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398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学,即传染病,以及药理学、制药工业和生物技术,并提供了对肝炎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其中所述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至少为10%,从而确保了药物在肝脏中的高浓度,避免全身循环,减少全身性副作用并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其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1‑5Mrad剂量辐照分子量为约400至约5,000的聚乙二醇溶液,将所得溶液与干扰素λ溶液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冷冻并冷却至‑10℃或更低的温度,并用0.1‑0.5Mrad剂量的电离辐射辐照冷冻的和冷却的混合物。

Pegylated interferon \u03bb with high oral bioavailability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学,即传染病和药理学,以及制药工业和生物技术,旨在生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因为它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和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可确保药物在肝脏中的高浓度,从而避免全身循环,减少全身副作用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技术介绍
干扰素λ(IFN-λ)构成第三类干扰素家族,它包括四个成员:IFN-λ1,IFN-λ2,IFN-λ3和IFN-λ4,也分别称为IL-29,IL-28A,IL-28B和IFN-λ4[1,2,3]。这些IFN-λ属于细胞激素家族,其功能类似于第一类干扰素家族(IFN-α和/或IFN-β),但与后者明显不同:首先,这些IFN-λ主要作用于持续暴露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上皮细胞;其次,由于更具针对性的信号转导,这些IFN-λ具有显著的治疗益处,从而消除了许多限制IFN-α和IFN-β临床应用的副作用。此外,这些IFN-λ对免疫系统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分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IFN-α和IFN-β的免疫调节作用部分重合[4,5,6,7]。2006年首次检测到IFN-λ在体内对第二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抗病毒活性[8]。在动物模型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IFN-λ的抗病毒活性可媲美于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的作用对抗如下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轮状病毒、口蹄疫病毒、鼠诺如病毒、西尼罗河热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冠状病毒、牛痘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鼠类肺炎病毒[1,9,10,11,12,13,14,15,16]。还发现,在活体内IFN-λ的抗病毒活性对于抵抗感染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以及肝脏的上皮细胞的病毒更为明显[13]。这引起了对IFN-λ作为病毒性肝炎潜在治疗剂的兴趣[17,18]。病毒性肝炎在国际范围内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并给世界所有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负担。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2016-2021年全球病毒性肝炎卫生部门战略》,其中指出病毒性肝炎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并对当地社区和卫生系统造成了重大伤害。它每年造成约140万人死于急性感染,还包括与肝炎有关的癌症和肝硬化,这与艾滋病毒(HIV)和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其中,约47%的死亡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48%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其余的是由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正日益成为HIV携带者死亡的原因。大约有290万人感染HIV并混合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有260万人混合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1.3-1.5亿人患有丙型肝炎病毒。考虑到它们对公共卫生的高度重要性,该策略旨在与所有五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和戊)以及首先是乙和丙肝炎病毒对抗。关于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支持采取向更简单、更安全的口服治疗方案过渡的公共卫生方法[19]。尽管更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指南建议使用直接作用的抗病毒方案,但仍然建议将索非布韦/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组合使用作为特殊人群的替代治疗选择[20]。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可在七天内提供稳定水平的血清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美国Schering-Plow公司的)[2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瑞士罗氏的)[22]和ce-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俄罗斯Biocad公司的)[23]是已知的。这些药物的主要缺点是:-每周皮下注射,治疗持续时间为12周或更长时间,大大降低了对治疗的依从性;-以流感类综合症、关节痛、情绪低落、腹泻、情绪低落、幻觉、皮疹、过敏、血系统疾病、脱发等形式出现的常见治疗的副作用,这也降低了对治疗的依从性[24,25];-在30%的患者中中和药物的抗病毒活性的抗体的形成,伴随着对重组干扰素的耐药性的发展[26]。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包括丙型肝炎在内的病毒性肝炎的新的治疗和预防药物,这些药物将具有高效率和最小的副作用。该疾病高效治疗的一种选择是使用基于干扰素λ的药物,因为这些IFN-λ的表达模式更为有限,并且主要在肝细胞中表达。这些IFN-λ在肝脏中具有与IFN-α相当的抗病毒活性,但副作用较少,这为IFN-λ在治疗肝病毒感染或包括病毒性肝炎在内包括丙型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创造了背景[27]。在技术本质上最接近所要求保护的药物的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基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丙型肝炎,其在专利[28]中有所描述。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用于临床研究的唯一基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的药物,并已知被“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作为BMS-914143药物。该药物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每周肠胃外给药,当建议的疗程为12周或更长时间时,会在给药部位引起疼痛、发红、浮肿、渗血甚至坏死,这无法满足治疗的要求。此外,全身用药还伴有常见并发症:发烧、过敏和过敏性反应。与要求保护的制备方法最接近的是专利[29]中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物活性物质,例如干扰素,溶解在水溶性药理学上可接受的聚合物的溶液中,该溶液的浓度为大于10%到饱和溶液浓度,并且用电离辐射辐照反应混合物。该方法的缺点是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生物活性物质与聚合物之间不可控制地形成共价键,这可以通过阻断活性中心以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不可逆变化来降低干扰素的比活度。所述专利技术这组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扩大了可用于治疗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药物的范围,该药物可与肠胃外药物以外的其他给药途径一起使用,并提高对肝硬化患者的依从性,也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宣称的技术效果由下述药物实现,该药物代表具有针对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以下称为PEG-IFN-λ),其中所述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至少为10%,并且所述药物通过以1-5Mrad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分子量为约400至约5,000Da的聚乙二醇溶液而获得,将所得溶液与干扰素λ溶液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冷冻并冷却至-10℃或更低的温度,用电离辐射以0.1-0.5Mrad的剂量照射冷冻的和冷却的混合物。PEG-IFN-λ的抗病毒活性由于在“HCV(HCVcc)克隆JFH1/人肝癌细胞Huh7.5”系统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因此揭示了该药物的抗病毒特性。迄今为止,该系统是最合适的,并已在美国FDA和欧洲共同体采用,用于在临床前阶段对药物的抗HCV活性进行特定评估。PEG-IFN-λ的抗病毒活性的评估使用了从1999年在日本暴发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的HCV菌株培养进行的。基于该菌株,获得了全长HCV复制子并将其克隆到质粒中,该复制子证明了人类肝癌细胞Huh-7转染后基因组RNA的复制率异常高,并且在培养基中产生了感染性病毒体[30,31]。所得的HCVcc感染性培养病毒被命名为克隆JFH1(基因型2a)。接下来,获得了Huh-7细胞衍生物,命名为Huh-7.5,具有较高的感染潜力,并能够持续感染JFH-1克隆HCV[32]。Huh-7.5细胞的高介电常数归因于其中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抗肝炎病毒活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其中该干扰素具有至少1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且通过下述获得:以1-5Mrad的剂量电离辐射分子量约为400至约5,000Da的聚乙二醇溶液,将所得溶液与干扰素λ溶液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冷冻并冷却至-10℃或更低的温度,并以0.1-0.5Mrad的剂量电离辐射冷冻的和冷却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8 RU 20171316471.具有抗肝炎病毒活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其中该干扰素具有至少1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且通过下述获得:以1-5Mrad的剂量电离辐射分子量约为400至约5,000Da的聚乙二醇溶液,将所得溶液与干扰素λ溶液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冷冻并冷却至-10℃或更低的温度,并以0.1-0.5Mrad的剂量电离辐射冷冻的和冷却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制备分子量为约400至约5,000Da的聚乙二醇和干扰素λ溶液,将所得溶液冷冻并冷却至-10℃或以下,然后以0.1-0.5Mrad的剂量电离辐射冷冻的和冷却的溶液,其中聚乙二醇和干扰素λ溶液的制备是通过将干扰素λ溶液和聚乙二醇溶液混合来进行的,其中聚乙二醇溶液在混合前用以1-5Mrad的剂量进行电离辐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纯净水或盐水缓冲剂用作溶剂以制备聚乙二醇溶液,将溶液的pH值维持在蛋白质保存所需的限定范围内,优选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弗拉基米洛维奇·阿塔莫诺夫安德烈·亚历山大洛维奇·贝卡列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迪盖瓦迪姆·瓦迪莫维奇·扎多诺夫德米特里·尼古拉维奇·金希特帕维尔·根纳季耶维奇·马多诺夫叶夫根尼·尤里维奇·谢尔斯托博耶夫
申请(专利权)人:科学未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俄罗斯;R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