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明专利>正文

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65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隔层排水系统的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所述地漏芯是在凸台、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渡管、出水口、水封隔板、过水通道和U型管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的基础上,在其第一导流管和第一过渡管的接口处增设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U型管的外直径。所述地漏由地漏壳体和上述地漏芯组成,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25mm≥设置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高度≥12.8mm。因增设了导流管所以提高了地漏芯和地漏的排水速度;又因预设了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所以日后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及它的排水速度。

A floor drain core and a floor drain equipped with the floor drain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该地漏芯和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特别适用于安装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
技术介绍
地漏是接纳并传输地面积水至排水管道系统的装置。在采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从地漏所在的地面到其下面的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的距离一般会在300mm以上,有的甚至会超过600mm。现有技术中的地漏有多种形式。其中,由地漏壳体和地漏芯采用分离结构设计构成的地漏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1988296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布的水封式地漏,具有排水顺畅,密封良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更优的结构。但其还没有充分利用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竖管的内部空间,其排水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通过在地漏芯中设置固定把手以便于取出地漏芯的做法,又会产生把手易挂毛发的问题。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技术专利中公布的机械式密封地漏,其通过卡台与卡槽相配合锁定地漏芯的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锁定地漏芯进而可以当出现返水时防止地漏芯被顶脱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后,在需要取出地漏芯时,会十分困难,而防止返水倒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马桶、浴室柜等各个终端都有这个功能时,才可以实现防止返水倒流的目的。现在市场上只靠水封防臭的马桶依然占统治地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地漏芯及其地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其的结构设计提高其排水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提手,提高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出水口密封防臭盖,使其多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专用密封件,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最后一个目的是通过在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内预设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从而达到日后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不会降低升级地漏芯的排水速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由凸台、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渡管、与第一过渡管竖向并列的出水口、水封隔板、过水通道和U型管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由第一导流管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位于U型管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位于U型管内的水封隔板下面,U型管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U型管的外直径,其地漏芯的长度<128mm。为了提高地漏芯的排水速度,本专利技术地漏芯是在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一过渡管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的一个设置方案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其管径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径相同,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所述地漏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交接位置。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的另一个设置方案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过渡管和第二导流管,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所述地漏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交接位置,第二过渡管呈变径圆弧结构,第二导流管呈圆管型,U型管的外直径≤第二导流管的外直径≤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减去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到排水竖管内侧壁的间距,通过对第一过渡管向排水竖管内侧壁的变形设置,使水封隔板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成为与排水竖管的内侧壁的相内切线,设置水封隔板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及其向上延长线在与所述垂面上位移排水竖管的内侧壁到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的间距后所得到的竖线成为与第一过渡管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导流管的外侧壁、第二过渡管的外侧壁和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的相内切线。进一步,为了提高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在第一导流管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处设置一提手,设置所述凸台的截面呈台阶型,提手的半径与凸台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与凸台间折叠连接。进一步,为了使地漏芯多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在地漏芯的出水口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防臭盖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进一步,为了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所以在第一导流管的上部和凸台的外周设置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本专利技术地漏由地漏壳体和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组成。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地漏箅子表面带有排水孔,地漏壳体主体由至少一个向上的接口端和一个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地漏箅子盖在地漏壳体主体一个向上的接口端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地漏芯依靠其上的凸台吊装在地漏壳体主体内再盖上地漏箅子构成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向下的接口端即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再固定连接在其下的排水系统的排水竖管上。在地漏芯采用插装的结构与地漏壳体主体接触时,虽然可以便于取出地漏芯,但没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技术专利中公布的卡固结构和螺接结构抵御返溢能力强。为了保留其优点,同时为了日后当条件成熟时,可以在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成卡固结构和螺接结构。所以在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内预设了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进而构成本专利技术地漏的地漏壳体。预设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具体的设置方式为:25mm≥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高度≥12.8mm。所述地漏芯上的凸台的外径+4mm≥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内径≥所述地漏芯上的凸台的外径+2mm。本专利技术地漏芯和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提高了其排水速度,针对上述增设了同管径导流管的地漏芯,本人专门做了对比实验,相同量的水,流过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和本专利技术的加长100mm、加长200mm的地漏芯的用时分别是46秒、40秒、32秒,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隔层排水系统中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的交接位置距离其上的地面的高度差是不同的,有的会达到600mm以上,所以这样的对比试验是有实际意义的。提高了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使其多了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日后当条件成熟时,只需要把原地漏芯取出,清洁地漏壳体主体后,在预设的接口内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上一个卡固结构或者螺接结构的连接口,从而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不会降低升级地漏芯的排水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安装在一地漏壳体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竖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芯,它由凸台(21)、第一导流管(22)、第一过渡管(25)、与第一过渡管(25)竖向并列的出水口(26)、水封隔板(27)、过水通道(28)和U型管(29)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21)由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22)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25)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29)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27)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27)位于U型管(29)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28)位于U型管(29)内的水封隔板(27)下面,U型管(29)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U型管(29)的外直径,地漏芯的长度<128mm,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22)和第一过渡管(25)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3)的排水横管(32)和排水竖管(31)交接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芯,它由凸台(21)、第一导流管(22)、第一过渡管(25)、与第一过渡管(25)竖向并列的出水口(26)、水封隔板(27)、过水通道(28)和U型管(29)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21)由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22)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25)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29)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27)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27)位于U型管(29)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28)位于U型管(29)内的水封隔板(27)下面,U型管(29)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U型管(29)的外直径,地漏芯的长度<128mm,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22)和第一过渡管(25)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3)的排水横管(32)和排水竖管(31)交接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所述地漏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23),其管径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径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21)处设置一提手(212),设置所述凸台(21)的截面呈台阶型,提手(212)的半径与凸台(21)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212)与凸台(21)间折叠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出水口(26)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261),防臭盖(261)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的上部和凸台(21)的外周设置一密封件(211),所述密封件(211)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所述地漏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过渡管(24)和第二导流管(23),第二过渡管(24)呈变径圆弧结构,第二导流管(23)呈圆管型,U型管(29)的外直径≤第二导流管(23)的外直径≤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减去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到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间距,通过对第一过渡管(25)向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变形设置,使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成为与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的相内切线,设置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及其向上延长线在与所述垂面上位移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到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间距后所得到的竖线成为与第一过渡管(25)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导流管(23)的外侧壁、第二过渡管(24)的外侧壁和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相内切线。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21)处设置一提手(212),设置所述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