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92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所述第二竖板上边缘通过转轴连接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侧放置在第一竖板上端,所述承载上间隔固定有数个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管底部穿过承载板,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氧流量装置结构简单,准确度低的问题,将集气管通过竖板固定在升降架上,形成稳定测量结构,同时以承载板作为水平面基准板,能够有效的重复实验环境,提高准确度。

A test-bed for oxygen flow of oxygen mak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
本技术属于制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自呼吸式电化学制氧机,其专利公开号:CN101967651A,申请日:2010年10月15日的专利记载如下: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上壳、下壳,下壳包括电池安装腔、控制器安装腔、纯氧发生组件安装凸台,下壳的侧壁开有透气孔,纯氧发生组件凸台开有氧气出气孔,氧气出气孔连通外部接头,电池安装腔内装有电池,控制器安装腔内装有控制器,纯氧发生组件紧固于纯氧发生组件凸台,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通过引线连接控制器接入端的正级、负极,纯氧发生组件的阳极导线、阴极导线分别连接控制器输出端的正极、负极,控制器安装有电源开关,上壳盖装于下壳的上端。所述纯氧发生组件包括膜电极组件,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所述质子交换膜包括中心部分以及四周外露部分,多孔气体端板、阴极密封框片、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四周外露部分、阳极密封框片、氧气端板依次紧固连接,所述多孔气体端板的正中均布有小孔,所述小孔正对着所述阴极气体扩散层,所述阴极气体扩散层连通外部直流电源负极,所述氧气端板中部开有氧气通孔,所述氧气通孔连通氧气输出管,所述阳极气体扩散层连通外部直流电源正极。该技术方案给出了制氧机的具体结构,且其主要部件为纯氧发生组件,也被称为制氧组件,故此,制氧组件关系到整个制氧机的性能。制氧组件的评定方法以氧流量为基准,目前的氧流量测试装置结构较为简单,采用导管连接至量筒中测试,准确度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氧流量装置结构简单,准确度低的问题,将集气管通过竖板固定在升降架上,形成稳定测量结构,同时以承载板作为水平面基准板,能够有效的重复实验环境,提高准确度。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所述第二竖板上边缘通过转轴连接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侧放置在第一竖板上端,所述承载上间隔固定有数个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管底部穿过承载板,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所述集气管包括表面带有刻度的管体,所述管体下管口设置有内螺纹,上管口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下管口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螺旋进气内管套,所述上管口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管帽,所述进气内管套的正中心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内管套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进气管的周边,所述管帽外周面设置有数个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位于管帽的内拐角上。所述管体上端与管帽之间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采用氟橡胶。所述升降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支撑板和位于下支撑板正上方的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水平设置有调节轴杆,所述调节轴杆分别采用铰接杆连接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调节轴杆包括平行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之间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杆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杆,与把手相接。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氧流量装置结构简单,准确度低的问题,将集气管通过竖板固定在升降架上,形成稳定测量结构,同时以承载板作为水平面基准板,能够有效的重复实验环境,提高准确度。2.本技术采用间隔固定集气管排列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多个制氧组件同时测试,而且能够实现实时的比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调节轴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包括升降架1,所述升降架1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且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平行,所述第二竖板3上边缘通过转轴6连接有承载板4,且所述承载板4远离第二竖板3的一侧放置在第一竖板2上端,所述承载板4上间隔固定有数个集气管5,且所述集气管5底部穿过承载板4,位于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之间。所述集气管5包括表面带有刻度的管体5-1,所述管体5-1下管口设置有内螺纹,上管口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下管口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螺旋进气内管套5-3,所述上管口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管帽5-2,所述进气内管套5-3的正中心设置有进气管5-31,所述进气内管套5-3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5-32,且所述通孔5-32均匀分布在进气管5-31的周边,所述管帽5-2外周面设置有数个排气孔5-21,且所述排气孔5-31位于管帽5-2的内拐角上。所述管体5-1上端与管帽5-2之间设置有橡胶圈5-2,所述橡胶圈5-2采用氟橡胶。所述升降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支撑板1-1和位于下支撑板1-1正上方的上支撑板1-2,所述上支撑板1-2和下支撑板1-1之间水平设置有调节轴杆1-3,所述调节轴杆1-3分别采用铰接杆1-4连接上支撑板1-2和下支撑板1-1。所述调节轴杆1-3包括平行的第一轴杆1-31和第二轴杆1-32,所述第一轴杆1-31和第二轴杆1-32之间设置有螺杆1-33,且螺杆1-33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杆1-31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杆1-32,与把手1-34相接。本技术在升降架上设置有平行的竖板,并且在竖板上设置有带集气管的承载板,形成集气管的稳定结构,防止集气管的倾斜造成测量不精准,同时也无需在测量过程中发生集气管倾斜问题。集气管采用带有刻度的管体,在测量过程中起到快速测量的目的,管体上部利用外螺纹连接有管帽,管帽的设置能够起到排气效果,排气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排放管体内的气体,同时随着管体与管帽的紧密连接,排气管被封闭,故此能够根据需要达到排气效果;管体底部设置有进气内管套,进气内管套中心的进气管与制氧组件相连接,能够将氧气直接排入管体,而进气内管套表面的通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排水作用,将内部的在蒸馏水直接排出。橡胶圈的设置能够利用管帽与管体的螺纹连接,形成挤压密封,提升了管帽与管体的紧密性,也能够有效封堵排气孔。升降台能够通过调节轴杆的转动来进行升降调节,满足不同液面高度的需要,也能满足测试的液位需求;调节轴杆由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螺杆组成,螺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杆上,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二轴杆,与把手相接,利用螺杆的转动来收缩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距离,从而调动铰接杆的竖直收缩,从而起到调节承载板高度的效果。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先将进气管与制氧组件相连接,将装置放入水槽中,将升降台调节至最低,并确保集气管顶部在液面之下;打开管帽,将管体内的空气完全排出,并确保管体内充满水;重新拧紧管帽,调节升降台直至承载板与液面齐平,在多个集气管同时使用时确保各个管帽处于同一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所述第二竖板上边缘通过转轴连接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侧放置在第一竖板上端,所述承载板上间隔固定有数个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管底部穿过承载板,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所述第二竖板上边缘通过转轴连接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侧放置在第一竖板上端,所述承载板上间隔固定有数个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管底部穿过承载板,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氧组件氧流量的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包括表面带有刻度的管体,所述管体下管口设置有内螺纹,上管口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下管口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螺旋进气内管套,所述上管口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管帽,所述进气内管套的正中心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内管套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进气管的周边,所述管帽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李正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国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