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06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内置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转接装置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所述转接装置由插接的插针和线簧组成,所述插针固定于接触器上,所述线簧固定于插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的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有效规避接触器更换工序繁琐等问题且个人即可轻松完成和可以兼容多款接触器安装,并且成本低廉,可加工性好,经济实用,稳定可靠。

A quick change conta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
本技术属于接触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
技术介绍
面对当今国内乃至全球日益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及未来的能源危机,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研发低排放的新能源技术,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其中纯电动汽车是目前各大车企大力研发的领域之一。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箱,通过单体电池并串组合成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成电池箱,多个电池箱串联成电池包。在维修过程中为了分断各动力电池箱之间的电压差,在每个动力电池中装有带保险丝的MSD手动维修开关及相配套的接触器,原理为当拔出MSD手动维修开关,与之配套的接触器断开同时断开,保证各电池箱电压处于安全电压范围内。接触器工作时利用电磁吸力的作用把触点由原来的断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或由原来的闭合状态变为断开状态,以此来控制电流较大的交直流主电路和容量较大的控制电路。在低压控制电器,并具有欠电压保护的功能。可以用它对电动机进行远距离频繁接通、断开的控制;也可以用它来控制其他负载电路,具有使用安全、易于操作和能实现远距离控制、通断电流能力强、动作迅速。目前市场上接触器的结构单一有侧面和底部两种装配方式且安装复杂,同时接触器作为易损件、更换工序非常繁琐,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箱体中的接触器,需先将电池箱从车架上拆下,然后再打开动力电池箱体,最后进行接触器的更换且在此过程中需多人通力合作。在此结构中存在以下缺陷:接触器安装在动力电池箱内靠铜排与MSD开关相连,作为易损件更换起来工序较多(先将动力电池箱从车架上拆下,在打开电池箱,松掉铜排螺丝,取下接触器)。如何解决接触器在实际使用中的快速更换、安装,显得尤为迫切。本技术的结构就是解决传统接触器只能箱内安装、损坏后更换繁琐、操作不便需多人操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旨在解决接触器作为易损件更换工序非常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内置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转接装置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所述转接装置由插接的插针和线簧组成,所述插针固定于接触器上,所述线簧固定于插座上。所述线簧包括相连接的线簧插孔和线簧外接部;所述线簧插孔包括斜平行排列的线簧片、外翻式加固端和线簧片防护凸部;所述线簧片一端与外翻式加固端连接、所述线簧片另一端与线簧片防护凸部相连接。所述斜平行排列的线簧片径向具有弹性,能够与插针充分牢固接触。同时,斜平行排列的方式,与上下平行排列的方式相比,使得线簧不容易变形。优选的,所述线簧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传统线簧的线簧丝与线簧框架连接不牢固及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所述顶部外折加固端由于外折使端部圆滑,方便插针的插入。所述接触器上端具有接铜排,所述接铜排上具有螺纹结构,所述插针与接触器上的接铜排底部相接连接,并通过螺母与接铜排上的螺纹结构实现可拆卸固定。当需要替换接触器时,通过螺母的可拆卸连接,可将插针更换到新换的接触器上继续使用。所述插座、插头通过旋转把手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把手包括开关控制部、U形旋转把手主体、以及设置在U形旋转把手主体两端的弧形滑动槽和旋转孔;所述弧形滑动槽为非对称弧形结构,弧形滑动槽末端内侧设置有出口槽。所述插座外侧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设置于弧形滑槽内;所述插头外侧设置有旋转轴凸起,所述旋转轴凸起设置于旋转孔内。当需要插座、插头的分离操作时,按下开关控制部,解除开关控制部与插头之间的卡合,旋转把手绕旋转孔旋转,可以将弧形滑动槽内的滑动凸起推高,旋转至最高点时,滑动凸起从出口槽位置滑出,完成插座、插头的分离,实现插头可以快速从插座上取下。本技术结构中所述的接触器也可以用继电器取代,可以同样达到快速更换的目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把手上设置有卡凸结构,所述卡凸结构辅助旋转把手与插头的稳定结合。所述接触器通过螺丝固定于插头内;需要更换接触器时,将取下的插头和接触器通过螺丝拆卸,实现更换,无需对将电池箱从车架上拆下,也无需打开动力电池箱体,更换简便。所述线簧设置于插座上背离插头的一端,所述接触器通过转接装置上的线簧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当需要更换接触器时,首先通过旋转把手退出插头,同时与接触器(固定在插头上)固定连接的插针从线簧中拔出来,取下插头;然后松掉螺丝,取下待更换的接触器;最后更换接触器装回插头,一同装入插座相应位置,通过旋转把手将插座和插头插合,同时将相应的插针插回线簧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现有接触器在实际更换的拆装过程中工序繁琐,操作不便给更换带来困难费时费力、且需多人合作。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快速更换接触器,同时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兼容多款接触器安装。本技术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的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有效规避接触器更换工序繁琐等问题且个人即可轻松完成和可以兼容多款接触器安装,并且成本低廉,可加工性好,经济实用,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快换式接触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插头和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快换式接触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快换式接触器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线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线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旋转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目前,传统接触器存在以下缺点:只能箱内安装、损坏后更换繁琐、操作不便需多人操作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座1和插头2,所述插头2内置接触器3,所述接触器3通过转接装置4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内置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转接装置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所述转接装置由插接的插针和线簧组成,所述插针固定于接触器上,所述线簧固定于插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内置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转接装置与外部连接保证过流;所述转接装置由插接的插针和线簧组成,所述插针固定于接触器上,所述线簧固定于插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簧包括相连接的线簧插孔和线簧外接部;所述线簧插孔包括斜平行排列的线簧片、外翻式加固端和线簧片防护凸部;所述线簧片一端与外翻式加固端连接、所述线簧片另一端与线簧片防护凸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平行排列的线簧片径向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簧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式接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上端具有接铜排,所述接铜排上具有螺纹结构,所述插针与接触器上的接铜排底部相接连接,并通过螺母与接铜排上的螺纹结构实现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望屏王克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