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221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尘间隔时间短、作业时间长、脱硝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第一烟气管、预除尘装置、第二烟气管、除尘装置和SCR脱硝装置,所述预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滤灰片和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管和第二烟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壳体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除尘腔体,所述滤灰片安装于所述除尘腔体内部,所述振动装置用于振动所述壳体。

A denitration system for hazardous waste inci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
本技术涉及危险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
技术介绍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脱硝,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及时,其脱硝效率高,价格相对低廉,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的脱硝工程中,是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为了防止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大量堆积在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除尘装置对原烟气做除尘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原烟气中所含灰尘量大,清灰过程扬尘飞散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健康,为保证除尘装置内的灰尘不堆积,清灰作业需要每天或者每两天进行一次,作业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大大减小了脱硝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尘间隔时间短、作业时间长、脱硝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第一烟气管、预除尘装置、第二烟气管、除尘装置和SCR脱硝装置,所述预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滤灰片和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管和第二烟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壳体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除尘腔体,所述滤灰片安装于所述除尘腔体内部,所述振动装置用于振动所述壳体。本技术提供的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其采用在现有的锅炉和除尘装置之间安装于除尘装置,预先除去大颗粒灰尘,且采用振动装置振动壳体,便于滤灰片上的灰尘自然振落,由于预除尘装置的设置,使得除尘装置里面大颗粒灰尘大大减少,除尘装置内部的灰尘堆积速度降低,清灰作业周期加长,增加了脱硝系统的工作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滤灰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1、第一烟气管2、预除尘装置3、第二烟气管4、除尘装置5和SCR脱硝装置6。所述预除尘装置3包括支架31、壳体32、滤灰片33和振动装置34,所述壳体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管2和第二烟气管3连通设置,所述壳体32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31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32内形成有除尘腔体32a,所述滤灰片33安装于所述除尘腔体32a内部,所述振动装置34用于振动所述壳体3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装置34为安装于所述壳体32外表面的振动电机;所述除尘装置5为布袋除尘器,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锅炉和SCR脱硝装置为市场已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具体的,所述支架31包括底座311和对应设置于所述底座311两端的第一套圈312和第二套圈313,所述壳体32的两端形成有开口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套圈312和第二套圈313设置,所述第一烟气管2远离所述锅炉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圈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烟气管4远离所述除尘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圈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圈312和所述壳体32之间、所述第二套圈313和所述壳体32之间安装有金属波纹管35,所述金属波纹管35与所述壳体32的开口密封安装。通过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固定住第一烟气管和第二烟气管的端部,可以有效防止壳体在活动过程中第一烟气管或者第二烟气管与壳体直接的连接脱落,导致烟气外溢,污染环境;在壳体两端开口处连接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可以保证壳体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的同时,支架和底座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壳体两端连接稳固。所述壳体32的内侧壁的两侧对应间隔形成有安装槽道321,所述安装槽道321倾斜设置于所述除尘腔体32a内,所述安装槽道321的上端对应形成有安装口32b,所述滤灰片33通过所述安装口32b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道321内。倾斜安装的滤灰片可以有效增大滤灰片和烟气的接触面积,使滤灰效果更佳。所述滤灰片33包括用于过滤烟气的滤灰部331安装于所述滤灰部331上端的用于抓取的抓取部332,所述抓取部332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口32b的尺寸,且所述抓取部332靠近所述滤灰部331的形状与所述壳体32的外表面形状一致。设置抓取部方便了滤灰片的维修和更换,抓取部靠近滤灰部的形状与壳体形状一致可以有效保证滤灰片在安装好后,能有效堵住安装口的位置;例如当壳体为圆筒状时,抓取部下侧的形状为与圆筒外侧形状一致的圆弧形,当壳体为矩形筒状时,抓取部下侧呈水平板状。优选的,所述壳体32的下端形成有出灰口32c,所述出灰口32c下方连通安装有灰斗36。通过灰斗的设置将滤灰片上振动落下的灰尘集中收集处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其采用在现有的锅炉和除尘装置之间安装于除尘装置,预先除去大颗粒灰尘,且采用振动装置振动壳体,便于滤灰片上的灰尘自然振落,由于预除尘装置的设置,使得除尘装置里面大颗粒灰尘大大减少,除尘装置内部的灰尘堆积速度降低,清灰作业周期加长,增加了脱硝系统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第一烟气管、预除尘装置、第二烟气管、除尘装置和SCR脱硝装置,所述预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滤灰片和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管和第二烟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壳体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除尘腔体,所述滤灰片安装于所述除尘腔体内部,所述振动装置用于振动所述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第一烟气管、预除尘装置、第二烟气管、除尘装置和SCR脱硝装置,所述预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滤灰片和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管和第二烟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壳体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除尘腔体,所述滤灰片安装于所述除尘腔体内部,所述振动装置用于振动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焚烧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对应设置于所述底座两端的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所述壳体的两端形成有开口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设置,所述第一烟气管远离所述锅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烟气管远离所述除尘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圈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套圈和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与所述壳体的开口密封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宇李鑫邹友国陈涛叶源加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