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2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属于建筑卸料平台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悬挑式卸料平台,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端固定在楼板上的、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的基础框架;一端与所述基础框架的悬挑端相装配、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装配的第一钢丝绳;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的悬空端上的主承料台;所述副承料台背向楼板一端的两侧边与上层建筑物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上层建筑物与第二钢丝绳连接处设有吊挂件,楼板上设有卷放机构,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副承料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吊挂件与卷放机构连接。卸料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承载面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卸料平台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物料进行周转。

A cantilever unload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
本技术涉及卸料平台的
,特别涉及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
技术介绍
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的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一般用于材料的周转,卸料平台分为移动式卸料平台、落地式卸料平台、悬挑式卸料平台多种。现有的悬挑式卸料平台是整体式的,包含主梁和工作平台,主梁一端固定在楼板上,另一端与工作平台固接且伸出楼板,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卸料。公告号为CN2072451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包括一端固定在楼板上的、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的基础框架;一端与所述基础框架的悬挑端相装配、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装配的钢丝绳;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的悬空端上的主承料台;沿基础框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承料台滑动式装配的、用于与所述主承料台配合以改变卸料平台的承载面积大小的副承料台;以及,与所述副承料台相装配的、用于驱动所述副承料台滑动的驱动机构。这种悬挑式卸料平台虽然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物料进行周转,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副承料台伸出主承料台时,只通过主承料台支撑,稳定性弱,甚至可能从主承料台上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具有增强副承料台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包括一端固定在楼板上的、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的基础框架;一端与所述基础框架的悬挑端相装配、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装配的第一钢丝绳;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的悬空端上的主承料台;沿基础框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承料台滑动式装配的、用于与所述主承料台配合以改变卸料平台的承载面积大小的副承料台;以及,与所述副承料台相装配的、用于驱动所述副承料台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副承料台背向楼板一端的两侧边与上层建筑物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上层建筑物与第二钢丝绳连接处设有吊挂件,楼板上设有卷放机构,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副承料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吊挂件与卷放机构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框架与第一钢丝绳的设置构成了悬挑式卸料平台的基本框架,通过在基础框架上安装主承料台,并在主承料台上设置滑动式装配的副承料台,副承料台与主承料台配合构成整个卸料平台的承载平面,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副承料台在基础框架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滑动,主承料台与副承料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卸料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承载面积发生变化,这样卸料平台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物料进行周转。当副承料台伸进或者伸出时,卷放机构卷放第二钢丝绳对副承料台形成支撑,增强副承料台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主承料台两侧壁底边处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主承料台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副承料台两外侧壁均设有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轨,所述主承料台底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条形槽内驱动杆,所述副承料台底面设有与驱动杆配合的驱动件,所述驱动杆背向副承料台一端设有驱动驱动件与驱动杆相对运动的动力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承料台与副承料台之间通过滑轨和滑槽滑动式装配,动力件驱动驱动件与驱动杆相对运动,从而驱动副承料台相对主承料台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上设有螺纹,所述驱动件为内螺纹套筒,所述驱动杆与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动力件与驱动杆之间设有第一传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动从而驱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驱动副承料台在主承料台上滑移。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为电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固设在电机输出轴上的蜗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轮蜗杆一方面作为传动组件传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其自锁功能,增强主承料台与副承料台两者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卷放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平台上的卷收轴,所述第二钢丝绳背向一端与卷收轴固定连接,所述卷收轴与驱动杆之间设有第二传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收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而被驱动,卷收轴转动卷放第二钢丝绳,以配合副承料台伸进伸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卷收轴上的第一斜齿轮,驱动杆上设有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驱动卷收轴转动卷放第二钢丝绳,与副承料台同步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副承料台背向楼板一侧与主承料台两侧壁之间均设有锁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副承料台位于主承料台内时,锁定组件将副承料台语音主承料台锁定在一起,增强副承料台与主承料台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吊挂件为定滑轮或者为吊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耳或定滑轮减轻第二钢丝绳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磨损,延长第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基础框架上安装主承料台,并在主承料台上设置滑动式装配的副承料台,副承料台与主承料台配合构成整个卸料平台的承载平面,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副承料台在基础框架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滑动,从而可以使得主承料台与副承料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使得卸料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承载面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卸料平台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物料进行周转;2.通过第二钢丝绳的设置,当副承料台伸出时,能够起到增强副承料台稳定性的效果;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驱动卷收轴转动卷放第二钢丝绳,与副承料台同步运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悬挑式卸料平台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卷放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基础框架;2、第一钢丝绳;3、主承料台;31、滑槽;32、条形槽;4、副承料台;41、滑轨;5、第二钢丝绳;6、驱动机构;61、驱动杆;62、驱动件;63、动力件;64、第一传动组件;641、蜗杆;642、蜗轮;7、卷放机构;71、卷收轴;72、第二传动组件;721、第一斜齿轮;722、第二斜齿轮;8、锁定组件;9、吊挂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基础框架1、第一钢丝绳2、主承料台3、副承料台4、第二钢丝绳5、驱动机构6以及卷放机构7。基础框架1一端固定在楼板,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为增强基础框架1与建筑物连接的稳定性,设置两根第一钢丝绳2,两根第一钢丝绳2的一端与基础框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层建筑物固定连接。主承料台3设置在基础框架1的悬空端,副承料台4沿基础框架1的延伸方向与主承料台3滑动式装配。当需要放置较长物料时,副承料平台在主承料台3上沿背向建筑物方向滑移以改变卸料平台的承载面积大小,从而可以放置较长物料。如此,副承料台4可在主承料台3上滑移以放置不同长度的物料。承料台背向楼板一侧与主承料台3两侧壁之间均设有锁定组件8,锁定组件8采用搭扣锁,锁定组件8将副承料台4与主承料台3锁定在一起,增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包括一端固定在楼板上的、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的基础框架(1);/n一端与所述基础框架(1)的悬挑端相装配、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装配的第一钢丝绳(2);/n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1)的悬空端上的主承料台(3);/n沿基础框架(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承料台(3)滑动式装配的、用于与所述主承料台(3)配合以改变卸料平台的承载面积大小的副承料台(4);/n以及,与所述副承料台(4)相装配的、用于驱动所述副承料台(4)滑动的驱动机构(6);/n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料台(4)背向楼板一端的两侧边与上层建筑物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5),上层建筑物与第二钢丝绳(5)连接处设有吊挂件(9),楼板上设有卷放机构(7),所述第二钢丝绳(5)一端与副承料台(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吊挂件(9)与卷放机构(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包括一端固定在楼板上的、另一端向建筑物外悬挑的基础框架(1);
一端与所述基础框架(1)的悬挑端相装配、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装配的第一钢丝绳(2);
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1)的悬空端上的主承料台(3);
沿基础框架(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承料台(3)滑动式装配的、用于与所述主承料台(3)配合以改变卸料平台的承载面积大小的副承料台(4);
以及,与所述副承料台(4)相装配的、用于驱动所述副承料台(4)滑动的驱动机构(6);
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料台(4)背向楼板一端的两侧边与上层建筑物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5),上层建筑物与第二钢丝绳(5)连接处设有吊挂件(9),楼板上设有卷放机构(7),所述第二钢丝绳(5)一端与副承料台(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吊挂件(9)与卷放机构(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料台(3)两侧壁底边处均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沿主承料台(3)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副承料台(4)两外侧壁均设有滑动设置在滑槽(31)内的滑轨(41),所述主承料台(3)底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32),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转动设置在条形槽(32)内驱动杆(61),所述副承料台(4)底面设有与驱动杆(61)配合的驱动件(62),所述驱动杆(61)背向副承料台(4)一端设有驱动驱动件(62)与驱动杆(61)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飞宋均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阳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