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及其车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579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及其车灯模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至少包括一个透镜及一个反射镜,从反向光路来看,平行光经过透镜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两次折射,再经反射镜的一次反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组合透镜的焦点;透镜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透镜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反射镜可以是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并且,与传统透镜通过入射面及出射面两个光学面来控制焦点位置,相同焦距的情况下一般透镜厚度较厚,另外,光轴方向一般为透镜中心线。组合透镜至少通过透镜的入射面、出射面以及反射镜的反射面共同确定组合透镜的焦距,可以减小透镜厚度,焦点位置及光轴方向也可以灵活设置。

A combined lens and its lamp module composed of lens and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及其车灯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模组,具体来说,是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及其车灯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车灯系统采用的透镜一般为平凸透镜,平行光通过平凸透镜外表面及内表面两次折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焦点,如图1所示。现有车灯系统如图2a-2d所示,光源1设置在反光杯2的类椭球面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并在第二焦点附近汇聚,类椭球面的第二焦点设置在平凸透镜4的焦点处。如果是需要明暗截止线的车灯系统,如近光照明系统,则在平凸透镜的焦点处设置挡光板3,用来形成照明的明暗分界线,如图3所示。公开日为2008年11月5日,文献号为CN10129890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双凸透镜,其原理与传统平凸透镜类似,即平行光经过双凸透镜时经过两次折射汇聚于焦点处。上述车灯系统的缺陷在于:类椭球面反射面的第一焦点、第二焦点及透镜呈一直线布置,导致前后尺寸较长,车灯空间结构受到限制。此外,平凸透镜尺寸较厚,不利于产品成型,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透镜采用塑料注塑成型,透镜越厚,其成型时间、冷却时间越长,透镜也容易受冷却变形导致焦距不稳定;但是,透镜的厚度如果减小,则会导致焦距变长,这也会导致车灯的前后长度加长,使车灯空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及其车灯模组,组合透镜能缩短车灯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有利于实现车灯结构上的紧凑,尤其适用于车灯前后方向间距限制严格的车灯设计。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至少包括一个透镜及一个反射镜,从反向光路来看,平行光经过透镜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两次折射,再经反射镜的一次反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组合透镜的焦点A;透镜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优选的,所述透镜是凸透镜或凹透镜;所述反射镜是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所述透镜及反射镜的反射面数量是1个或若干个。优选的,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两个或多个曲面,结合透镜能够形成两个或多个焦点A。优选的,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回转曲面,结合透镜形成连续的焦点,各个所述连续的焦点形成一条曲线。优选的,所述组合透镜的光轴,分为反射面光轴及透镜光轴两种光轴。进一步的,所述光轴分为一个透镜主光轴,以及1个或若干个反射面分光轴。一种车灯模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透镜。优选的,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透镜4;所述第二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5或者曲面反射镜6;当第二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5时:经平面反射镜反射而确定的透镜的焦点7位于第一反射镜2的一个焦点位置;当第二反射镜为曲面反射镜6时:所述曲面反射镜6接收来自第一反射镜2的反射光线向前方汇聚反射,经透镜4进一步汇聚后射向前方。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镜2采用椭球面结构,该椭球面结构的第一焦点与所述组合透镜的焦点相同,该椭球面结构的第二焦点处设置光源。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镜2位于平面反射镜5的下方,所述透镜4位于平面反射镜5的前方。优选的,所述曲面反射镜6位于第一反射镜2的上方与后方,所述透镜4位于曲面反射镜6的前方。进一步的,所述透镜4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不超过第一反射镜2的前端。更进一步的,所述透镜4的出射光线接近于平行光。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调节方法,采用上述组合透镜;当第二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5时,通过调整平面反射镜5的倾斜角度,调整透镜4的焦点;当第二反射镜为曲面反射镜6时,通过调整曲面反射镜6的曲率,调整曲面反射镜6对光线的汇聚程度,进而调整透镜4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增加设置了第二反射镜,是光线的射出方向形成一定夹角,从而对于车灯内的部件设置可以不沿长度方向设置,缩短了车灯模组的前后距离,对于车灯空间的受制得到解除。2)将第二反射镜设置为平面反射镜时,可以通过平面反射镜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实现对透镜的焦点位置的调节,从而方便对透镜以及车灯模组内其他部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可调节性大大加强。3)将第二反射镜设置为曲面反射镜(较优的,设置为弧面反射镜)时,第二反射镜自身可对光线产生一定汇聚作用,从而可以减轻透镜的汇聚作用,进而可以采用厚度较薄的透镜,透镜减薄有利于透镜焦距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缩短车灯模组前后长度,避免受到车灯空间的限制。4)通过减薄透镜的厚度,可以减弱色散的程度,降低色散对于光线颜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透镜自其焦点射出的光线产生两次折射后以平行光出射的示意图。图2a是现有技术中由透镜和反射镜组成的车灯模组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的左视图。图2c是图2b的中轴面剖视图。图2d是透镜的剖视图。图3是图2c中的车灯模组,展示了光线反射和折射方向的原理图。图4是为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方案,解释说明采用一平面反射镜对于凸透镜焦点改变的示意图。图5a是实施例一中,采用本技术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车灯模组的的右视图。图5b是实施例一中,采用本技术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车灯模组的主视图。图5c是图5b中的中轴面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结原理示意图。图7是对于厚度较薄的透镜,其焦距的长度较长的效果展示示意图,此图仅为展示原理。图8a是第二反射镜采用一曲面反射镜时的右视图。图8b是第二反射镜采用一曲面反射镜时的主视图。图8c是图8b中轴面的剖视图;该附图为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方案,解释说明采用一曲面反射镜能够对射向透镜的光线产生一定汇聚作用的示意图,较优的,射向该曲面反射镜的光线经过它的焦点之一,该焦点已在该附图中展示。图8d是图8b的仰视图。图9a是图9b的右视图。图9b是实施例二中,采用本技术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车灯模组的主视图。图9c是图9b的中轴面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结原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结原理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前视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的立体展示图。图中,1.光源,2.第一反射镜,3.挡光板,4.透镜,5.平面反射镜,6.曲面反射镜,A.组合透镜的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透镜自其焦点射出的光线产生两次折射后以平行光出射,这是现有技术。图2a-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透镜及一个反射镜,从反向光路来看,平行光经过透镜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两次折射,再经反射镜的一次反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组合透镜的焦点(A);透镜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透镜及一个反射镜,从反向光路来看,平行光经过透镜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两次折射,再经反射镜的一次反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组合透镜的焦点(A);透镜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是凸透镜或凹透镜;所述反射镜是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所述透镜及反射镜的反射面数量是1个或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至少两个曲面,结合透镜能够形成至少两个焦点(A)。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回转曲面,结合透镜形成连续的焦点,各个所述连续的焦点形成一条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透镜的光轴,分为反射面光轴及透镜光轴两种光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由透镜及反射镜组成的组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分为一个透镜主光轴,以及1个或若干个反射面分光轴。


7.一种车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透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