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包、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13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13
一种电池,具备:电极体,其具有正极及负极,并由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以及外包装件,收容电极体,其中,正极及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两个以上的电极,两个以上的电极分别具有集电引线,集电引线之间在外包装件的外侧电连接。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电池包、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本公开涉及电池、电池包、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具有卷绕带状正极及负极而形成的卷绕结构的电池被广泛使用。在该卷绕结构的电池中,为提高电池特性,已经研究了具有各种构成的电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多个正极集电极耳及多个负极集电极耳向相同方向突出的卷绕型电极组的电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电池:多个截面为大致长圆形状的卷绕电极体排列配置在同一电池外包装体内,多个卷绕电极体通过连接从各卷绕电极体取出的引线端子而一体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中,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膜卷绕而成的内部电极体收容在电池壳体中,正极板或负极板的至少一方由两块以上的分割电极板构成。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具备将负极、正极和配置在负极及正极之间的隔膜卷绕而成的电极体,负极及正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沿着卷绕方向相互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电极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7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7799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2099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04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电池的表层附近产生因外伤等引起的短路时的安全性的电池、具备该电池的电池包、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电池具备:电极体,其具有正极及负极,并由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以及外包装件,收容电极体,其中正极及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两个以上的电极,两个以上的电极分别具有集电引线,集电引线之间在外包装件的外侧电连接。本公开的电池包、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具备上述电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在电池的表层附近产生因外伤等引起的短路时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记载的效果不一定受限制,可以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任何效果或与它们不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IB-IB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A是用于说明正极未被分割的电池的短路电流的流动方式的示意图。图4B是用于说明正极被分割的电极的短路电流的流动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电极体的层数的定义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示出电极体的第一变形例。图8示出电极体的第二变形例。图9是示出作为应用例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图10是示出作为应用例的车辆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1是示出作为应用例的蓄电系统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2A是示出各电池的能量密度与使钉贯通时的安全性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B是示出各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将钉刺入距离表面0.5mm时的安全性的关系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将按照以下顺序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1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的例子)2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的例子)3应用例1(电池包及电子设备的例子)4应用例2(车辆的例子)5应用例3(蓄电系统的例子)<1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的构成]如图1A、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下面简称为“电池”。)10是所谓的层压膜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安装有正极引线(集电引线)11A、11B及负极引线(集电引线)11C的扁平状的电极体20、电解液(图中没示出)、以及收容电极体20及电解液的膜状的外包装件30。若从与电池10的主面垂直的方向俯视电池,则电池10具有长方形状。(正极、负极引线)正极引线11A、11B及负极引线11C从电池10的一个短边侧沿着同一方向引出。正极引线11A、11B设置为在电极体2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并在外包装件30的外侧电连接。下面,将引出了正极引线11A、11B及负极引线11C的电极体20的短边侧称为顶侧,将与其相反的短边侧称为底侧。另外,将电池10的长边侧称为侧边侧。正极引线11A、11B及负极引线11C例如具有薄板状或网眼状。正极引线11A、11B及负极引线11C例如由铝(Al)、铜(Cu)、镍(Ni)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如图1A、1B、2所示,正极引线11A、11B分别被覆有用于抑制外部空气的侵入的密封胶12A、12B。更具体而言,分别在正极引线11A与外包装件30之间、正极引线11B与外包装件30之间设置密封胶12A、12B,并在正极引线11A、11B之间设置密封胶12A、12B。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正极引线11A、11B之间仅设置密封胶12A、12B中的任意一方。密封胶12A、12B覆盖从正极引线11A、11B中电极体20的顶侧的端部或位于其附近的部分到由外包装件30夹持的部分的范围。即,密封胶12A、12B不仅抑制外部空气的侵入,而且保持正极引线11A、11B彼此在外包装件30的内侧及周缘部不电接触。如图1A、1B、2所示,负极引线11C被覆有用于抑制外部空气的侵入的密封胶12C。更具体而言,密封胶12C设置在负极引线11C与外包装件30之间。密封胶12A、12B、12C分别由对正极引线11A、11B、负极引线11C具有紧贴性的绝缘性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构成。(外包装件)外包装件30具有矩形形状,其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30A以各边重叠的方式折回。可以在成为折回部的中央部30A预先设置有刻痕等。在折回的外包装件30之间夹入有电极体20。在折回的外包装件30的周围中在顶侧形成有密封部31A,并且在两侧边侧分别形成有密封部31B。外包装件30在重合的一个面具有用于收容电极体20的收容部32。该收容部32例如通过深拉加工形成。外包装件30例如由具有柔软性的矩形形状的层压膜构成。外包装件30具备:金属层、设置在金属层的一面(第一面)的第一树脂层、以及设置在金属层的另一面(第二面)的第二树脂层。外包装件30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金属层与第一树脂层之间、以及金属层与第二树脂层之间中的至少一方还具备粘着层。需要说明的是,外包装件30的两面中,第一树脂层侧的面成为外侧的面,而第二树脂层侧的面成为收纳电极体20的内侧的面。金属层是抑制水分等进入而承担保护作为收纳物的电极体20的作用的屏障层。金属层是金属箔,例如包含铝或铝合金。第一树脂层是具有保护外包装件30的表面的功能的表面保护层。第一树脂层例如包含尼龙(Ny)、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具备:/n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及负极,并由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卷绕而成;以及/n外包装件,收容所述电极体,/n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两个以上的电极,/n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极分别具有集电引线,所述集电引线之间在所述外包装件的外侧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1 JP 2017-1588291.一种电池,具备:
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及负极,并由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卷绕而成;以及
外包装件,收容所述电极体,
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两个以上的电极,
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极分别具有集电引线,所述集电引线之间在所述外包装件的外侧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两个所述电极的情况下,两个所述电极中位于外周侧的所述电极在内周侧的端部具有所述集电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
所述正极、所述负极分别具有正极集电体露出部、负极集电体露出部,
所述正极集电体露出部及所述负极集电体露出部构成至少一个隔着所述隔膜相对的相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相对部设置在被分割的所述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相对部设置在被分割的所述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外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相对部设置在被分割的所述电极中位于最外周侧的所述电极的外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相对部设置在被分割的所有所述电极的外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情况下,所述相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分割为在卷绕方向上邻接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情况下,所述相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秀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