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宙专利>正文

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091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包括固定座、主导管、副导管和主套囊,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主导管,所述主导管插接在固定座内部,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固定槽,所述主导管侧面设有副导管,所述副导管与固定槽相嵌合,所述主导管和副导管下部设有主套囊,所述主导管和副导管贯穿主套囊,该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将主导管插接在固定座内的通孔内,副导管通过固定座内固定槽进行固定,方便调节副导管的位置,固定座侧面设置的第一充气管与主套囊相连通,通过第一充气管对主套囊进行充气,可以使主导管和副导管同时通气,当需要一侧通气时,通过第二充气管和三充气管分别对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方便控制。

A double lumen trachea catheter for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双腔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中,双腔气管导管功能是隔离左肺与右肺,可使健侧肺免受患侧肺分泌物或血液的污染,当患侧肺和支导管开放时仍能保证对健侧肺的有效通气,还可以使患侧肺较快地萎陷,提供清晰的术野,并且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进行不同的通气模式,既方便手术医生的操作,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双腔气管导管分为左侧双腔气管导管与右侧双腔气管导管,右肺上叶变异现象较为普遍。现存的右侧双腔气管导管侧通气口位置在制造时就已经确定好,而且侧通气口位置一般都是默认患者的右肺上叶未存在变异。这种情况下采用普通的双腔气管导管无法为变异的右肺上叶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双腔导管由于管腔内径固定,为确保顺畅通气,所以一般导管管径较粗。但小儿气管较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双腔导管很少有适合小儿应用的型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解决了双腔导管由于管腔内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主导管(2)、副导管(3)和主套囊(7),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主导管(2),所述主导管(2)插接在固定座(1)内部,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固定槽(11),所述主导管(2)侧面设有副导管(3),所述副导管(3)与固定槽(11)相嵌合,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下部设有主套囊(7),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贯穿主套囊(7),所述主导管(2)下部设有第一套囊(8),所述副导管(3)下部设有第二套囊(9),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底部设有斜切开口(10),所述固定座(1)左侧设有第一充气管(4),所述第一充气管(4)与主套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主导管(2)、副导管(3)和主套囊(7),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主导管(2),所述主导管(2)插接在固定座(1)内部,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固定槽(11),所述主导管(2)侧面设有副导管(3),所述副导管(3)与固定槽(11)相嵌合,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下部设有主套囊(7),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贯穿主套囊(7),所述主导管(2)下部设有第一套囊(8),所述副导管(3)下部设有第二套囊(9),所述主导管(2)和副导管(3)底部设有斜切开口(10),所述固定座(1)左侧设有第一充气管(4),所述第一充气管(4)与主套囊(7)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4)下部设有第二充气管(5),所述第二充气管(5)与第一套囊(8)相连通,所述第二充气管(5)下部设有第三充气管(6),所述第三充气管(6)与第二套囊(9)相连通。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宙莫筱莹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梁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