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4118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需要磁性体基板的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具备:第一磁性树脂层(11),其设置于下部区域(21);第二磁性树脂层(12),其设置于被线圈图案(C)包围的内径区域(22)、包围线圈图案(C)的外周区域(23)以及上部区域(24);以及绝缘间隙层,其设置于第一磁性树脂层(11)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2)之间。在绝缘间隙层(30)中,第一磁性树脂层(11)与位于内径区域(22)的第二磁性树脂层(12)之间的部分向轴方向弯曲。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则不需要磁性体基板。另外,由于设置有绝缘间隙层(30),因此该绝缘间隙层(30)起到磁间隙的作用。并且,由于绝缘间隙层(30)向轴方向弯曲,因此绝缘间隙层(30)和第一、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两者的紧贴性也提高。

Coil componen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了埋入线圈图案的磁性树脂层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在磁性树脂层埋入有线圈图案而成的线圈部件,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圈部件。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圈部件以被两枚磁性体基板夹持的方式配置有线圈图案,并且具有线圈图案的内径区域和外周区域被磁性树脂层埋入的结构。另外,在磁性树脂层和一个磁性体基板之间介有非磁性的粘合层,该粘合层起到磁间隙的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3-1331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使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圈部件薄型化,需要使两枚磁性体基板变得更薄,但是如果使磁性体基板变薄,则在磁性体基板容易产生裂纹或脱落,存在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使用两枚磁性体基板,因此也难以降低材料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磁性体基板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图案;第一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从轴方向上的一侧覆盖线圈图案的下部区域;第二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被线圈图案包围的内径区域、包围线圈图案的外周区域以及从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线圈图案的上部区域;以及绝缘间隙层,其设置于第一磁性树脂层和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在绝缘间隙层中,第一磁性树脂层与位于内径区域的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的部分向轴方向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来覆盖线圈图案,因此不需要磁性体基板。另外,由于在第一磁性树脂层与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设置有绝缘间隙层,因此该绝缘间隙层起到磁间隙的作用。并且,由于绝缘间隙层向轴方向弯曲,因此绝缘间隙层与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两者的紧贴性也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磁性树脂层和第二磁性树脂层可以由互相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将以绝缘间隙层的平坦部为基准的向绝缘间隙层的轴方向的最大位移量设为L,并将第二磁性树脂层的内径区域的直径设为B的情况下,L/B的值优选在0.001~0.5的范围内,L/B的值更优选在0.01~0.2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支撑于承载板的绝缘间隙层的表面形成线圈图案的工序;在被线圈图案包围的内径区域、包围线圈图案的外周区域以及从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线圈图案的上部区域形成第二磁性树脂层的工序;在剥离承载板之后,在绝缘间隙层的背面形成第一磁性树脂层的工序;以及通过按压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在绝缘间隙层中,使位于第一磁性树脂层与位于内径区域的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的部分向轴方向弯曲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了支撑绝缘间隙层的承载板,因此能够分别在绝缘间隙层的两面形成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的工序可以通过涂布半固化状态的磁性树脂材料来进行。由此,可以无间隙地填充磁性树脂层,并且不需要使用支撑磁性树脂层的其它的承载板等。专利技术效果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不需要磁性体基板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线圈部件10的截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图4是用于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图5是用于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图6是用于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图7是用于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图8是根据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A的截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最大位移量L的定义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在从线圈轴的中心偏移的位置处位移量变为最大的例子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10A线圈部件11第一磁性树脂层12第二磁性树脂层21下部区域22内径区域23外周区域24上部区域30绝缘间隙层31绝缘间隙层的表面32绝缘间隙层的背面41~44层间绝缘层50承载(Carrier)板60支撑(Support)板61粘合剂C线圈图案C1~C4导体层E1、E2端子电极S1安装面S2、S3侧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是适合作为电源电路用的电感器使用的表面安装型的芯片部件,并且如图1所示,具有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在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埋入有后述的线圈图案,线圈图案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外部端子E1,线圈图案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部端子E2。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并非必须是表面安装型的芯片部件,也可以是埋入于电路基板型的芯片部件。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是由含有铁氧体粉或金属磁性颗粒等的磁性粉的树脂构成的复合构件,并且构成通过在线圈图案流通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的磁路。在使用金属磁性颗粒作为磁性粉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坡莫合金系材料。另外,作为树脂,优选使用液状或粉末的半固化状态的环氧树脂。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可以由互相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互相不同的材料构成。如果使用互相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的材料,则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与一般的层叠线圈部件不同,作为层叠方向的z方向以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方式竖立地安装。具体地,构成xz面的表面可以作为安装面S1被使用。并且,在安装面S1,设置有第一外部端子E1和第二外部端子E2。第一外部端子E1从安装面S1遍及至构成yz面的侧面S2而连续地形成,第二外部端子E2从安装面S1遍及至构成yz面的侧面S3而连续地形成。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埋入有由铜(Cu)等的良导体构成的线圈图案C。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图案C具有四层构造,并且各层具有两匝的螺旋形状。由此,线圈图案C成为总共八匝的结构。另外,线圈图案C的表面被绝缘间隙层30和层间绝缘层41~44覆盖,从而防止了与第一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1、12的接触。第一磁性树脂层11设置于从轴方向(z方向)上的一侧覆盖线圈图案C的下部区域21。另外,第二磁性树脂层12设置于被线圈图案C包围的内径区域22、包围线圈图案C的外周区域23以及从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线圈图案C的上部区域24。并且,在第一磁性树脂层11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2之间,设置有绝缘间隙层30。绝缘间隙层30由树脂等的非磁性材料构成,并且通过在第一磁性树脂层11和第二磁性树脂层12之间形成磁间隙,起到防止磁饱和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n具备:/n线圈图案;/n第一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从轴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线圈图案的下部区域;/n第二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被所述线圈图案包围的内径区域、包围所述线圈图案的外周区域、以及从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线圈图案的上部区域;以及/n绝缘间隙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树脂层和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n在所述绝缘间隙层中,所述第一磁性树脂层与位于所述内径区域的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的部分向所述轴方向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8 JP 2017-162945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线圈图案;
第一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从轴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线圈图案的下部区域;
第二磁性树脂层,其设置于被所述线圈图案包围的内径区域、包围所述线圈图案的外周区域、以及从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线圈图案的上部区域;以及
绝缘间隙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树脂层和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
在所述绝缘间隙层中,所述第一磁性树脂层与位于所述内径区域的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之间的部分向所述轴方向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树脂层和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由互相相同的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将以所述绝缘间隙层的平坦部为基准的向所述绝缘间隙层的所述轴方向的最大位移量设为L,并将所述第二磁性树脂层的所述内径区域的直径设为B的情况下,L/B的值在0.001~0.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将典川口裕一藤井直明西川朋永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