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62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包括动触头基板、动力装置、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两侧的第一静触点组和第二静触点组;动触头基板包括动触头滑动板和动触头驱动板,动触头滑动板连接在动触头驱动板的一侧,动触头驱动板朝触头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头固定部,动触头固定部与动触头组相对应;动触头滑动板上设置有滑轨组件,动触头组沿滑轨组件滑动,或动触头组与对应的动触头固定部固定连接;动力装置与动触头驱动板连接,动触头组基于动力装置驱动与第一静触点组或第二静触点组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少,运动可靠,体积小,成本低,适宜运用到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内,大大缩小开关体积及变压体积。

A double position contact struc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力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有载分接开关大体上都是圆筒型结构,传动机构为电机驱动主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触头进行切换。此种圆筒型产品体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切换速度慢、灭弧时间长,长期使用触点烧蚀严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无励磁分接开关,虽然开关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但是必须是在变压器停电的情况下才能操作,非常之不便利,干扰了工人们正常作业。并且无励磁分接开关无法对线路电压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人为的手动停电调压可靠性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该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积小,驱动简单可靠,切换速度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该双工位触头结构装置体积小,驱动简单可靠,切换速度快。相应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该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包括动触头基板、动力装置、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两侧的第一静触点组和第二静触点组;所述动触头基板包括动触头滑动板和动触头驱动板,所述动触头滑动板连接在所述动触头驱动板的一侧,所述动触头驱动板朝所述触头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头固定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与所述动触头组相对应;所述动触头滑动板上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动触头组沿所述滑轨组件滑动,或所述动触头组与对应的动触头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连接,所述动触头组基于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组或所述第二静触点组接触。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装置为永磁机构,所述永磁机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连接。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触头组包括动触头基座、导向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动端触头和第二动端触头;所述动触头基座设置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上,所述动触头基座沿中心线设置有导向轴通孔,所述导向轴基于所述导向轴通孔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基座上;所述导向轴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基于所述第一弹簧导向通孔固定在所述导向轴通孔的一侧,所述导向轴通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通孔,所述第二弹簧基于所述第二弹簧导向通孔固定在所述导向轴通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动端触头为U形铜板,沿对称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动端触头基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向轴以及所述导向轴通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基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动端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翼,所述第一连接翼上设置有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一动端触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翼,所述第二接触翼上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动端触头为U形铜板,沿对称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动端触头基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向轴以及所述导向轴通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基座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动端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翼,所述第三连接翼上设置有第三接触点,所述第二动端触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翼,所述第四连接翼上设置有第四接触点;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电连接。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触头基座为绝缘基座。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为超程弹簧。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朝向同一面,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组的两侧。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静触点组包括第一静触点基座、第一静触点以及第二静触电;所述第一静触点基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组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静触点基座的顶部沿对称轴相对设置有第一静触点凹槽和第二静触点凹槽;所述第一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一静触点凹槽,所述第二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二静触点凹槽。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静触电包括第二静触电基座、第三静触点以及第四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点基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组件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静触点基座的顶部沿对称轴相对设置有第三静触点凹槽和第四静触点凹槽;所述第三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三静触点凹槽,所述第四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四静触点凹槽。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静触点基座与所述第二静触点基座为绝缘基座。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动触头组基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板与所述动力装置的配合,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上的静触头切换接触,以此达到驱动简单可靠,切换速度快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A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B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动触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A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B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的动触头爆炸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该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包括动触头基板、动力装置、至少一个动触头组4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两侧的第一静触点组6和第二静触点组3;基于所述动触头基本固定所述第一静触点组6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组3,以及驱动所述动触头组4朝向所述第一静触点组6滑动或朝向所述第二静触点组3滑动进行由A状态到B状态的快速切换。具体的,所述动触头基板包括动触头滑动板2和动触头驱动板1,所述动触头滑动板2连接在所述动触头驱动板1的一侧,所述动触头驱动板1朝所述触头滑动板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头固定部11,所述动触头固定部11与所述动触头组4相对应;所述动触头驱动板1基于所述动触头固定部11固定所述动触头组4同时带动所述动触头滑动。特别的,所述动触头组4包括动触头基座41、导向轴44、第一弹簧42、第二弹簧43、第一动端触头45和第二动端触头46;基于所属有动触头基座41将所述动触头组4上的组件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11上,所述导向轴44负责导向,所述第一弹簧42和所述第二弹簧43缓冲所述动触头组4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触头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工位触头结构装置包括动触头基板、动力装置、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两侧的第一静触点组和第二静触点组;/n所述动触头基板包括动触头滑动板和动触头驱动板,所述动触头滑动板连接在所述动触头驱动板的一侧,所述动触头驱动板朝所述触头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头固定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与所述动触头组相对应;/n所述动触头滑动板上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动触头组沿所述滑轨组件滑动,或所述动触头组与对应的动触头固定部固定连接;/n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连接,所述动触头组基于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组或所述第二静触点组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触头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工位触头结构装置包括动触头基板、动力装置、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两侧的第一静触点组和第二静触点组;
所述动触头基板包括动触头滑动板和动触头驱动板,所述动触头滑动板连接在所述动触头驱动板的一侧,所述动触头驱动板朝所述触头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头固定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与所述动触头组相对应;
所述动触头滑动板上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动触头组沿所述滑轨组件滑动,或所述动触头组与对应的动触头固定部固定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连接,所述动触头组基于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组或所述第二静触点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永磁机构,所述永磁机与所述动触头驱动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接触头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包括动触头基座、导向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动端触头和第二动端触头;
所述动触头基座设置在所述动触头固定部上,所述动触头基座沿中心线设置有导向轴通孔,所述导向轴基于所述导向轴通孔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基座上;
所述导向轴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基于所述第一弹簧导向通孔固定在所述导向轴通孔的一侧,所述导向轴通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通孔,所述第二弹簧基于所述第二弹簧导向通孔固定在所述导向轴通孔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动端触头为U形铜板,沿对称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动端触头基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向轴以及所述导向轴通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动触头基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动端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翼,所述第一连接翼上设置有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一动端触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翼,所述第二接触翼上设置有第二触点;
所述第二动端触头为U形铜板,沿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军李德雄王硕赵嘉骏岑康陈周孔向荣陶中云蒙松生覃敏亮李逸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