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766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伞,包括伞面、伞骨、支撑架和连接支撑架的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架,伞骨固定在支撑架上并撑开伞面,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在伞面上设发热元件,当接通电源发热元件发热,伞面温度升高,即可达到保暖的目的,随时随地进行持续保暖,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伞面的温度,根据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安全性能高。

Exothermic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用伞,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户外用的发热伞。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通常呆在室内取暖。当去户外活动时,例如去户外烧烤、沐浴阳光或露营,若在户外没有取暖设备,将感到非常寒冷。对于热爱户外活动的人来说,户外用伞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用来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等,但目前的户外用伞大多只能够满足挡风、挡雨雪、遮阳等基本功能。目前对于户外用伞的改进大多在外形形状或者伞盖上的图案进行设计,而很少在功能上进行改进,因此很难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例如,在寒冷的冬天,呆在伞下边仍然是非常的寒冷,很容易冻坏甚至生病,多数人会选择穿厚厚的衣服来防御寒冷,但是穿着很厚活动不灵活,不能尽情的娱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持续发热、具有保暖功能的发热伞,解决目前在户外不能取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持续发热、具有保暖功能的发热伞,解决目前在户外不能取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伞,包括伞面、伞骨、支撑架和连接支撑架的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架,伞骨固定在支撑架上并撑开伞面,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发热伞在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当接通电源发热元件发热,伞面温度升高,即可达到保暖的目的,随时随地进行持续保暖,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伞面的温度,根据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安全性能高。较佳地,伞面为反射罩,反射罩呈伞形,包括外层、反射层和夹设于外层和反射层之间的隔热层。通过反射罩将热量向下反射,发热伞内部就会充满热量,进而可以保暖,热量的利用率高。较佳地,外层与隔热层之间以及反射层与隔热层之间均设有保护层,外层为防水层。较佳地,支撑架包括多截支撑杆,不同支撑杆之间通过套筒连接。通过多截支撑杆方式,有利于支撑架的收折,减小发热伞收折后的体积。具体地,支撑杆上开设有放置电源的容纳腔,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发热管与伞骨平行设置。通过将发热管与伞骨平行设置,当收折发热伞时将发热管和伞骨同时收折,并且由于伞骨与发热管平行,减少了发热伞收折后的体积,避免了由于增设发热管引起发热伞收折后体积增大的问题。较佳地,发热伞还包括侧围挡,侧围挡悬垂于伞面的外缘。较佳地,侧围挡有多个,多个侧围挡可拆卸地连接于伞面的外缘。较佳地,伞骨有多根,包括第一伞骨和比第一伞骨长的第二伞骨。将第二伞骨折叠贴于伞面上,此时,伞与普通伞用法相同,或,将第二伞骨展开,使得第二伞骨延长,并使得第二伞骨的末端抵触于地面上,使得伞内空间更大,可以当作帐篷来使用,保暖效果更好。较佳地,第二伞骨的末端均连接有用于将第二伞骨的末端固定于地面的环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热伞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发热伞的拆除围挡和伞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架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发热伞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发热伞的拆除围挡和伞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伞100,包括伞面1、伞骨2、支撑架3和连接支撑架3的底座4,底座4上安装有支撑架3,伞骨2固定在支撑架3上并撑开伞面1,伞面1上设有发热元件5,支撑架3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6和电源7,发热元件5、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6分别与电源7电性连接。因此,此发热伞100提供能够持续发热、具有保暖功能,解决了目前在户外不能取暖的问题。如图1,伞面1为反射罩,反射罩呈伞形,包括外层、反射层和夹设于外层和反射层之间的隔热层。通过反射罩将热量向下反射,发热伞100内部就会充满热量,进而可以保暖,热量的利用率高。更佳地,外层与隔热层之间以及反射层与隔热层之间均设有保护层,外层为防水层。保护层为阻燃材料制成,起到保温和阻燃作用,防水层防止雨雪天时水渗入伞面1,引起安全隐患。如图2所示,支撑架3包括多截支撑杆31,不同支撑杆31之间通过套筒连接,通过多截支撑杆31方式,有利于支撑架3的收折,减小发热伞100收折后的体积。如图2,支撑架3固定于底座4上,支撑架3的上端支撑在伞面1的中心处。具体地,如图3,支撑杆31上开设有放置电源7的容纳腔8,发热元件5为发热管,发热管与伞骨2平行设置,通过将发热管与伞骨2平行设置,当收折发热伞100时将发热管和伞骨2同时收折,并且由于伞骨2与发热管平行,减少了发热伞100收折后的体积,避免了由于增设发热管引起发热伞100收折后体积增大的问题。另外,发热元件并不限于发热管,也可以在伞面1上贴设发热膜或设置其他发热元件。较佳地,发热伞100还包括侧围挡9,侧围挡9悬垂于伞面1的外缘。如图1,侧围挡9有多个,多个侧围挡9可拆卸地连接于伞面1的外缘;当侧围挡9放下时,侧围挡9与伞面1形成一密闭的内部空间更有有助于保暖。如图2所示,伞骨2有多根,包括第一伞骨21和比第一伞骨21长的第二伞骨22。将第二伞骨22折叠贴于伞面1上,此时,发热伞100与普通伞用法相同,或将第二伞骨22展开,使得第二伞骨22延长,并使得第二伞骨22的末端抵触于地面上,使得伞内空间更大,可以当作帐篷来使用,保暖效果更好。较佳地,第二伞骨22的末端均连接有用于将第二伞骨22的末端固定于地面的环扣。另外,如图4-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发热伞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发热伞200包括伞面1'、伞骨2'、支撑架3'和连接支撑架3'的底座4',底座4'上安装有支撑架3',伞骨2'固定在支撑架3'上并撑开伞面1',伞面1'上设有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发热元件5,支撑架3'上设有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7,发热元件5、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6分别与电源7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包括多截支撑杆31',支撑架3'为4个,如图5所示,4个支撑架3'均匀地分布于伞面1'的四周,当然支撑架3'的个数不限于4个,侧围挡9'悬挂在支撑架3'上在发热伞200内部形成一密闭的内部空间,有助于保暖。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发热伞在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当接通电源发热元件发热,伞面温度升高,即可达到保暖的目的,随时随地进行持续保暖,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伞面的温度,根据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安全性能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伞,包括伞面、伞骨、支撑架和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所述支撑架,所述伞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并撑开所述伞面,所述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伞,包括伞面、伞骨、支撑架和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所述支撑架,所述伞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并撑开所述伞面,所述伞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发热元件、温度感应器和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为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呈伞形,包括外层、反射层和夹设于所述外层和反射层之间的隔热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与隔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之间均设有保护层,所述外层为防水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截支撑杆,不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暖丰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