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129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连接器基壳具有单面开口的空腔,还包括弹性件和导电片;基壳设置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基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引脚电连接;基壳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连通空腔的内外;弹性件包括自由端、连接部和固定端,自由端和固定端连为一体,自由端穿过通孔延伸至空腔的内部,固定端与基壳固定连接;导电片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触点的投影、第二触点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导电片的投影内,各个投影均指沿通孔轴线方向的投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防腐的同时,无需用户手动进行点选操作,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Type-C connectors, docking stations, and electron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连接器技术的发展进步,由于数据传输性能优异且支持正反插,Type-C连接器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设备上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图1给出了现有的一种Type-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Type-C连接器中的CC引脚用于连接的发现、配置和管理,通常保持上电状态。然而,当汗渍等液体异物进入Type-C连接器的插口内时,会腐蚀插口内的金手指,还可能导致短路。为此,业内通常将CC引脚缺省设置为下电关闭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外接OTG(On-The-Go)设备时,在电子设备上手动开启OTG功能,然后为CC引脚供电使其工作。但是,现有这种防腐蚀的技术手段,增加了用户使用时的操作,降低了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Type-C连接器带来使用便利性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ype-C连接器,所述Type-C连接器包括基壳,所述基壳具有单面开口的空腔,所述Type-C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和导电片;所述基壳设置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基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基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空腔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弹性件包括自由端、连接部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和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基壳的外表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的投影、所述第二触点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片的投影内,其中,各个所述投影均指沿所述通孔轴线方向的投影。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扩展坞,包括上述的Type-C连接器。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Type-C连接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连接。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Type-C连接器上设置弹性件和导电片,当外围设备插入Type-C连接器后,可带动弹性件上导电片的运动,使得导电片导通或者断开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从而,可以将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通断信号作为控制CC引脚上电或下电的控制信号,可以避免用户人为手动操作行为,提升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Type-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Type-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2沿A方向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Type-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沿B方向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PCB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的Type-C连接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Type-C连接器上检测电路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连接器、扩展坞以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可穿戴式设备等。下面通过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Type-C连接器。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Type-C连接器,所述Type-C连接器包括基壳10,所述基壳10具有单面开口的空腔,所述Type-C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11和导电片12;所述基壳10设置有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所述基壳10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103和第二触点104,所述第一触点103与所述第一引脚101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102与所述第二引脚102电连接;所述基壳10上设置有通孔105,所述通孔105连通所述空腔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弹性件11包括自由端111、连接部112和固定端113,所述自由端111和所述固定端113通过所述连接部112连为一体,所述自由端111穿过所述通孔105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固定端113与所述基壳10的外表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12与所述连接部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103的投影、所述第二触点104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片12的投影内,其中,各个所述投影均指沿所述通孔105轴线方向的投影。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Type-C连接器包括基壳10,该基壳10可以为注塑件,可通过模具注塑形成一单面开口的空腔,在空腔中设置有带有金手指的舌片,可与对应的Type-C公头连接。该Type-C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11和导电片12。如图3所示,基壳10设置有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该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为与主体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电路导通的引脚,一个为正极引脚,另一个为负极引脚。考虑到实际布局空间的紧凑性,实现集中布局,可将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与原有的功能引脚并列设置。为避免侵占基壳10内腔中的空间,在基壳10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103和第二触点104,第一触点103与第一引脚101电连接,第二触点102与第二引脚102电连接。即在通电的状态下,第一触点103与第一引脚101的电位相同,第二触点102与第二引脚102的电位相同。基壳10上还设置有通孔(图上未标示),在布局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通孔可以开设在基壳10上任意位置处,比如,与舌片平行的两个侧壁上或者沿舌片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该通孔将空腔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如图2所示,弹性件11包括自由端111、连接部112和固定端113。如图1所示的弹性件11为一片状结构,其一端为自由端111,另一端为固定端113。自由端111与固定端113通过连接部112连接。固定端113可以直接与基壳10的外表通过粘接、热熔等形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孔槽榫卯结构卡接固定。自由端111穿过通孔延伸至空腔的内部,该自由端111可在外力作用下沿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上述导电片12固定在连接部112上靠近自由端111的一端,从而,当自由端111受力运动时,导电片12可随着自由端111的运动而运动。第一触点103的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ype-C连接器,所述Type-C连接器包括基壳,所述基壳具有单面开口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和导电片;/n所述基壳设置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基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引脚电连接;/n所述基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空腔的内部和外部;/n所述弹性件包括自由端、连接部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和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基壳的外表固定连接;/n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的投影、所述第二触点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片的投影内,其中,各个所述投影均指沿所述通孔轴线方向的投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C连接器,所述Type-C连接器包括基壳,所述基壳具有单面开口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和导电片;
所述基壳设置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基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引脚电连接;
所述基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空腔的内部和外部;
所述弹性件包括自由端、连接部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和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基壳的外表固定连接;
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的投影、所述第二触点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片的投影内,其中,各个所述投影均指沿所述通孔轴线方向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壳之间,且附着于所述基壳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连接器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包括相连的固定部和延伸部;
所述基壳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壳的外表面之间间隔预设间隙;
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瑜忠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