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觉渊专利>正文

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372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首先要确定好所需布控的区域,然后通过尖端放电技术在地震带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的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在地震带周围的高地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并用多跟电缆线分别于地震带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深入埋没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所述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裸露于较深的地下,不锈钢管的上部分表面要有绝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我们布控的范围内避免地震的发生,确保安全责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A method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减灾防控
,具体是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地震是是一种多发的、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可以在瞬间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地震自古时有发生,由于以前人力不可抗,所能做的就是提前发现,提前预警,及时撤离,所以地震防控方法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古代有地动仪监测方法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在地震之前也会有许多奇特的地理现象可以有效预知地震,比如动物的异常表现和天气的异常表现,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种自然预知方法无法避免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显然是已经不适用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解决地震危害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据地球地震带分布图,采用历史上地质资料和区域地震资料,对地质板块与活动断层分析,结合区域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了解地震带的分布,其特征在于,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在地震带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的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在地震带周围的高地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身顶部为大型避雷针,避雷针的底部用多根电缆线分别与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埋没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所述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长约30㎝左右裸露于较深的地下,不锈钢管其余的上部分表面要有绝缘层,不让能导电的不锈钢管直接与地面表层接触。进一步的,在所布控区域的四周都要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所述大型避雷针与塔式地震防控器绝缘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塔式地震防控器由避雷针、塔身、电缆线及不锈钢管四部分组成,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一般要建在小山顶等高处,塔顶是大型避雷针,塔身与避雷针必须绝缘,避雷针的底部用多根电缆线与其四周低洼处垂直深入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且不锈钢管只保留其下部长约30厘米左右裸露在较深的地下,其余部分的表面都要带绝缘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我们布控的范围内避免地震的发生,确保安全责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地球地震带分布图及历史地质资料和区域地震资料,对地质板块与活动断层分析,结合区域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了解地震带的分布,确定所需布控的具体区域。然后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在地震带所需布控的区域内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并在其周围的高地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身一般建在小山顶上,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身顶部是大型避雷针,塔身必须与避雷针绝缘,避雷针的底部用多跟电缆线分别于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深入埋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所述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长约30厘米左右裸露于较深的地下,不锈钢管的其余上部分表面要有绝缘层。安装避雷针及塔式地震防控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源源不断地把活动在地球表面及其较深处的自由电子释放到大气中去。根据研究,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地震带的地下地壳中形成了一层绝缘层,使地球表面的自由电子与地壳内部的正电荷互相吸引,但它们又都无法通过绝缘层使彼此结合在一起,只能停留在这种地壳绝缘层的上下表面,形成一种天然的巨大电容器,随着时间的积累及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地壳绝缘层上下表面的两种电荷越积越多,当它们之间所形成的电压超过它们之间的地下绝缘岩层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地下绝缘岩层被击穿(原因与电容器被击穿相同),形成地震。本专利技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在地震带所需布控的区域内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如楼房、电线杆等)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源源不断地把地面上的自由电子释放到大气中去),并在四周的一些高地上(如小山顶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其原理与避雷针的原理相同),其塔顶安装大型避雷针,避雷针要与塔身绝缘,避雷针的底部用多根电缆线分别与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深入埋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长约三十厘米左右裸露在较深的地下,其余上部份的表面要有绝缘层。以免导体不锈钢管直接与地面浅层接触,塔式地震防控器的避雷针最好每周一次定期在午夜的零点左右与电源的正极连通十分左右(目的就是要更多地消除活动于地下较深处的自由电子)。避雷针及塔式地震防控器的主要作用都是要把在地球表面活动的自由电子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大气中去,从而避免两种电荷在地壳绝缘岩层上下面的不断聚积,避免地壳绝缘层被其上下表面大量积聚的两种电荷所形成的高电压所击穿,从而也就避免了地震的发生,避免了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我们布控的范围内避免地震的发生,确保安全责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据地球地震带分布图,采用历史上地质资料和区域地震资料,对地质板块与活动断层分析,结合区域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了解地震带的分布,其特征在于,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在地震带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的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在地震带周围的高地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身顶部为大型避雷针,避雷针的底部用多根电缆线分别与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埋没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所述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长约30㎝左右裸露于较深的地下,不锈钢管其余的上部分表面要有绝缘层,不让能导电的不锈钢管直接与地面表层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灾害的防控方法,据地球地震带分布图,采用历史上地质资料和区域地震资料,对地质板块与活动断层分析,结合区域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了解地震带的分布,其特征在于,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在地震带所有高达七米以上建筑物的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在地震带周围的高地上安装塔式地震防控器,塔式地震防控器的塔身顶部为大型避雷针,避雷针的底部用多根电缆线分别与山底四周低洼处垂直埋没于地下的不锈钢管相连,所述不锈钢管只保留下部长约30㎝左右裸露于较深的地下,不锈钢管其余的上部分表面要有绝缘层,不让能导电的不锈钢管直接与地面表层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觉渊
申请(专利权)人:王觉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