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95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瓦片,包括瓦片基板、光伏发电组件和设置于瓦片基板与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瓦片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与光伏发电组件与第一端部之间,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光伏发电组件与第二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光伏发电组件和瓦片基板作为单独模块,便于灵活拆卸更换,新的连接结构大大增加了晶硅组件太阳能瓦片的有效发电面积,实现太阳能瓦片的高光电转换效率。

Solar 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瓦片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瓦片。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与建筑有效的紧密的结合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主要有光伏组件幕墙玻璃,太阳能瓦片等与建筑结合的光伏产品。太阳能瓦片产品业内也出现了众多设计,如平板式阳光房屋顶设计,可替代传统屋瓦的波浪型组件设计。但针对目前现有的彩钢瓦屋顶,暂无较好的与太阳能瓦片结合的组件设计。所以扩展太阳能瓦片片与各种建筑材料结合的设计是业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国专利CN1680673一种光伏发电瓦片,在瓦片基板的正面固定有快速电缆连接座和光伏发电组件;瓦片基板的正面边缘处设有上下向的防水槽,瓦片基板背面且相对正面防水槽的另一侧边缘处设有与防水槽平行的扣合槽,扣合槽外侧的边缘宽度小于防水槽的宽度,防水槽外侧的边缘宽度小于扣合槽的宽度。又如CN2788357屋面太阳能光伏电池装置,其包括光伏电池和瓦体,该光伏电池覆设于瓦体表面,在瓦体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瓦爪,两侧设有可彼此扣合的企口。但是现有太阳能瓦片晶硅组件为一体式设计,与常规建筑瓦片一体成型,为非单独模块化产品。若出现破损必须整个模块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光伏发电组件和瓦片分卡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瓦片,所述太阳能瓦片包括瓦片基板、光伏发电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瓦片基板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瓦片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小尺寸双玻组件、全封闭组件接线盒和接线盒导线;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设置于所述小尺寸双玻组件上面向所述基板本体的一侧;所述接线盒导线与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电连接。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本体设置有孔洞,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容纳于所述孔洞中,所述接线盒导线穿设于所述孔洞并延伸向背离所述基板本体的外侧。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部具有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包括面向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内壁和面向屋顶安装位点的外壁;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部分卡持于所述内壁内。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为粘贴元件,所述粘贴元件贴覆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部分外表面和所述C型结构的内壁,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壁上。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元件为双面泡棉胶带。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之间。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防滑片,所述固定防滑片铺设于所述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固定防滑片。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瓦片基板为彩钢瓦。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之间连接并设有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为上翘导水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光伏发电组件和瓦片基板作为单独模块,便于灵活拆卸更换;2、本技术设计的新的连接结构大大增加了晶硅组件太阳能瓦片的有效发电面积,实现太阳能瓦片的高光电转换效率;3、本技术设计的产品整体的防水性能大大增加,更有利于在户外环境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太阳能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例表示为:1-瓦片基板;11-基板本体;12-第一端部;121-内壁;122-外壁;13-第二端部;14-孔洞;2-光伏发电组件;21-小尺寸双玻组件;22-全封闭组件接线盒;23-接线盒导线;3-连接结构;31-第一固定单元;32-第二固定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瓦片,太阳能瓦片包括瓦片基板1、光伏发电组件2和设置于瓦片基板1与光伏发电组件2之间的连接结构3;瓦片基板1包括基板本体11和位于基板本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固定单元31和第二固定单元32;第一固定单元31连接于光伏发电组件2与第一端部12之间,第二固定单元32连接于光伏发电组件2与第二端部13之间。具体地,光伏发电组件2包括小尺寸双玻组件21、全封闭组件接线盒22和接线盒导线23;全封闭组件接线盒22设置于小尺寸双玻组件21上面向基板本体11的一侧;接线盒导线23与全封闭组件接线盒22电连接。优选地,基板本体11设置有孔洞14,全封闭组件接线盒22容纳于孔洞14中,接线盒导线23穿设于孔洞14并延伸向背离基板本体11的外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2具有C型结构,C型结构包括面向光伏发电组件2的内壁121和面向屋顶安装位点的外壁122;光伏发电组件2的部分卡持于内壁121内。优选地,第一固定单元31为粘贴元件,本技术实施例中选用双面泡棉胶带,粘贴元件贴覆于光伏发电组件2的部分外表面和C型结构的内壁121,光伏发电组件2固定于内壁121上。具体地,第二固定单元32包括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设于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12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13之间。在进一步可改进的其他方案中,第二固定单元32还可以包括固定防滑片,固定防滑片铺设于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12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13之间,且固定螺栓穿设于固定防滑片。这种设计减少了组件上下连接时的空隙,可有效提高组件方阵的强度和抗风力。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瓦片基板1为彩钢瓦。在进一步可改进的其他方案中,太阳能瓦片的第一端部和另一太阳能瓦片的第二端部之间连接并设有导水结构;导水结构为上翘导水槽。进一步地,太阳能瓦片的上翘导水槽上有设密封防水带。在进一步可改进的其他方案中,太阳能瓦片还可以设置成为为V形或M形。在进一步可改进的其他方案中,太阳能瓦片四周有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连接孔一用于太阳能瓦片端面之间的连接,连接孔二用于太阳能瓦片侧面之间的连接。以方便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连接;太阳能瓦片之间通过连接孔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接线盒导线23的接口外围采用硅胶密封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光伏发电组件和瓦片基板作为单独模块,便于灵活拆卸更换;2、本技术设计的新的连接结构大大增加了晶硅组件太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瓦片包括瓦片基板、光伏发电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瓦片基板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n所述瓦片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n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瓦片包括瓦片基板、光伏发电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瓦片基板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所述瓦片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小尺寸双玻组件、全封闭组件接线盒和接线盒导线;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设置于所述小尺寸双玻组件上面向所述基板本体的一侧;
所述接线盒导线与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设置有孔洞,所述全封闭组件接线盒容纳于所述孔洞中,所述接线盒导线穿设于所述孔洞并延伸向背离所述基板本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具有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包括面向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内壁和面向屋顶安装位点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霞张树德倪志春魏青竹陈成锦柯坡蒋建彗曹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