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133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底板和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二翅片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和所述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电感模块与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布置在同侧的底板上,从而减少散热装置中底板的安装面积,达到避免储能变流器结构复杂以及减重的目的。

Heat sink and energy storage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
本技术涉及变流器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
技术介绍
储能变流器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因储能变流器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储能变流器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在储能变流器的设计中,功率器件的发热量很大,为满足功率器件的散热需求和提高储能变流器的可靠性,通常将功率器件固定在铝制散热器上,通过散热器的翅片与空气的热交换将热量散热出去。在储能变流器设计过程中,运用几组参数、大小不同的电感模块实现电路的功能,在正常工作时,电感模块有散热需求,因而将电感模块封装后贴合在散热器背离散热片的表面进行散热,但是这样会增加散热器的安装面积,造成储能变流器结构复杂,不利于产品的轻量化设计。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以至少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储能变流器因电感模块的安装占用较大的散热器安装面积造成储能变流器结构复杂以及不利于轻量化设计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储能变流器,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底板和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二翅片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和所述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齿依次排列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齿依次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齿和所述第二散热齿分设于所述第二翅片本体的相对两侧。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齿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齿依次对应设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齿和所述第二散热齿分别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远离所述底板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散热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相邻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之间的第三翅片。优选地,所述第一翅片包括与所述第二翅片本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背离所述第二翅片本体的表面连接的多个第一翅片本体,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本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翅片还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相对两端的两个散热组板,所述散热组板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二散热板和第三散热板、自所述第二散热板向靠近所述第三散热板弯折延伸的第四散热板以及自所述第三散热板向靠近所述第二散热板弯折延伸的第五散热板,所述第四散热板和所述第五散热板的自由端相间隔设置。优选地,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把持的第一开口。优选地,与两个所述第一翅片相邻的所述第二翅片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以上所述的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散热片组件一侧的变流器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电感模块,所述凹槽上开设有穿线通孔。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底板和散热片组件,散热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翅片之间的第二翅片,第二翅片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上第二翅片本体、以及自第二翅片本体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多个第二翅片本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翅片本体和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即可以将电感模块与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布置在同侧的底板上,变流器主体布置在底板背离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一侧,从而减少散热装置中底板的安装面积,达到避免储能变流器结构复杂以及减重的目的。同时,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增大了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底板1和散热片组件2,散热片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1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3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翅片3之间的第二翅片4,第二翅片4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翅片本体41、以及自第二翅片本体41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42和多个第二散热齿43,多个第二翅片本体41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翅片本体41和底板1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1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散热装置尤其适用于储能变流器器,当然,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该散热装置还可以是运用于其他的产品设计中,总之,只要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底板1和散热片组件2,散热片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1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3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翅片3之间的第二翅片4,第二翅片4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翅片本体41、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n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二翅片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和所述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翅片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二翅片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外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齿和多个第二散热齿,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和所述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电感模块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齿依次排列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齿依次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齿和所述第二散热齿分设于所述第二翅片本体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齿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齿依次对应设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齿和所述第二散热齿分别自所述第二翅片本体向远离所述底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相邻所述第二翅片本体之间的第三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包括与所述第二翅片本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背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