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管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推动能源革命和电力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建立服务于能源互联网的源管控与服务云平台,互通互联与能源相关的信息流,整合调配各种可用资源,在保证用能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品质,成为了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为了降低能耗,首先必须能够准确统计企业能耗数据,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能耗数据的偏差。目前,一般的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大多对能源监控分析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往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能耗数据统计,实时化、信息化程度很低。而大型企业能耗设备种类多,用能系统复杂,如果只针对企业的总能耗进行统计,无法很好地反映各个能耗设备的实际用能情况。因此,必须对企业的能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能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但是实时监控对通信的要求较高,又因为设备一般集中放置,此时如果针对每一台设备均设置独立的通信线路,则会让线路的布置变得十分杂乱,但是如果让每个检测的终端组件均设置能够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组件,则会因为通信距离需要的耗能而导致检测的终端组件产生较多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能够在较低功耗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检测终端、数据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终端(1)、数据集中端(2)、云端服务器(3);所述检测终端(1)与数据集中端(2)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集中端(2)与云端服务器(3)通信连接,以上传检测终端(1)检测到的能耗数据;所述数据集中端(2)内设置有控制模块(21)、天线(22)、均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的用于与云端服务器(3)通信的通信模块(23)、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24)、用于数据交互的接口端;所述接口端包括通信接口(25)、电源接口(26)、输出接口(27),所述通信接口(25)包括三个接线端,其构成三孔插座结构;其中,一个接线端连接至通信模块(23),剩下两个接线端接地;所述天线(22)包括插接座、天线(22)本体以及包裹在天线(22)本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插接座呈与通信接口(25)对应的三脚插头结构,且该插接座对应两个接地的接线端的与屏蔽层电连接,该插接座对应连接通信模块(23)的接线端与天线(22)本体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终端(1)、数据集中端(2)、云端服务器(3);所述检测终端(1)与数据集中端(2)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集中端(2)与云端服务器(3)通信连接,以上传检测终端(1)检测到的能耗数据;所述数据集中端(2)内设置有控制模块(21)、天线(22)、均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的用于与云端服务器(3)通信的通信模块(23)、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24)、用于数据交互的接口端;所述接口端包括通信接口(25)、电源接口(26)、输出接口(27),所述通信接口(25)包括三个接线端,其构成三孔插座结构;其中,一个接线端连接至通信模块(23),剩下两个接线端接地;所述天线(22)包括插接座、天线(22)本体以及包裹在天线(22)本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插接座呈与通信接口(25)对应的三脚插头结构,且该插接座对应两个接地的接线端的与屏蔽层电连接,该插接座对应连接通信模块(23)的接线端与天线(22)本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1)包括采集终端(11)和用于接收数据集中端(2)存储的能耗数据的移动终端(12),所述采集终端(11)包括用于与数据集中端(2)通信的无线模块(14)、具有互感线圈的用于获取负载电流的夹头(15),所述无线模块(14)与夹头(15)连接,以获取夹头(15)实时检测到的负载电流并传输给数据集中端(2);所述数据集中端(2)实时发送负载电流以及对应的时刻信息给存储模块(24),并在存储模块(24)中对应存储;所述输出接口(27)与存储模块(24)连接,所述输出接口(27)具有协议转换电路,用于与移动终端(12)通讯,并传输存储模块(24)中的负载电流和对应的时刻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11)还包括GPS模块(17),所述GPS模块(17)与无线模块(14)连接,以通过无线模块(14)发送GPS模块(17)获得的定位信息给数据集中端(2),并通过数据集中端(2)发送给云端服务器(3),所述云端服务器(3)根据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预设的设备位置范围比对,获得该位置信息对应的设备的编号并与同时接收到的负载电流进行对应存储;所述数据集中端(2)还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存储模块(24),并对应负载电流和时刻信息进行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荃,徐盛,温积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图盛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科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