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兴潮专利>正文

一种通用燃气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12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燃气的燃气灶,燃气经过开关后,依次经过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后进入燃烧器。气压表内球形的转动阀腔(5)中的转动阀片(2)围绕转动阀片轴(10)转动。滑动杆(7)一头固定在转动阀片轴(10),另外一头在电阻条(3)上滑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内长方体的阀体(37)上开有平行的液化气卸压孔(34)、天燃气卸压孔(35)、煤气直通孔(36)。阀体(37)外的电动机(32)驱动阀体(37)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对不同燃气切换不方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燃气种类并调整燃气压力,采用电机实现大、小火的调节,安全方便,可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燃气的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气体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燃气越来越多被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气体种类有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这三种燃气的压力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天然气为2000Pa,煤气为1000Pa,石油液化器为2800Pa。因此一般的燃气灶不能通用这三种燃气,需要通过更换喷头来适应不同种类的燃气。在1900年8月15日公开的CN 2060517U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手工调节转接头使用不同燃气的燃气灶。该燃气灶的不足是切换不同燃气不方便,需要手工调节大、小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用多种燃气的燃气灶。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燃气灶由灶体、开关、燃烧器、进气管、电源构成。燃气通过进气管经过开关后,再依次经过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后进入燃烧器。控制中心对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进行测量和控制。电源为控制中心、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供电。其中:气压表中的进气管1、出气管6分别与转动阀11相通,转动阀11内有球形的转动阀腔5,转动阀腔5内的转动阀片2围绕转动阀片轴10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燃气的燃气灶,由灶体、开关、燃烧器、进气管、电源构成,其特征在于燃气通过进气管经过开关后,再依次经过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后进入燃烧器;控制中心对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进行测量和控制;电源为控制中心、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供电;其中:气压表中的进气管(1)、出气管(6)分别与转动阀(11)相通,转动阀(11)内有球形的转动阀腔(5),转动阀腔(5)内的转动阀片(2)围绕转动阀片轴(10)转动,转动阀片轴(10)与圆形弹簧(9)的一头固定,滑动杆(7)一头固定在转动阀片轴(10),另外一头在弧形电阻条(3)上滑动,滑动杆(7)是导电的,电线(8)一端与控制中心相连,另一端与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燃气的燃气灶,由灶体、开关、燃烧器、进气管、电源构成,其特征在于燃气通过进气管经过开关后,再依次经过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后进入燃烧器;控制中心对气压表、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进行测量和控制;电源为控制中心、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供电;其中:气压表中的进气管(1)、出气管(6)分别与转动阀(11)相通,转动阀(11)内有球形的转动阀腔(5),转动阀腔(5)内的转动阀片(2)围绕转动阀片轴(10)转动,转动阀片轴(10)与圆形弹簧(9)的一头固定,滑动杆(7)一头固定在转动阀片轴(10),另外一头在弧形电阻条(3)上滑动,滑动杆(7)是导电的,电线(8)一端与控制中心相连,另一端与滑动杆(7)相连,电线(4)一端与电阻条(3)相连,另外一端与控制中心相连;气源气压卸压控制装置有密封的外壳(43)与卸压控制装置出气管(38)、卸压控制装置入气管(30)相通,卸压控制装置出气管(38)、卸压控制装置入气管(30)在一条直线上,分布在外壳(43)的两侧,并穿过外壳(43)进入长方体的空腔(42)内,空腔(42)内有长方体的阀体(37),阀体(37)在与卸压控制装置出气管(38)平行的方向上开有液化气卸压孔(34)、天燃气卸压孔(35)、煤气直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潮
申请(专利权)人:李兴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