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9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37
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包括两按摩组件以及驱动两按摩组件转动的电机,还包括壳体;两按摩组件与电机均设置于该壳体内;每个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定位组件、齿轮组、底壳,传动轴及由传动轴驱动的按摩头;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壳上,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齿轮组带动传动轴转动以驱动按摩头旋转,定位组件驱动底壳绕齿轮组转动,使得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的按摩头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适用不同的使用者按摩。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增加颈部按摩机芯的体积,适用于对空间大小有限制要求的小型按摩器具。

A neck massage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按摩机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机芯,特别是一种按摩头间距大小可调节的颈部按摩机芯。
技术介绍
目前,颈椎病为常见的慢性职业病之一,其预防和治疗手段多采用按摩理疗方式。颈部按摩器的推出,大大方便了人们对颈椎的保健按摩。颈部按摩器通过揉捏或敲打的按摩方式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因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导致的颈部不适,从而达到缓解疲劳、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功效。但是,每个使用者的颈部粗细不同,现有的颈部按摩器按摩头之间的间距大多无法调节,不同使用者使用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按摩效果。例如,公告日为2019.06.18的中国技术CN208989586U颈部按摩器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一组大揉捏盘和大揉捏头、一组小揉捏盘和小揉捏头,位于一组揉捏盘上的大揉捏头或小揉捏退之间的间距不可调节。实际使用时,颈部比较细的使用者容易出现按摩力度不到位,颈部粗的使用者又可能出现按摩力度过大或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摩头间距大小可调节的颈部按摩机芯,通过调节按摩头间距大小,规避了适用人群的限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包括两按摩组件以及驱动两按摩组件转动的电机,还包括壳体;两按摩组件与电机均设置于该壳体内;每个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定位组件、齿轮组、底壳,传动轴及由传动轴驱动的按摩头;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壳上,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齿轮组带动传动轴转动以驱动按摩头旋转,定位组件驱动底壳绕齿轮组转动,使得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一步的,底壳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组的中心轴铰接,使得底壳绕所述齿轮组的中心轴旋转;传动轴沿圆周方向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带动传动轴转动。另一步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开设有供传动轴穿过以及绕中心轴转动的通孔。另一步的,定位组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运动以使所述底壳绕所述齿轮组的中心轴转动;定位组件还包括丝杆及丝杆套,所述丝杆套可沿丝杆往复移动;所述丝杆套的一侧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与丝杆套连接,另一端与推杆滑接,丝杆套通过连接轴推动推杆移动。进一步的,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丝杆套,两个丝杆套分别与两个按摩组件的推杆连接,丝杆上还设有手动旋钮,使用者通过手动旋钮推动丝杆转动。进一步的,丝杆螺纹方向相反;还包括两个设置在下壳体上的丝杆承载座,所述丝杆承载座将丝杆两端固定于下壳体的底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驱动按摩头转动的转动轴设置于底壳上,该底壳一端可相对于齿轮组转动及定位,使得两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不仅能被齿轮组驱动,且两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适用不同的使用者按摩。同时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的颈部按摩机芯的体积下,解决了按摩头间距可调节问题,适用于对空间大小有限制要求的小型按摩器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的主要按摩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的齿轮组带动传动轴转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的下壳体底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去掉上壳体和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底壳背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的下壳体底面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沿A-A线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按摩机芯应用于小型按摩器具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按摩头;2、壳体;21、上壳体;22、下壳体;3、电机;31、蜗杆;4、齿轮组;41、中心轴;42、斜齿轮;43、直齿轮;5、底壳;51、传动齿轮;52、传动轴;53、上壳;54、铰接孔;55、推杆承载座;56、开槽;6、定位组件;61、丝杆;62、丝杆套;63、微型轴承;64、连接轴;65、推杆;66、手动旋钮;67、丝杆承载座;7、下底盖;8、按摩披肩;81、披肩本体;82、拉手;83、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9,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包含有两个作用于人体颈部左右两侧的按摩组件,两按摩组件由电机3驱动工作。还包括有按摩机芯壳体,两按摩组件及电机3均设置于该壳体内,两按摩组件位于电机3两侧。每个按摩组件包括有齿轮组4,传动轴52及由传动轴52驱动的按摩头1;电机3驱动齿轮组4转动,齿轮组4带动传动轴52转动以驱动按摩头1旋转。常见的颈部按摩器机芯,传动轴52是固定于壳体2上。因此,两个按摩头1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本实施方式,每个按摩组件还包含有底壳5和定位组件6,传动轴52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壳5上。底壳5设置方式选为可绕着齿轮组4转动,并由定位组件6驱动底壳5绕着齿轮组4转动。定位组件6兼具有固定底壳5的转动位置作用。两个底壳5相对各自对应的齿轮组4转动,使得位于两个按摩组件上的按摩头1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采用将驱动按摩头1转动的传动轴52设置于底壳5上,底壳5一端可相对于齿轮组4转动和定位,使得两按摩组件的按摩头1不仅能被齿轮组4驱动,且两按摩组件的按摩头1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适用不同的使用者按摩使用。具体实施时,底壳5的一端设有铰接孔,并与齿轮组4的中心轴41铰接,该中心轴41固定于壳体2内,底壳5绕着齿轮组4的中心轴41转动。因底壳5铰接的一端与齿轮组4共用一个中心轴41,能减少位于壳2体内部的零部件使用,减少了对壳体2内部空间的占用。优选地的,位于底壳5上的传动轴52沿圆周方向固定有传动齿轮51。传动齿轮51与齿轮组4啮合,由齿轮组4驱动带动传动轴52转动。进一步的,电机3选用双输出轴电机3,两端的输出轴分别设有蜗杆31。齿轮组4选用双层齿轮,由斜齿轮42和直齿轮43固定组成。电机3驱动蜗杆31转动,蜗杆31与斜齿轮42啮合,带动直齿轮43与传动齿轮51啮合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52转动,驱动按摩头1旋转。优选的,颈部按摩机芯的壳体包括有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上开设有供传动轴52穿过以及供传动轴52能够绕中心轴41转动的开孔。如图4所示,底壳5的上部设有与底壳5对应的上壳53,上壳53的一端设有铰接孔54,并与中心轴41铰接。底壳5和上壳53之间构成容纳传动轴52和传动齿轮51相对于中心轴41转动的空间。采用改设置,底壳5和上壳53,传动轴52,传动齿轮51,按摩头1之间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安装组件,方便生产装配。实施例二,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施方式二除具有实施方式一的具体特征以外,实施方式二是其中一种调节定位组件6驱动底壳5绕齿轮组4转动及定位的方式。实施方式二,定位组件6包括推杆65。推杆65安转在底壳5底部背对传动轴52的一端,即底壳5的底面。底壳5底面具有固定推杆65的两端的推杆承载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包括两按摩组件以及驱动两按摩组件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两按摩组件与电机均设置于该壳体内;所述每个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定位组件、齿轮组、底壳,传动轴及由所述传动轴驱动的按摩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壳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按摩头旋转,所述定位组件驱动所述底壳绕所述齿轮组转动,使得所述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机芯,包括两按摩组件以及驱动两按摩组件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两按摩组件与电机均设置于该壳体内;所述每个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定位组件、齿轮组、底壳,传动轴及由所述传动轴驱动的按摩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壳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按摩头旋转,所述定位组件驱动所述底壳绕所述齿轮组转动,使得所述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头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组的中心轴铰接,使得所述底壳绕所述齿轮组的中心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沿圆周方向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带动传动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供传动轴穿过以及绕中心轴转动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底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永章林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康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