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插入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96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34
内窥镜的插入部具有:摄像单元(150),其具有观察单元(151)和摄像线缆(152);以及前端框部件(100),其具有第1孔(101)和第2孔(102),并形成有在第2孔(102)中内设有摄像线缆(152)时与基端部(151k)抵接的抵接面(100t),第2孔(102)具有在该第2孔(102)中内设有摄像线缆(152)的状态下摄像线缆(152)与观察单元(151)一起转动自如的形状。

Insertion part of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的插入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摄像单元和内设有该摄像单元的前端框部件的内窥镜的插入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被广泛利用。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被检体内,内窥镜能够对由设置在插入部内的摄像单元拍摄到的被检体内的被摄体进行观察和处置等。这里,摄像单元的如下结构是公知的:具有观察单元和摄像线缆,该观察单元是粗径部,且具有光学系统和对在该光学系统上成像的被检体内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摄像部,该摄像线缆是从该观察单元延伸出的细径部。另外,摄像单元的观察单元和摄像线缆的前端侧内设于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设置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是公知的,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89231号公报中公开了该结构。但是,在相对于前端框部件组装摄像单元的情况下,在把持摄像线缆的状态下将观察单元从插入部的基端侧向前方压入,使观察单元和摄像线缆的前端侧嵌入到在前端框部件形成的孔中。然后,在进行了观察单元在孔内的在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的定位之后,将观察单元固定在孔内,这一方法是公知的。但是,在该方法中,特别是在插入部由已知的多腔管构成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进行将粗径的观察单元从插入部的基端侧经由细径的摄像线缆向前方压入到多腔管的内设有摄像单元的孔中的作业的问题。鉴于这样的问题,通过从插入部的前端侧将摄像线缆朝向后方压入到插入部内,将摄像单元组装到前端框部件的方法也是公知的。具体而言,公知有在从插入部的前端侧使摄像线缆嵌入到形成于前端框部件的孔中之后,使观察单元嵌入的方法。这里,摄像线缆通常从电固定于摄像部的基板延伸出。另外,根据设置有摄像单元的插入部内的构造上的情况,摄像线缆的延伸位置、即摄像线缆的第2中心轴大多从观察单元的第1中心轴偏移。例如,为了防止插入部的大径化,在使摄像单元内设于前端框部件的孔中时,第2中心轴大多相对于第1中心轴在前端框部件的径向上向中心方向偏移。此外,在内设有摄像线缆的第2孔的直径比内设有观察单元的第1孔小且第2孔也从第1孔沿径向偏移的情况下,若通过使摄像线缆从插入部的前方经由第1孔嵌入到前端框部件的第2孔中的方法进行摄像单元的组装,则存在如下的问题:若弄错摄像线缆相对于第2孔的周向上的嵌入方向,则无法将观察单元嵌入到第1孔中。或者,在观察单元相对于第1孔沿周向上的错误方向嵌入,并在监视器上显示由观察单元拍摄的图像的情况下,存在上下左右在与本来不同的方向上显示的问题另外,该问题在摄像线缆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尤其显著。即,若使摄像线缆以180°相反的方式嵌入第2孔中,则不仅观察单元不进入第1孔,在监视器上显示由观察单元拍摄的图像的情况下,上下相反地显示。因此,在该情况下,必须一次从插入部的前方拔出摄像单元并再次重新放入,存在摄像单元的组装作业非常烦杂的问题。并且,如果在将观察单元固定于第1孔之后,则必须解除该固定,仍然存在再次的组装作业非常烦杂的问题。如上所述,作业人员必须在嵌入到前端框部件之前慎重地确认摄像单元的组装方向,因而非常烦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即使不确认组装方向也能够将摄像单元容易且正确地组装到前端框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具有:摄像单元,其具有细径部和非圆形的粗径部,该粗径部具有第1中心轴并且具有第1外径,该细径部具有从所述第1中心轴偏移的第2中心轴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该细径部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连接设置;以及前端框部件,其具有第1孔和第2孔,所述粗径部内设于所述第1孔,所述第2孔与该第1孔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所述细径部内设于所述第2孔,所述前端框部件形成有抵接面,在所述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时,该抵接面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部抵接,所述第2孔具有在该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的状态下所述细径部与所述粗径部一起转动自如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在从图3中去除了摄像单元的状态下从图3的IV方向观察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概略地示出从图3的V方向观察图3的摄像线缆从观察单元的引出位置的俯视图。图6是概略地示出从图3的VI方向观察图3的摄像线缆从观察单元的引出位置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平板状构成图3的摄像线缆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当注意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的比例等与现实情况不同,当然在附图的彼此之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1由插入部2、操作部3、通用线缆5以及未图示的连接器构成主要部分,该插入部2沿着长度轴方向N细长且具有挠性,该操作部3设置于该插入部2的基端侧,该通用线缆5从该操作部3延伸,该连接器设置在该通用线缆的延伸端,并与未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光源装置等连接。插入部2从前端侧起依次由前端部11、弯曲部12以及具有挠性的柔软的挠性管部13构成主要部分,该前端部11在内部设置有后述的观察单元151(参照图3),该弯曲部12设置在该前端部11的基端侧,向多个方向例如两个方向弯曲自如,该挠性管部13设置在该弯曲部12的基端侧。另外,弯曲部也可以采用向四个方向弯曲自如的结构。另外,在操作部3设置有用于进行定格、释放等图像控制指示等的遥控开关14、弯曲部12的弯曲操作用的弯曲操作杆15等。接下来,使用图2~图7示出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结构。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在从图3中去除了摄像单元的状态下从图3的IV方向观察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另外,图5是概略地示出从图3的V方向观察图3的摄像线缆从观察单元的引出位置的俯视图,图6是概略地示出从图3的VI方向观察图3的摄像线缆从观察单元的引出位置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平板状构成图3的摄像线缆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如图2~图4所示,前端部11具有前端框部件100,在前端框部件100内设有摄像单元150。如图3所示,摄像单元150具有观察单元151和摄像线缆152而构成主要部分,该观察单元151是粗径部,具有第1中心轴C1,并且具有第1外径R1,并具有非圆形的外形,该摄像线缆152是细径部,具有从第1中心轴C1偏移的第2中心轴C2,并且具有比第1外径R1小的第2外径R2(R2<R1),并与观察单元151的基端连接设置。另外,如图7所示,摄像线缆152不限于圆形的外形,也可以由外形为平板状且线缆宽度即转动时的外径为R3的线缆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n该内窥镜的插入部具有:/n摄像单元,其具有细径部和非圆形的粗径部,该粗径部具有第1中心轴并且具有第1外径,该细径部具有从所述第1中心轴偏移的第2中心轴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该细径部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连接设置;以及/n前端框部件,其具有第1孔和第2孔,所述粗径部内设于所述第1孔,所述第2孔与该第1孔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所述细径部内设于所述第2孔,所述前端框部件形成有抵接面,在所述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时,该抵接面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部抵接,/n所述第2孔具有在该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的状态下所述细径部与所述粗径部一起转动自如的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1 JP 2017-1683921.一种内窥镜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的插入部具有:
摄像单元,其具有细径部和非圆形的粗径部,该粗径部具有第1中心轴并且具有第1外径,该细径部具有从所述第1中心轴偏移的第2中心轴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该细径部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连接设置;以及
前端框部件,其具有第1孔和第2孔,所述粗径部内设于所述第1孔,所述第2孔与该第1孔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所述细径部内设于所述第2孔,所述前端框部件形成有抵接面,在所述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时,该抵接面与所述粗径部的基端部抵接,
所述第2孔具有在该第2孔中内设有所述细径部的状态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出侑香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