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移相馈电装置及腔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70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移相馈电装置及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包括介质基体、移相电路层及馈电电路层;介质基体设有条形槽、设置于条形槽内的第一接地层、以及设置于条形槽外的第二接地层,第二接地层与第一接地层电连接;移相电路层设置于条形槽内、并与第二接地层相对设置,移相电路层与第一接地层之间绝缘设置;馈电电路层设置于介质基体的外侧壁上,馈电电路层与第二接地层间隔设置,且馈电电路层与移相电路层电连接。该腔体结构能够集成移相电路层及馈电电路层,无需利用电缆进行馈电。该移相馈电装置采用了该腔体结构能够缩小体积,且简化了装配零件,能够有效减轻重量。该天线能够小型化及轻量化发展。

Antenna, phase-shifting feeder and cavit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移相馈电装置及腔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移相馈电装置及腔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天线技术发展,小型化成为天线的发展趋势。移相馈电装置是基站天线的核心元件,电信号通过移相馈电装置进行功分、移相处理后进入对应的天线通道内,实现信号辐射。目前,移相馈电装置一般由移相器及馈电网络板两个单独的元器件组合而成;至少移相器包括了移相器电路及其屏蔽腔体。而且,移相器需与馈电网络板的馈电线路之间,要通过电缆进行馈电。这样会造成零件多、焊点多,生产工时长,且使得移相馈电装置的体积变大、重量偏重,不利于天线的小型化、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移相馈电装置及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能够集成移相电路层及馈电电路层,无需利用电缆进行馈电,简化装配流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该移相馈电装置采用了该腔体结构能够缩小体积,且由于大大简化了装配零件,能够有效减轻重量。该天线采用了该移相馈电装置,有利于小型化及轻量化发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腔体结构,包括介质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基体,所述介质基体设有条形槽、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的第一接地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外的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二接地层与所述第一接地层电连接;/n移相电路层,所述移相电路层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接地层相对设置,所述移相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接地层之间绝缘设置;及/n馈电电路层,所述馈电电路层设置于所述介质基体的外侧壁上,所述馈电电路层与所述第二接地层间隔设置,且所述馈电电路层与所述移相电路层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体,所述介质基体设有条形槽、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的第一接地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外的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二接地层与所述第一接地层电连接;
移相电路层,所述移相电路层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接地层相对设置,所述移相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接地层之间绝缘设置;及
馈电电路层,所述馈电电路层设置于所述介质基体的外侧壁上,所述馈电电路层与所述第二接地层间隔设置,且所述馈电电路层与所述移相电路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接地层之间设有第一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体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的介质体,所述移相电路层设置于所述介质体上,所述介质体与所述条形槽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形成供移相介质板移动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体与所述介质基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接地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超陈礼涛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