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62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室外机机位处风口空间狭小,进风不顺畅导致回风短路现象发生,影响空调器正常运行而发明专利技术。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流风扇、换热器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形成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通风风道,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和进风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外机用于空调器换热。

A kind of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调器室外机采用的是轴流风扇,并且其风道结构为后面和侧面进风,正面出风。在目前的建筑物中,空调器室外机大多是放置在墙壁外预留的位置上,一般为凸出的一块石板,或者在室外墙壁上安装用于放置室外机的固定架,以及外墙凹槽中。但是,上述室外机的安装方式中,室外机后面均与墙壁贴近,导致室外机进风口处的空间狭小,而室外机在工作时,由于后面的进风口处不能流畅的进风,导致进风量减少,从而出风量减小,所以,出风口的送风距离减小,因此,出风口送出的风距离室外机较近,有可能再次被吸进进风口内,即出现回风短路现象,使得换热后的高温气流不断被加热,造成空调器室外机出现高温,进而会造成空调器运行失灵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可保证通风量不受影响,使空调器正常运行,避免回风短路现象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流风扇、换热器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组成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通风风道,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和进风口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采用贯流风扇,由于贯流风扇为圆柱形结构,气流由贯流风扇一侧的扇叶之间进入风扇内部,并从贯流风扇另一侧的扇叶之间排出,而本技术实施例基于贯流风扇的特点,将室外机通风结构改为单面进出风结构,即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外壳的第一侧壁上,将贯流风扇设置在外壳内、并且贯流风扇的轴心线与第一侧壁平行设置,再通过风道组件形成的通风风道限制贯流风扇出风的流动方向,使风由进风口进入外壳内,并由贯流风扇处于通风风道入口一侧的扇叶进入风扇内部,再由贯流风扇另一侧的扇叶排出,并且排出的风沿着通风风道吹至出风口排出室外机外部,从而实现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在安装时,将第一侧壁设置于外侧,远离墙壁,即可保证进风口能够流畅进风,避免回风短路现象发生,保证室外机正常运行。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部和蜗舌部,所述蜗壳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向设置、并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所述贯流风扇、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蜗舌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压机组件;所述蜗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蜗舌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贯流风扇的周缘延伸,所述蜗舌部与所述蜗壳部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所述通风风道。进一步地,所述蜗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隔风板、圆弧板和第二隔风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弧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扇,所述圆弧板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向延伸,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圆弧板与所述蜗舌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贯流风扇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蜗壳部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蜗舌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风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出口夹角α1,所述第一出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并满足:40°≤α1≤90°;所述第二隔风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出口夹角α2,所述第二出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四侧壁,并满足:90°≤α2≤1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风板与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平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入口夹角α3,所述第一入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并满足:0°≤α3≤90°;所述第二侧面与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平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入口夹角α4,所述第二入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并满足:70°≤α4≤150°。进一步地,所述贯流风扇的直径D,满足:150mm≤D≤350mm。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平板换热器,所述平板换热器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或所述平板换热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夹角;或所述换热器为截面为L型的换热器,所述截面为L型的换热器的L型结构的夹角开口与所述贯流风扇相对设置;或所述换热器为截面为U型的换热器,所述截面为U型的换热器的U型结构开口与所述贯流风扇相对设置;或所述换热器为截面具有多段弯折的换热器,所述截面具有多段弯折的换热器的弯折段的开口与所述贯流风扇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设置有至少两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和/或所述第三容纳腔上开设有所述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贯流风扇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贯流风扇处、对应设置有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道组件,所述第一侧壁上对应一个所述贯流风扇设置有一个所述出风口和一个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侧壁上对应另一个所述贯流风扇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出风口和另一个所述进风口。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出风口设置于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进风口设置于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其室外机采用贯流风扇,并将通风结构改为单面进出风结构,即进风口和出风口处于同一个侧壁上,使进风口处的空间增大,保证进风流畅,因此,换热后从出风口吹出的风量增大,出风口处的压力增大,送风距离增加,从而使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送至距离室外机较远的位置,避免出风口吹出的风被进风口再次吸入,循环加热,有效防止回风短路现象发生,使室外机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保证空调器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室外机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第一种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第二种立体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截面为L型的换热器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截面为L型的换热器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平板换热器、且平板换热器与第一侧壁平行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平板换热器、且平板换热器与第一侧壁形成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截面为多段弯折结构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三面进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两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流风扇、换热器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组成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通风风道,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和进风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流风扇、换热器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组成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通风风道,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和进风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部和蜗舌部,所述蜗壳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向设置、并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所述贯流风扇、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蜗舌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压机组件;
所述蜗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蜗舌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贯流风扇的周缘延伸,所述蜗舌部与所述蜗壳部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所述通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隔风板、圆弧板和第二隔风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弧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扇,所述圆弧板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向延伸,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圆弧板与所述蜗舌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贯流风扇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蜗壳部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
所述蜗舌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风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出口夹角α1,所述第一出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并满足:40°≤α1≤90°;
所述第二隔风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出口夹角α2,所述第二出口夹角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四侧壁,并满足:90°≤α2≤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风板与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刘敏杜明龙张恒郇岩强杨默轩智博文彭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