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及应用该防水结构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608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及应用该防水结构的燃气灶,包括有筒状衬套,所述筒状衬套包括有主体部以及从该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供控制燃气灶开或关的控制阀的阀杆穿出的中心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筒状衬套形成的夹持空间与燃气灶面板中用于供操作旋钮安装的开口部的周缘密封连接,且筒状衬套的下端为封闭端,兼有防水和防操作旋钮温升的双重作用。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gas stove and gas stove with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及应用该防水结构的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以及应用有该防水结构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常见的家用燃烧灶包括有主体外壳以及覆盖在主体外壳的上方开放部的玻璃顶板,并配设有至少一个燃气燃烧器以及用于进行燃气燃烧器的点火、熄火等操作的操作旋钮,玻璃顶板的周围由钣金制的外框包围。上述燃气灶是将主体外壳落入形成于整体厨房的台面的开口中,将玻璃顶板的周缘经由衬垫载置于台面上。虽然在玻璃顶板上形成了面向燃气燃烧器的加热部的开口部,便难以从燃气燃烧器用的开口部导入燃烧用空气,燃气燃烧器的燃烧用空气可能不足。因此,为了确保燃烧用空气,采用了从作为操作旋钮用而在玻璃顶板上形成的透孔导入外部的空气的构成,上述阐述可参考(日本)特开2007-40614号公报。为了防止溢出到玻璃顶板上面的溢出汤汗从透孔浸入主体外壳内,如一专利号为ZL201110348593.7(授权公告号为CN10256371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燃气灶的操作部的防水构造》其公开了一种在透孔中嵌有筒状衬垫,所述筒状衬垫设有与顶板相比向上方延长的延长筒部,在所述延长筒部的上部向外方伸出形成了环状的返回片,为此,通过设于延长筒部的上端附近的返回片能够阻止进而撞上延长筒部后的溅起的液状体比返回片更上方的飞散。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溢出汤汁等液状体从操作旋钮的透孔浸入主体外外壳的麻烦。虽然该防水构造解决了透孔易流入溢出的汤汁,但主体外壳在燃气燃烧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也会经该透孔进入操作旋钮,从而使得操作旋钮的温度上升,出现烫手的不良现象。为此对于防水构造可以有进一步的改进,以改善操作旋钮的温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有效改善操作旋钮温升的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防水结构的燃气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包括有筒状衬套,所述筒状衬套包括有主体部以及从该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供控制燃气灶开或关的控制阀之阀杆穿出的中心孔。为了防止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浸入主体部,从而影响上述控制阀,所述主体部于所述上凸缘部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环状筒部。优选地,所述环状筒部呈开口向上的喇叭口状。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撞上呈喇叭口状的环状筒部相比呈直筒状的环状筒部,不仅其更易飞散,还能阻挡更多的液状体于主体部之外。为了实现上凸缘部防水的同时,还能导流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所述上凸缘部的外缘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外延伸的上导流部。同上凸缘部,所述下凸缘部的外缘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外延伸的下导流部。以实现下凸缘部防水的同时,还能导流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为了实现下凸缘部还具有将进入夹持空间中的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导流至控制阀之外,所述下凸缘部的外缘相较所述上凸缘部的外缘更为突出。优选地,所述封闭端低于所述下凸缘部设置。此设计能够将燃气灶的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于更低位阻隔在操作旋钮外,有利于操作旋钮的温度降低。本技术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防水结构的燃气灶,包括有面板以及操作旋钮,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供操作旋钮安装的开口部,控制阀之阀杆自下而上地穿过该开口部并与所述的操作旋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开口部的周缘被夹持于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所形成的夹持空间中。开口部的周缘与夹持空间最优的配合状态为完全密封,若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进入夹持空间也可通过下凸缘部的下导流部进行导流,避免液状体影响控制阀。为了防止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经操作旋钮的底部敞口进入主体部,所述操作旋钮呈底部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环状筒部伸入所述操作旋钮的底部。该环状筒部能阻挡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进入主体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筒状衬套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与燃气灶面板中用于供操作旋钮安装的开口部的周缘密封连接,能够确实地防止溢出汤汁等液状体从操作旋钮的浸入燃气灶的麻烦,另外,筒状衬套的下端为封闭端,使得燃气灶的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阻隔在操作旋钮外,有利于操作旋钮的温度降低,兼有防水和防操作旋钮温升的双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水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结构设置在面板上,并与操作旋钮、控制阀共同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用于燃气灶的防水结构包括有筒状衬套1,筒状衬套1包括有主体部11以及从该主体部11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的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14,主体部11的上端为敞口端、下端为封闭端111,并且封闭端111具有供控制燃气灶开或关的控制阀的阀杆穿出的中心孔112,筒状衬套1的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14与燃气灶面板2中用于供操作旋钮3安装的开口部21的周缘22密封连接,能够确实地防止溢出汤汁等液状体从操作旋钮3的浸入燃气灶的麻烦,另外,筒状衬套1的下端为封闭端111,使得燃气灶的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阻隔在操作旋钮3外,有利于操作旋钮3的温度降低。另外,为了防止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浸入主体部11,从而影响上述控制阀,主体部11于上凸缘部12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环状筒部15,本实施中环状筒部15呈开口向上的喇叭口状,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撞上呈喇叭口状的环状筒部15相比呈直筒状的环状筒部15,不仅其更易飞散,还能阻挡更多的液状体于主体部11之外。为了实现上凸缘部12防水的同时,还能导流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上凸缘部12的外缘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外延伸的上导流部121。同上凸缘部12,下凸缘部13的外缘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外延伸的下导流部131,以实现下凸缘部13防水的同时,还能导流上述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为了实现下凸缘部13还具有将进入夹持空间14中的溢出的汤汁等液状体导流至控制阀4之外,下凸缘部13的外缘相较上凸缘部12的外缘更为突出。同时,筒状衬套1的封闭端111低于下凸缘部13设置,此设计能够将燃气灶的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于更低位阻隔在操作旋钮3外,有利于操作旋钮3的温度降低。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防水结构的燃气灶,包括有面板2以及操作旋钮3,所述面板2上开设有供操作旋钮3安装的开口部21,控制阀4之阀杆41自下而上地穿过该开口部21并与操作旋钮3相连接,面板2于开口部21之外的周缘22被夹持于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包括有筒状衬套(1),所述筒状衬套(1)包括有主体部(11)以及从该主体部(11)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的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所述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具有供控制燃气灶开或关的控制阀(4)之阀杆(41)的控制阀穿出的中心孔(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包括有筒状衬套(1),所述筒状衬套(1)包括有主体部(11)以及从该主体部(11)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的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所述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具有供控制燃气灶开或关的控制阀(4)之阀杆(41)的控制阀穿出的中心孔(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于所述上凸缘部(12)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环状筒部(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筒部(15)呈开口向上的喇叭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缘部(12)的外缘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外延伸的上导流部(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操作旋钮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缘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力峰钟健俞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