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04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供拉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截面呈U形且沿每一主体结构侧部间隔设置的连接筋,该连接筋的开口端安装于一个主体结构的侧部,该连接筋的封闭端靠近另一主体结构的侧部,两个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连接筋部分交叠;以及间隔固定于连接筋交叠部分的内周沿的若干支撑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连接段钢筋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在保证钢筋强度的同时,大大加快了连接速度,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适应性广。

Reinforce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post cast section of straddle type mono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应用广泛,然而在轨道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简支梁变成连续梁,因此需要在两根简支梁之间进行钢筋连接,进而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连续结构,然而由于该部分受到的载荷较大也较为复杂,因此简单的钢筋焊接不能满足强度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解决了连接段钢筋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在保证钢筋强度的同时,大大加快了连接速度,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适应性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供拉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截面呈U形且沿每一主体结构侧部间隔设置的连接筋,该连接筋的开口端安装于一个主体结构的侧部,该连接筋的封闭端靠近另一主体结构的侧部,两个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连接筋部分交叠;以及间隔固定于连接筋交叠部分的内周沿的若干支撑筋。本技术采用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通过在每一主体结构上安装U形的连接筋,且相对的两个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的两个连接筋部分交叠,在交叠部分的周沿设置支撑筋,使得支撑筋穿设于U形的连接筋中,从而形成拉结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通过混凝土浇筑后即可连接两个主体结构,解决了连接段钢筋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在保证钢筋强度的同时,大大加快了连接速度,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适应性广。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每一主体结构的侧部间隔埋设并部分凸出的预埋筋,且两个主体结构上的预埋筋错位设置,通过预埋筋与连接筋固定连接,使得连接筋固定安装于主体结构。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翼杆以及连接于两根翼杆相对的一端的封闭杆,一根翼杆的长度大于另一根翼杆的长度,该预埋筋突出部分的长度与翼杆的长度相匹配。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预埋筋凸出部分的端部安装有套筒,该连接筋通过旋拧连接于套筒,从而与预埋筋固定连接。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套筒为加锁母型直螺纹套筒。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连接筋贴合设置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支撑筋竖直设置且长度与主体结构的高度相匹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单个连接筋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通过在每一主体结构上安装U形的连接筋,且相对的两个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的两个连接筋部分交叠,在交叠部分的周沿设置支撑筋,使得支撑筋穿设于U形的连接筋中,从而形成拉结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通过混凝土浇筑后即可连接两个主体结构,解决了连接段钢筋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在保证钢筋强度的同时,大大加快了连接速度,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适应性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的正面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供拉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21,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截面呈U形且沿每一主体结构21侧部间隔设置的连接筋11,该连接筋11的开口端安装于一个主体结构21的侧部,该连接筋11的封闭端靠近另一主体结构21的侧部,两个主体结构21上的连接筋11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连接筋11部分交叠;以及间隔固定于连接筋11交叠部分的内周沿的若干支撑筋13。较佳地,相邻两个连接筋11贴合设置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采用双面焊接的方法,增加焊接的面积,以加强连接筋11的强度,使得连接筋的中部进行增强,防止连接位置从中部断裂,从而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又佳地,该支撑筋13竖直设置且长度与主体结构的高度相匹配,使得每根支撑筋13自顶部的连接筋11贯通至底部的连接筋11,进一步加强连接结构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沿每一主体结构21的侧部间隔埋设并部分凸出的预埋筋12,且两个主体结构21上的预埋筋12错位设置,通过预埋筋12与连接筋11固定连接,使得连接筋11固定安装于主体结构21,预埋筋12的设置使得施工连接结构位置时,更加方便,且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也更好。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连接筋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翼杆111以及连接于两根翼杆111相对的一端的封闭杆112,一根翼杆111的长度大于另一根翼杆111的长度,封闭杆112靠近另一主体结构21,该预埋筋11突出部分的长度与翼杆111的长度相匹配,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相邻两个连接筋11的连接处能够相互错开,从而保证同一截面上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50%,且这种设置方式只需要加工一种型号的连接筋11,不需要根据不同预埋筋12的长度加工翼杆111长度不同的连接筋11。具体的,预埋筋12凸出部分的端部安装有套筒121,该连接筋11通过旋拧连接于套筒121,从而与预埋筋12固定连接,方便钢筋连接。较佳地,该套筒121为加锁母型直螺纹套筒,由于连接筋11呈U形不方便旋拧,因此加锁母型直螺纹套筒能够通过螺母将连接筋11固定在套筒121中,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施工主体结构21时,在主体结构21相对的侧部预留预埋筋12,且较短的预埋筋12和较长的预埋筋12交错设置;在预埋筋12的端部安装套筒121;将连接筋11较短的翼杆111与较长的预埋筋12上的套筒121连接,将连接筋11较长的翼杆111与较短的预埋筋12上的套筒121连接,并且两个主体结构21上的连接筋11交错设置,相邻两个连接筋11相互贴合并围合形成环形空间;利用双面焊接的技术将相贴合的两个连接筋11焊接连接;在环形空间中穿设支撑筋13,并将支撑筋13沿环形空间的周沿设置,将支撑筋13与连接筋11绑扎;在该连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连接结构供拉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所述钢筋连接结构包括:/n截面呈U形且沿每一所述主体结构侧部间隔设置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开口端安装于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部,所述连接筋的封闭端靠近另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部,两个所述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部分交叠;以及/n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筋交叠部分的内周沿的若干支撑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连接结构供拉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主体结构,所述钢筋连接结构包括:
截面呈U形且沿每一所述主体结构侧部间隔设置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开口端安装于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部,所述连接筋的封闭端靠近另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部,两个所述主体结构上的连接筋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部分交叠;以及
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筋交叠部分的内周沿的若干支撑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每一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部间隔埋设并部分凸出的预埋筋,且两个所述主体结构上的预埋筋错位设置,通过所述预埋筋与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筋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后浇段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杨何恩肖荣李克铭王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