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63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包括:串联设置的靶极单元,阳极单元、阴极单元、电子云发生单元以及高压套筒单元;所述电子云发生单元与高压套筒单元连接,加电压后生成电子云,电子由所述的阴极单元经由所述的阳极单元发射至所述的靶极单元。所述的靶极单元与所述的阳极单元和阴极单元固定于套管I内,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设置于套管II内,所述的套管I和套管II可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通过串联设置的靶极、阳极/阴极组件和高压套筒,保证了X射线的转换效率和射线精度。通过开放式封装结构,保证了射线管的主要零部件可更换,克服了传统射线管一体成型的射线管,在部分损坏后,无法更换维修的缺点。

Transmission microfocus X-ray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主要涉及专利分类号H电学H01基本电气元件H01J放电管或放电灯H01J35/00X射线管。
技术介绍
随着无损检测的发展,获得高倍率高质量的图像需求日益增加。对射线管焦点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认可的微焦点射线管的焦点尺寸在50μm以下。现大多数微焦点x射线管封装结构为封闭式。能做到最小焦点尺寸为5μm。辐射角均在90°以下。而透射式X射线管焦点尺寸可在2μm以下。现有的透射式X射线管一般采用封闭式设计,射线管损坏后,不能维修,只能报废。而且焦点尺寸相对较大,辐射角小,难以满足高精度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包括:串联设置的靶极单元,阳极单元、阴极单元、电子云发生单元以及高压套筒单元;所述电子云发生单元与高压套筒单元连接,加电压后生成电子云,电子由所述的阴极单元经由所述的阳极单元发射至所述的靶极单元。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靶极单元与所述的阳极单元和阴极单元固定于套管I内,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设置于套管II内,所述的套管I和套管II可拆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套管I和套管II铰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套管II末端的固定法兰与所述的套管II固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与调整法兰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高压套筒设置有电子云发生单元和包覆该单元的栅极组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阳极单元包括前端部呈锥形的阳极壳体组件,该阳极壳体组件外环绕有聚焦线圈组件,阳极壳体组件后端连接聚焦孔柱,该孔柱外环绕偏转线圈。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靶极单元包括通过可拆连接的靶极和靶极放置座;靶极单元固定在所述阳极单元壳体组件的前端面。更进一步的,所述阳极壳体组件内部开有轴心孔,轴心孔的前段设有聚焦套固定的聚焦窗口。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子云发生单元为通过引线与所述高压套筒组件连接的灯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通过串联设置的靶极、阳极/阴极组件和高压套筒,保证了X射线的转换效率和射线精度。通过开放式封装结构,保证了射线管的主要零部件可更换,克服了传统射线管一体成型的射线管,在部分损坏后,无法更换维修的缺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靶极和靶极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靶极放置座的端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高压套筒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聚焦窗口及聚焦套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栅极及栅极组件示意图图中,1.靶极锁紧螺母,2.靶极放置座,3.绝缘垫,4.绝缘套,5.聚焦套,6.聚焦窗口,7.阳极壳体组件,8.聚焦线圈组件,9.铰链机构,10.聚焦孔柱,11.偏转线圈组件,12.阴极单元,13.电子云发生单元,14.栅极组件,15高压套筒单元,16.固定法兰,17.调整法兰,18.靶极,19.阴极壳体,20.高压套筒,21.栅极帽,22.灯丝总成,23.灯丝总成垫,24.灯丝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图6所示: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主要包括射线管本体和真空泵构成,图1中,与射线管本体垂直的部分即为真空泵。所述的射线管由通过铰链机构9连接的前后两管段组成。铰链机构9方便使用维护过程中开启射线管。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射线管的前后两管段分别设有等直径的管状外壳,截面通常为旋转体,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为圆柱体。前端的管段中分别封装靶极单元、阳极单元和阴极单元。后端的管段,即阴极壳体19中封装有电子云发生单元13以及高压套筒单元15。所述电子云发生单元13与高压套筒单元15连接,加电压后生成电子云,电子由所述的阴极单元12经由所述的阳极单元发射至所述的靶极单元。为了能够实现高压套筒单元15的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套管II末端的固定法兰16与所述的后段的管段(套管II)固定。更近一步的,为了能够调整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15的指向,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高压套筒单元还与调整法兰17连接,可通过机械式调整,保证电子束的发生方向。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整法兰17与固定法兰16之间留有较大间隙,同时调整法兰17和固定法兰16采用端面密封方式密封,可保证射线管要求的密封性。可通过固定法兰16周边的顶丝来调整所述调整法兰17在固定法兰16中的位置,以达到调整的目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的高压套筒前段设置有电子云发生单元13和包覆该单元的栅极组件14,栅极组件14主要由栅极帽21,设置在该栅极帽21内部的灯丝总成22构成。灯丝总成22由灯丝固定环24和灯丝总成垫23固定。工作状态下,由高压套筒单元15的引线给电子云发生单元13的金属丝加电流电压。电子被激发出来形成电子云,此时给阴极单元加高压,使得电子能够向阳极发射。再通过给阴极单元12发射端加栅极电压,通过抑制电子发射,使电子束变得细小。当电子轰向阳极单元后在通过电磁聚焦使电子束轰向靶面,产生X射线,直接从靶极透射出去。通过阴极发射端加栅极组件进行控制,使电子能有序排列向阳极单元发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阳极单元包括前端部呈锥形的阳极壳体组件,该阳极壳体组件外环绕有聚焦线圈组件8,阳极壳体组件后端连接聚焦孔柱10,该孔柱外环绕偏转线圈组件11。更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靶极单元可拆卸,包括通过可拆连接,优选为通过靶极锁紧螺母1连接的靶极18和靶极放置座2。靶极单元固定在所述阳极壳体组件7的前端面。如图3所示,所述的靶极放置座2包括设置在外边缘,中心对称的多个所述的靶极锁紧螺母1,以及设置在中部的,容纳靶极18底部固定柱的盲孔。作为优选的结构,所述阳极壳体组件7内部开有轴心孔,轴心孔的前段设有聚焦套5固定的聚焦窗口6。如图5所示,所述的聚焦套5包括后部的空心管段,管段的前段何有与所述聚焦窗口6配合的槽孔,所述的聚焦窗口6固定于该槽孔中,与聚焦套5可拆连接,可选卡接等连接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靶极单元,阳极单元、阴极单元、电子云发生单元以及高压套筒单元;/n所述电子云发生单元与高压套筒单元连接,加电压后生成电子云,电子由所述的阴极单元经由所述的阳极单元发射至所述的靶极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靶极单元,阳极单元、阴极单元、电子云发生单元以及高压套筒单元;
所述电子云发生单元与高压套筒单元连接,加电压后生成电子云,电子由所述的阴极单元经由所述的阳极单元发射至所述的靶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靶极单元与所述的阳极单元和阴极单元固定于套管I内,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设置于套管II内,所述的套管I和套管II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套管I和套管II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套管II末端的固定法兰与所述的套管II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管,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高压套筒单元与调整法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笑儒戴东辉高波郭红云孙典奎刘士震王鹏段新宇孙喆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