醒盲人水杯里的水量已经足够了,避免盲人在接水时接的水过多溢出杯子。

A drinking cup for the bl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人饮水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杯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盲人饮水杯。
技术介绍
杯子,一种专门盛水的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称为盖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盲人在使用杯子时,由于无法看到水倒了多少,很容易将水倒得超出杯子,如果是热水的话,会发生烫伤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194862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盲人饮水杯,包括杯体,杯体内置内胆,内胆侧面开孔,孔设有橡胶膜,橡胶模外侧连接金属片;杯体和内胆之间的夹层内电源线将蜂鸣器、电池开关串联,电源线两端对应金属片的两端。上述方案通过杯体内置内胆,内胆侧面开孔,孔设有橡胶膜,橡胶模外侧连接金属片;杯体和内胆之间的夹层内电源线将蜂鸣器、电池开关串联,在水到达橡胶膜的位置后就能发出警报,告诉盲人停止倒水。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人饮水杯,通过设置响声装置来提醒盲人杯中的水量以及足够,应该停止倒水,达到方便盲人使用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盲人饮水杯,包括杯子本体,所述杯子本体包括有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上端的内部设置了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了响声装置,所述外壳上方设置了用于启动响声装置的按压块,所述内胆的外壁上设置了用于下压按压块的凸起,所述内胆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内胆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盲人在接水时,由于内胆里的水量增多,内胆的重量也会增加,内胆下方与外壳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所以不断增加的重量会使内胆压向外壳底部,当内胆里的水量足够多了以后,内胆两侧的凸起就能压下外壳顶端的按压块,按压块会启动位于外壳上方的空腔内的响声装置来发出声响,以此来提醒盲人水快接满了,避免盲人在接水时接的过多,导致水从杯中溢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响声装置包括有与按压块固定连接的按压杆、与按压杆远离按压块的一端抵触的翘杆,所述翘杆与所述外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翘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敲击块,所述空腔上方设置了若干块与敲击块位置对应的金属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按压块被按下后,会带动与其焊接固定的按压杆一起下压,翘杆与按压杆抵触在一起的一端也会下压,而一端下压后,以转轴连接处为支点,翘杆的另一端会上翘,与翘杆的末端焊接在一起的敲击块也会向上撞击,敲击在位于其上方与外壳内壁焊接在一起的金属板上,发出声响,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金属板之间设置了气囊发声装置,所述气囊发声装置包括有弹性气囊和用于发声的发声管,所述弹性气囊上设置了用于出气的通孔,所述弹性气囊与所述发声管固定连接,所述通孔与所述发声管位置对应,所发声管上设置有风口,所述发声管靠近风口的一端设置有抵触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块金属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敲击块撞击在最下方的金属板上时,这块金属板会向上挤压,位于两块金属板之间的弹性气囊也会受到挤压,弹性气囊中的空气被压缩形成气流通过发声管排出,当此气流经过风口时受阻会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使提示的声响更加明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下方设置了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了气囊发声装置,所述内胆下方设置了与凹槽位置对应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胆上的凸起按下按压块时,内胆下方的凸块也刚好挤压到位于外壳凹槽内的气囊发声装置来发出声响,进一步加强了提示声响的音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的外壁设置了T形凸起,所述外壳内壁设置了与T形凸起配合连接的滑动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胆由于重量的变化上下滑动时,T形凸起能够刚好插入外壳内壁的滑动槽中,使内胆更加稳定,减少了内胆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T形凸起的表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T形凸起在滑动槽中滑动时,滚珠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内胆在滑动时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表面设置了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手掌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抓握时杯子从手中滑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里设置了用于过滤茶叶的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茶叶时更加方便,避免茶叶滞留在内胆底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当盲人在接水时,由于内胆里的水量增多,内胆的重量也会增加,内胆下方与外壳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所以不断增加的重量会使内胆压向外壳底部,当内胆里的水量足够多了以后,内胆两侧的凸起就能压下外壳顶端的按压块,按压块会启动位于外壳上方的空腔内的响声装置来发出声响,以此来提醒盲人水快接满了,避免盲人在接水时接的过多,导致水从杯中溢出;其二,当按压块被按下后,会带动与其焊接固定的按压杆一起下压,翘杆与按压杆抵触在一起的一端也会下压,而一端下压后,以转轴连接处为支点,翘杆的另一端会上翘,与翘杆的末端焊接在一起的敲击块也会向上撞击,敲击在位于其上方与外壳内壁焊接在一起的金属板上,发出声响,结构简单,节约成本;其三,相邻的两块金属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敲击块撞击在最下方的金属板上时,这块金属板会向上挤压,位于两块金属板之间的弹性气囊也会受到挤压,弹性气囊中的空气被压缩形成气流通过发声管排出,当此气流经过风口时受阻会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使提示的声响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表明盲人饮水杯的内部结构;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显示了响声装置的内部结构;图3为气囊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气囊发声装置的内部结构;图4为T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T形凸起与滑动槽的连接关系。图中:1、外壳;2、内胆;3、空腔;4、响声装置;41、按压杆;42、翘杆;43、转轴;44、敲击块;45、金属板;5、按压块;6、凸起;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气囊发声装置;91、弹性气囊;92、发声管;10、风口;11、凹槽;12、凸块;13、T形凸起;14、滑动槽;15、滚珠;16、防滑纹;17、滤网;18、抵触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盲人饮水杯,如图1-图4所示,包括外壳1和内胆2,内胆2的下方焊接固定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外壳1焊接固定,内胆2的侧壁上设有T形凸起13,外壳1内壁的两侧设有与T形凸起13配合连接的滑动槽14,T形凸起13能够插入滑动槽14中,滑动槽14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人饮水杯,包括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本体包括有外壳(1)和内胆(2),所述外壳(1)上端的内部设置了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了响声装置(4),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了用于启动响声装置(4)的按压块(5),所述内胆(2)的外壁上设置了用于下压按压块(5)的凸起(6),所述内胆(2)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远离内胆(2)的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人饮水杯,包括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本体包括有外壳(1)和内胆(2),所述外壳(1)上端的内部设置了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了响声装置(4),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了用于启动响声装置(4)的按压块(5),所述内胆(2)的外壁上设置了用于下压按压块(5)的凸起(6),所述内胆(2)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远离内胆(2)的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人饮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声装置(4)包括有与按压块(5)固定连接的按压杆(41)、与按压杆(41)远离按压块(5)的一端抵触的翘杆(42),所述翘杆(42)与所述外壳(1)通过转轴(43)转动连接,所述翘杆(4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敲击块(44),所述空腔(3)上方设置了若干块与敲击块(44)位置对应的金属板(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盲人饮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4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8)连接,所述金属板(45)之间设置了气囊发声装置(9),所述气囊发声装置(9)包括有弹性气囊(91)和用于发声的发声管(92),所述弹性气囊(91)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水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