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防磨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517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防磨瓦,包括用以与工艺管道相贴合的防磨瓦本体,防磨瓦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与相邻的工艺管道搭接、以防止防磨瓦本体被气流吹翻的防翻部。管道防磨瓦在使用过程中,防磨瓦本体固定在工艺管道外周,防翻部搭接在相邻的工艺管道上。当气流吹向管道防磨瓦时,防磨瓦本体受到偏向一侧的转矩作用,而防翻部与相邻的工艺管道搭接,会向防磨瓦本体施加与气流方向相反的转矩,从而避免管道防磨瓦偏移或翻转。

A kind of pipe wear-resistant 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防磨瓦
本技术涉及管路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管道防磨瓦。
技术介绍
防磨瓦是电站锅炉受热面管子常用配件,设置在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水冷壁管道以及部分引风机出入口等受热面管子的迎风面。防磨瓦主要作用是保护锅炉管道受风面,减少管道磨损,延长受热面管子的使用寿命。由于防磨瓦位于受热面管子的迎风面上,在锅炉高温烟气直吹工况的影响下,防磨瓦会发生侧移、翻转,使防磨瓦偏离迎风面,导致防磨瓦对管子的保护减弱或丧失。而且发生反转和侧移后,防磨瓦所在位置会产生涡流,造成锅炉所受保护的管壁磨损加剧。尤其是锅炉水冷壁折焰角部位、顶棚过热器、省煤器等部位时常发生防磨瓦偏移或翻转等状况,为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避免防磨瓦侧移或翻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防磨瓦,其外侧面设置了与相邻工艺管道搭接的防翻部,防翻部的限位作用能够避免防磨瓦侧移或翻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防磨瓦,包括用以与工艺管道相贴合的防磨瓦本体,所述防磨瓦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与相邻的工艺管道搭接、以防止所述防磨瓦本体被气流吹翻的防翻部。优选地,所述防翻部包括分别向所述防磨瓦本体轴线的两侧延伸的第一防翻板和第二防翻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翻板和所述第二防翻板分别位于所述防磨瓦本体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翻板和所述第二防翻板的下侧面具有用以与相邻工艺管道上的防磨瓦本体的外侧面相贴合的圆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翻板和所述第二防翻板的宽度为5~8mm。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固定所述防磨瓦本体与工艺管道的管箍。优选地,所述管箍的一端与所述防磨瓦本体平行于轴向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防磨瓦本体另一条平行于轴向的侧边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中具有光孔,所述管箍的另一端表面具有螺牙,所述光孔中还设有紧固螺钉。优选地,所述防磨瓦本体连有两根所述管箍。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防磨瓦,包括用以与工艺管道相贴合的防磨瓦本体,防磨瓦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与相邻的工艺管道搭接、以防止防磨瓦本体被气流吹翻的防翻部。管道防磨瓦在使用过程中,防磨瓦本体固定在工艺管道外周,防翻部搭接在相邻的工艺管道上。当气流吹向管道防磨瓦时,防磨瓦本体受到偏向一侧的转矩作用,而防翻部与相邻的工艺管道搭接,会向防磨瓦本体施加与气流方向相反的转矩,从而避免管道防磨瓦偏移或翻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防磨瓦与管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管道防磨瓦的俯视图;图3为管道防磨瓦的主视图;图4为管道防磨瓦的侧视图。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防磨瓦本体1、第一防翻板2、第二防翻板3、管箍4、紧固螺钉5、工艺管道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防磨瓦与管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管道防磨瓦的俯视图;图3为管道防磨瓦的主视图;图4为管道防磨瓦的侧视图。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防磨瓦安装在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受热面的工艺管道6的迎风面上。工作过程中,带有用于固体颗粒的热空气在管道防磨瓦的阻挡下不会与工艺管道6直接接触,进而避免工艺管道6受到磨损,延长了工艺管道6的使用寿命。管道防磨瓦包括防磨瓦本体1和防翻部,防磨瓦本体1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板状结构,其通常采用铸铁等耐磨材料制成。当然,为减小防磨瓦本体1两侧的磨损,可在防磨瓦本体1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楔形结构,减小防磨瓦本体1两侧的流速。另外,为提高防磨瓦本体1的耐磨性能,其外侧面还可通过表面处理设置耐磨层。防磨瓦本体1与工艺管道6之间可通过卡扣、管箍4等组件连接。防磨瓦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防翻部,防翻部沿防磨瓦本体1中线的法向切线延伸。当管道防磨瓦安装在工艺管道6上时,相邻的两工艺管道6上的管道防磨瓦通常会存在预设间隙,便于气体流动。如图1所示,防翻部通常搭接在相邻的工艺管道6的管道防磨瓦上,因而防翻部的长度通常大于防磨瓦本体1的直径。当然,防翻部通常为两条,且向防磨瓦本体1的两侧延伸,无论管道防磨瓦所受到的转矩朝向那个方向,均有防翻部能够阻止其偏移或翻转。本实施例中,管道防磨瓦具有防翻部,防翻部与相邻的工艺管路搭接。当管道防磨瓦在气流作用下产生翻转的弯矩时,防翻部能够提供方向相反的弯矩作用,从而阻止管道防磨瓦发生偏移或翻转。可选的,如图2所示,防翻部包括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位于防磨瓦本体1中线的两端,防磨瓦本体1的中线是指将防磨瓦本体1展开后的图形的中线。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沿切线方向分别向中线的两侧延伸,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与防磨瓦本体1之间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相连。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防翻板2、第二防翻板3与防磨瓦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三者为一块板材通过裁剪、压制形成,因而防磨瓦本体1的上下两端具有分别与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位置相对应的缺口。可选的,由于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分别与相邻的工艺管路上的防磨瓦本体1搭接配合。为避免厚度影响,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端部的下侧面具有圆弧面,圆弧面与防磨瓦本体1的外侧面相贴合,进而保证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的上侧面与防磨瓦本体1的切线平齐。另外,为减小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的风阻,二者的宽度可选择为5~8mm。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的宽度,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管道防磨瓦为一体成型结构件,其通过板材裁剪、压制而成,不仅使管道防磨瓦便于加工,同时能够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延长管道防磨瓦的使用寿命。可选的,管道防磨瓦还包括管箍4,防磨瓦本体1通过管箍4与工艺管道6进行固定。管箍4可套设在防磨瓦本体1的外周,管箍4的两端通过螺钉连接,在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将管道防磨瓦与工艺管道6固定。可选的,管箍4还可与防磨瓦本体1一体成型。具体的,管箍4的一端与防磨瓦本体1一条平行于轴线的侧边固定连接,管箍4的另一端的侧面具有螺牙,防磨瓦本体1另一条平行于轴向的侧边设有插槽,插槽中具有光孔。固定管道防磨瓦时先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防磨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工艺管道(6)相贴合的防磨瓦本体(1),所述防磨瓦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与相邻的工艺管道(6)搭接、以防止所述防磨瓦本体(1)被气流吹翻的防翻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防磨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工艺管道(6)相贴合的防磨瓦本体(1),所述防磨瓦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与相邻的工艺管道(6)搭接、以防止所述防磨瓦本体(1)被气流吹翻的防翻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防磨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部包括分别向所述防磨瓦本体(1)轴线的两侧延伸的第一防翻板(2)和第二防翻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防磨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翻板(2)和所述第二防翻板(3)分别位于所述防磨瓦本体(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防磨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翻板(2)和所述第二防翻板(3)的下侧面具有用以与相邻工艺管道(6)上的防磨瓦本体(1)的外侧面相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庆黎大川王少飞刘波韩志亮叶江赵宇光张强汪家军成焕祥毕高王坤刘颖杨峰洪继东杨华安艾华东靳忠义王旭亮胡剑波胡成张悦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电江陵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