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17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生产配件领域。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纱线加捻组件,纱线加捻组件包括纱线支撑板和纱线筒;所述的加捻线断纱检测系统包括用于输送主纱线的导纱机构和用于检测加捻线断线情况的加捻线检测模块;导纱机构外侧壁与加捻线检测模块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加捻线穿过的加捻线检测区域;导纱机构将穿过通孔的主纱线与加捻线分隔开;加捻线检测模块不检测导纱机构内的主线是否断纱,加捻线检测模块仅用于检测加捻线检测区域内的加捻线是否断纱。本专利的技术效果是实现加捻线是否断纱的检测,并且检测的准确性高。

A twisting device for mix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纱加捻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生产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纱加捻装置。
技术介绍
加捻工艺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纱线相互缠绕捻成一股线。通过加捻处理能够获得具有一定弹性、伸张力、手感佳的成型混合纱线。目前现有的混纱装置是通过将一根纱线绕着一根主纱线进行纱线脱圈实现将纱线加捻到主纱线上,并加捻成混合纱线,例如公开号为CN1082211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的自然混纱的加捻方法、加捻编织方法及加捻装置,该专利技术公开了自然混纱的加捻方法,成圈缠绕的第二加捻线绕着至少一根第一加捻线脱圈实现加捻,并捻合成加捻线。该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方法的自然混纱的加捻编织方法,以及上述方法中采用的自然混纱的加捻装置,其包括支撑脱圈后的待加捻线的旋转体状的导捻本体,导捻本体内设有使另一待加捻线通过的导捻通孔;导捻本体对应导捻通孔的一端为导进端,另一端为导出端,导出端上环设有能使脱圈的待加捻线环绕导捻本体脱圈的活动圈。采用该专利技术能获得捻度均匀,伸张力、弹力理想的加捻线,可减少混纱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大范围色差等问题,而且能直接在编织机上自然混纱加捻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纱线加捻组件(2),纱线加捻组件(2)包括纱线支撑板(21)和纱线筒(23);所述的纱线筒(23)通过纱线支撑板(21)设置在支撑架(1)上;其特征在于,纱线加捻组件(2)上设有加捻线断纱检测系统,所述的加捻线断纱检测系统包括用于输送和屏蔽主纱线(4)的导纱机构和用于检测加捻线断线情况的加捻线检测模块(24);所述的加捻线检测模块(24)设置在支撑架(1)上,加捻线检测模块(24)上设有通孔(241),导纱机构上端处于通孔(241)内,主纱线(4)穿过导纱机构;导纱机构外侧壁与加捻线检测模块(24)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加捻线穿过的加捻线检测区域(a);导纱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纱线加捻组件(2),纱线加捻组件(2)包括纱线支撑板(21)和纱线筒(23);所述的纱线筒(23)通过纱线支撑板(21)设置在支撑架(1)上;其特征在于,纱线加捻组件(2)上设有加捻线断纱检测系统,所述的加捻线断纱检测系统包括用于输送和屏蔽主纱线(4)的导纱机构和用于检测加捻线断线情况的加捻线检测模块(24);所述的加捻线检测模块(24)设置在支撑架(1)上,加捻线检测模块(24)上设有通孔(241),导纱机构上端处于通孔(241)内,主纱线(4)穿过导纱机构;导纱机构外侧壁与加捻线检测模块(24)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加捻线穿过的加捻线检测区域(a);导纱机构将穿过通孔(241)的主纱线(4)与加捻线分隔开;加捻线检测模块(24)不检测导纱机构内的主纱线是否断纱,加捻线检测模块(24)仅用于检测加捻线检测区域(a)内的加捻线是否断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加捻组件(2)为纵向排列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纱机构是外表面反光的导纱管(22),导纱管(22)上部处于纱线筒(2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纱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纱管(22)是圆形中空管,圆形中空管上端穿过通孔(241),圆形中空管下部穿过纱线筒(23);加捻线检测模块(24)上的通孔(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高峰黄培征虞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太阳洲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