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37530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比例风电、光伏接入的电力系统,跨区域、远距离外送消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包括步骤有:步骤一以实际运行的LCC‑MMC云广直流工程为背景,在送端系统接入新能源,受端系统为换流站,搭建模型;步骤二送端系统整流侧定直流电流控制,调整电路至正常值;步骤三受端系统逆变侧内环电流控制;步骤四受端系统逆变侧外环电流控制;达到减小多馈入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概率、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A remote delivery method of lcc-mmc three terminal hybrid flexible renewable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比例风电、光伏接入的电力系统,跨区域、远距离外送消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
技术介绍
甘肃位于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咽喉、新能源基地群枢纽、能源输送走廊,具有建设以“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新能源”为特征的高比例新能源基地独特的优势,近期国家能源局批准甘肃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2018年截至12月底,全省新能源占全网装机比例高达40.68%,新能源成为甘肃第一大主力电源,考虑水电装机后新能源占全网装机比例高达58.6%。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差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力系统外送特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频率、电压和传输功率等。此外,我国风电从初始就出现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高电压的输送要求,呈现出与国外风电发展模式显著不同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尤为突出,更为复杂。地处偏远的风电基地大多遭遇送出瓶颈,限电问题十分严重,据St.Clair曲线,当输电距离超过700km后不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以实际运行的LCC-MMC云广直流工程为背景,在送端系统接入新能源,受端系统为换流站,搭建模型;/nS2、送端系统整流侧定直流电流控制,调整电路至正常值;/nS3、受端系统逆变侧内环电流控制;/nS4、受端系统逆变侧外环电流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实际运行的LCC-MMC云广直流工程为背景,在送端系统接入新能源,受端系统为换流站,搭建模型;
S2、送端系统整流侧定直流电流控制,调整电路至正常值;
S3、受端系统逆变侧内环电流控制;
S4、受端系统逆变侧外环电流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送端系统中接入50%新能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送端系统整流侧定直流电流满足,



式中:Id为线路直流电流,Vdor、Vdoi分别为整流侧和逆变侧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空载电压,Rdr为直流线路电阻,Rcr、Rci分别为整流器、逆变器的等效换相电阻α为整流器的延迟角γ为逆变器的关断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C-MMC三端混合柔性可再生能源远程外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内环电流控制分为正序电流控制器控制的输入变量控制、负序电流控制器控制的输入变量控制、正序dq轴电流分量的动态控制和负序dq轴电流分量的动态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汪宁渤吕清泉张睿骁赵龙周强郝晓弘顾群张萍胡开伟丁玉涵韩旭杉马彦宏丁坤陈钊王明松张健美张艳丽张彦琪王定美李津张金平黄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