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口腔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从口腔癌的发病机制来看,大约95%的口腔癌是鳞状细胞癌(SCC),具有很长的临床前阶段,由众多的癌前病变组成,将经历增生、发育异常和原位癌(CIS)到侵袭性SCC的顺序过程。而高达50%的口腔癌直至晚期才被检测出来,因此需要有效的诊断工具在口腔癌早期进行筛查诊断。传统的视觉检查,触觉评估和侵入性活组织检查是检测口腔疾病的常用筛查手段,但由于有限的视觉分辨率以及存在主观标准,无法获得准确详尽的疾病状态,因此难以在早期阶段进行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诊断。由于多光子、共聚焦、光声显微镜等光学成像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质,被用来辅助诊断口腔癌癌前病变或恶性病变。基于上述成像方法可以提高粘膜表面的可检测分辨率,但穿透深度限于数百微米,无法达到能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扫频激光光源(1)、环流器(2)、2*2光纤耦合器(3)、第一偏振控制器(4)、第一准直透镜(5)、第一汇聚透镜(6)、平面反射镜(7)、第二偏振控制器(8)、第二准直透镜(9)、扫描振镜(1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直角棱镜(14)、光电平衡探测器(15)、数据采集卡(16)、信号处理系统(17)、信号发生卡(18),以及手持样品臂机械结构,其中:/n第二准直透镜(9)、扫描振镜(1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与直角棱镜(14)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扫频激光光源(1)、环流器(2)、2*2光纤耦合器(3)、第一偏振控制器(4)、第一准直透镜(5)、第一汇聚透镜(6)、平面反射镜(7)、第二偏振控制器(8)、第二准直透镜(9)、扫描振镜(1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直角棱镜(14)、光电平衡探测器(15)、数据采集卡(16)、信号处理系统(17)、信号发生卡(18),以及手持样品臂机械结构,其中:
第二准直透镜(9)、扫描振镜(1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与直角棱镜(14)组成了样品臂的光路部分;第二准直透镜(9)和扫描振镜(10)顺次放置,使得从第二准直透镜(9)出射的光斑打到扫描振镜(10)的中心;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与直角棱镜(14)顺次共光轴放置,扫描振镜(10)放置在第一透镜(11)的前焦面上,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组成4f系统,第二透镜(12)和第二汇聚透镜(1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透镜(12)和第二汇聚透镜(13)的焦距之和;手持样品臂机械结构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放置第二准直透镜(9)和扫描振镜(10),第二部分用于放置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二汇聚透镜(13)与直角棱镜(14);
环流器(2)通过光纤分别与高速扫频激光光源(1)、2*2光纤耦合器(3)和光电平衡探测器(15)的正输入端连接,2*2光纤耦合器(3)通过光纤分别与光电平衡探测器(15)的负输入端、第一准直透镜(5)和第二准直透镜(9)连接;2*2光纤耦合器(3)和第一准直透镜(5)之间设有第一偏振控制器(4),连接2*2光纤耦合器(3)和第一准直透镜(5)的光纤扭绕在第一偏振控制器(4)上;2*2光纤耦合器(3)和第二准直透镜(9)之间设有第二偏振控制器(8),连接2*2光纤耦合器(3)和第二准直透镜(9)的光纤扭绕在第二偏振控制器(8)上;第一准直透镜(5)、第一汇聚透镜(6)和平面反射镜(7)顺次共光轴放置;数据采集卡(16)通过信号传输线分别与高速扫频激光光源1、光电平衡探测器(15)和信号处理系统(17)连接;信号发生卡(18)通过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扫描振镜(10)和信号处理系统(17)相连,通过其发出三角波模拟信号以及阶梯信号,实现扫描振镜在X、Y两个方向上的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样品臂机械结构使用Solidworks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使用3D打印机进行机械结构打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样品臂机械结构的两个部分通过凹槽窗口连接。
4.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的手持式口腔血管造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高速扫频激光光源(1)出射的光,通过光纤进入环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万荣,张兰兰,张越,史伟松,常颖,曹文娟,王昌明,刘浩,张欣萌,刘思雨,张玉荣,刘晓渊,唐逸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