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638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属于地热能采集井冷热能量利用技术领域,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包括供回井本体,供回井本体内设有井管,在供回井本体的内壁与井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腔室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井管内设有隔断模组,隔断模组将井管分隔成回水区和取水区,位于回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一通流孔,位于取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二通流孔,热交换区沿井管周向设有用于将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流出的水经热交换区换热后回流至井管的取水区内的换热疏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采集地下水能量的同时还回水,回灌率高,地下水消耗少。

Hybrid full reinjection geo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wel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热能采集井冷热能量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能量采集系统主要有:一抽多回模式采集井,该种结构侧采集井的弊端是:长期使用不能完全回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用中产生移砂,长期使用造成地质塌陷等不利影响;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系统,弊端是占用场地大,成本高;空气源热泵系统,弊端是对外界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苛刻,供暖时冬季气温极低时甚至不能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基于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包括供回井本体,所述供回井本体内设有井管,在所述供回井本体的内壁与井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腔室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所述井管内设有隔断模组,所述隔断模组将井管分隔成回水区和取水区,位于所述回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第一通流孔,位于取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第二通流孔,所述热交换区沿井管周向设有用于将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流出的水经热交换区换热后回流至井管的取水区内的换热疏流管。优选地,所述井管上端开口处设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集水器的出水口与井管的回水区连通。优选地,所述集水器通过回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有总回水阀;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处设有集水器入口阀;所述集水器上设有供换热疏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换热疏流管第一端与回水管连接,换热疏流管第二端穿过井管后伸入热交换区并与位于回水区的井管连接,所述换热疏流管上靠近回水管的一端设有分支回水阀。优选地,所述集水器通过回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有总回水阀;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处设有集水器入口阀;所述换热疏流管第一端与集水器连接,换热疏流管第二端穿过井管伸入热交换区并与位于取水区的井管连接。优选地,所述集水器上还设有供供水管穿过的第二通孔,隔断模组上设有供供水管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供水管一端与设置在井管取水区的水泵连接,供水管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水管上设有总供水阀。优选地,所述井管内壁与述隔断模组组装拆卸连接。优选地,取水区下方设有锥形沉淀管。优选地,所述井管的井口上设有井口法兰盘,集水器与井管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滤料为石英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简单实用,对选址场地要求不高,供回井本体可以设置在道路上、绿化带内等。运行可靠,本技术对地质结构影响小,占地少,只需打一口供回井本体,通过在井管与供回井本体之间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提取热量的同时还回水,只采集地下水中的能量,不消耗地下水,回灌率高。本技术运行中无高温高压,长期运行无尘沙,整个供回水系统属于全封闭管道,无腐蚀,环保无污染。另外本技术成本低,一口供回井本体取代目前一供多回模式的4眼井,相对减少40%成本,使用范围广,可以用在地下水贫乏的地区。2、通过在热交换区设置换热疏流管,提过回灌率,由于换热交换取内填充石英砂,避免长期回水,若石英砂之间的缝隙塞堵,影响回流效果,由于部分回流水是井管换热疏流管直接回流至井管内,不会出现回流不畅的问题。另外,换热疏流管设置在热交换区,回水流入井管的同时,经热交换区换热,地热能利用率高。3、本技术通过设置集水器,简化整体结构,密封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供回井本体100,井管200,回水区201,取水区202,第一通流孔203,第二流通孔204,水泵300,供水管400,水源热泵机组500,热交换区600,隔断模组700,锥形沉淀管800,集水器900,集水器入口阀901,回水管1000,总回水阀1001,换热疏流管1100,换热分支阀1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包括供回井本体100,供回井本体100内设有井管200,井管200内设有水泵300,水泵300出水端与供水管400一端连接,供水管400另一端伸出井管200进口并与水源热泵机组500的热源侧进水口连接,供水管400上设有总供水阀401。本实施例中的供回井本体100的内径大于井管200外径,供回井本体100的内壁与井管20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腔室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600,滤料采用蓄能换热滤料,本实施例中的滤料为石英砂。进一步地,井管200内设有隔断模组700,隔断模组700将井管分隔成回水区201取水区202,本实施例中的隔断模组700起到隔断的作用,避免回水区201内的水未经热交换区换热,而直接从回水区201流入取水区202。本实施例中的隔断模组700与井管200内壁组装拆卸连接,当需要检修水泵300时,只需要将隔断模组700取下提拔供水管400即可,该种结构设计便于后期检修维护水泵300。可以再井管200内壁设置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置带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隔断模组700上设置与第一安装孔适配的第二安装孔,然后用螺栓将隔断模组700固定到支撑架上,为了提高密封性,可以在隔断模组700周向设置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与井管200内壁贴合接触。隔断模组700上设有供供水管400穿过的第三通孔,为了提高密封性,可以第三通孔处设置弹性密封垫片,使用时,弹性密封垫片与供水管400外壁紧密贴合接触,防止漏水。位于回水区201处的井管200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600连通的第一通流孔203,第一流通孔203沿井管200管壁周向设置,使位于回水区201内部分井管200兼备花管的功能,便于回水区201内的水从第一流通孔203渗流到热交换区600,对回水进行换热。位于取水区202处的井管200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600连通的第二通流孔204;第二流通孔204沿井管200的管壁周向设置,使取水区202处部分井管200兼备花管的功能,便于经热交换区600换热后的水、以及地下水从第二流通孔204渗流到井管200内的取水区202,取水区202处的水最终经水泵300再次抽入水源热泵机组500的热源侧进水口。取水区202下方设有锥形沉淀管800,井管200内的泥沙沉淀聚集在锥形沉淀管800处。井管200上端开口处设有集水器900,井管400的井口上设有井口法兰盘,集水器900与井管200法兰连接。集水器900的进水口通过回水管1000与水源热泵机组500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回水管1000上设有总回水阀1001,集水器900的进水口处设有集水器入口阀901,集水器900的出水口与井管200的回水区201连通,集水器900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回水区201连通。热交换区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包括供回井本体,所述供回井本体内设有井管,在所述供回井本体的内壁与井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腔室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内设有隔断模组,所述隔断模组将井管分隔成回水区和取水区,位于所述回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一通流孔,位于取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二通流孔,所述热交换区沿井管周向设有用于将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流出的水经热交换区换热后回流至井管的取水区内的换热疏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包括供回井本体,所述供回井本体内设有井管,在所述供回井本体的内壁与井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腔室填充滤料形成热交换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内设有隔断模组,所述隔断模组将井管分隔成回水区和取水区,位于所述回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一通流孔,位于取水区处的井管上设有用于与成热交换区连通的第二通流孔,所述热交换区沿井管周向设有用于将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流出的水经热交换区换热后回流至井管的取水区内的换热疏流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上端开口处设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集水器的出水口与井管的回水区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全回灌型地热能采集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通过回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侧出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有总回水阀;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处设有集水器入口阀;所述集水器上设有供换热疏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换热疏流管第一端与回水管连接,换热疏流管第二端穿过井管后伸入热交换区并与位于回水区的井管连接,所述换热疏流管上靠近回水管的一端设有分支回水阀。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红郑世亮石永磊范克伟王金昌王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宇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