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83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包括点火具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含一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缺口,壳体内放置有炸药,炸药通过第一药型罩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药型罩的两端位于缺口处,第一药型罩通过炸高板安装在壳体内,炸高板通过橡胶磁连接,橡胶磁与炸高板之间通过填充剂连接;在壳体的两侧设有雷管孔,雷管孔内设置有与点火具连接的雷管,雷管与壳体内的炸药连接,雷管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圈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通过对切割器进行密封、减小爆破影响、与弹药的紧密贴合和炸高设计,使炸药利用率提高,节约销毁成本,较小药量达到预期目标,使用安全可靠,销毁效率高。

Underwater explosion energy gathering cu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属于爆破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的水下未爆弹药的处理,通常是利用装备将其搬运到陆地上进行销毁或者将一些爆炸器材进行繁琐的防水处理进行水下使用。前者对弹药进行移动显然增加了其危险性,并且效率低;后者防水处理复杂,不利于快速机动作业,并且防水性能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不高,两者使用炸药量都特别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线性聚能切割器的出现取代了大集团装药的繁重。尽管线性聚能切割器具有体积小,药量少,威力大,炸药利用率高等特点,但由于线性聚能切割器在水中受水的影响,效果远不如空气中,切割效果也没有太大改变。因此,对切割器进行防水处理使得现有器材加以改进达到水下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通过对切割器进行密封、减小爆破影响、与弹药的紧密贴合和炸高设计,使炸药利用率提高,节约销毁成本,较小药量达到预期目标,使用安全可靠,销毁效率高。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包括点火具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含一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缺口,壳体内放置有炸药,炸药通过第一药型罩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药型罩的两端位于缺口处,第一药型罩通过炸高板安装在壳体内,炸高板通过橡胶磁连接,橡胶磁与炸高板之间通过填充剂连接;在壳体的两侧设有雷管孔,雷管孔内设置有与点火具连接的雷管,雷管与壳体内的炸药连接,雷管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圈密封。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铅-塑料复合材料,铅厚3mm,塑料厚2mm,外壳内部为聚能装药,炸药为8701炸药,第一药型罩为一个变壁厚楔形药型罩,罩顶角90°,最大厚度2mm,母线长10mm,材料为铅锑合金。作为优选,所述炸高板为铅板,铅板厚度为5mm,高度为6mm,橡胶磁的厚度为2mm。作为优选,所述点火具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雷管壳,所述内套筒安装在外套筒内,在内套筒内固定安装有软金属缓冲片,在软金属缓冲片内嵌入有刚性金属框,刚性金属框通过连接杆与击针连接,在外套筒上横插有保险销,保险销穿过击针,在击针上套有击针簧,雷管壳通过螺纹与外套筒连接,在外套筒内安装有第二橡胶圈,在第二橡胶圈上安装有防水膜,防水膜的下方放置有火帽;当需要引爆点火药时,拔出保险销,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击针带动刚性金属框移动,刚性金属框切割软金属缓冲片,切割完软金属缓冲片后,击针穿透防水膜,完成起爆。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焊接在外套筒内。作为优选,所述软金属缓冲片焊接在内套筒上。作为优选,所述软金属缓冲片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安装板设有通孔,安装板的通孔内插入螺栓,螺栓安装在内套筒上。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为弹性材料支撑,安装板设有通槽,软金属缓冲片卡在通槽内,在安装板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压孔,在压孔内设有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将软金属缓冲片卡在通槽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传统切割器基础上增加复合材料外壳,利用变壁厚楔形药型罩来增强毁伤效果,将炸高板与橡胶磁结合形成密闭空间,保证射流作用前不受干扰且处于最佳状态,炸药利用率高,节省炸药成本,较小的药量达到预期目标,爆炸效率高;橡胶磁的使用利用了弹药壳体特点,结合填充剂可以对装置进行可靠固定;整个装置制作方法简单,且可在施工前提前制做,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减少工期,经济成本低,可批量生产,而且该装置保证了发火可靠性和操作人员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由软金属缓冲片控制时间,击针簧给击针提供动力,当到达指定时间后击针解脱向前击发,除此之外,还有一道二次保险,在击针和内套筒中有一个保险销进行固定,只有拔掉保险销后,击针簧才会工作而保险销孔部有橡胶垫圈进行紧固和防水,保证装置内部不进水,配套使用的雷管靠击针撞击火帽发火,火帽前的雷管口有一个橡胶圈和塑料片组成的一个防水塞,有效防止雷管进水,雷管和击发机构之间靠螺纹连接,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达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击发时间可控,发火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点火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包括点火具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含一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缺口,壳体内放置有炸药15,炸药15通过第一药型罩14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药型罩14的两端位于缺口处,第一药型罩14通过炸高板19安装在壳体内,炸高板19通过橡胶磁18连接,橡胶磁18与炸高板19之间通过填充剂连接,橡胶磁18与被切割的金属连接;在壳体的两侧设有雷管孔16,雷管孔16内设置有与点火具连接的雷管,雷管与壳体内的炸药15连接,雷管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圈17密封。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壳体为铅-塑料复合材料,铅厚3mm,塑料厚2mm,塑料层位于壳体内壁,外壳内部为聚能装药,炸药15为8701炸药15,第一药型罩14为一个变壁厚楔形药型罩,罩顶角90°,最大厚度2mm,母线长10mm,材料为铅锑合金。所述炸高板19为铅板,铅板厚度为5mm,高度为6mm,橡胶磁18的厚度为2mm。如图3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爆破起爆装置,包括外套筒2、内套筒8和雷管壳5,所述内套筒8安装在外套筒2内,在内套筒8内固定安装有软金属缓冲片1,在软金属缓冲片1内嵌入有刚性金属框9,刚性金属框9通过连接杆3与击针6连接,在外套筒2上横插有保险销7,所述保险销7通过第三橡胶圈与外套筒2连接,保险销7穿过击针6,在击针6上套有击针簧,雷管壳5通过螺纹与外套筒2连接,在外套筒2内安装有第二橡胶圈4,在第二橡胶圈4上安装有防水膜11,防水膜11的下方放置有火帽;当需要引爆点火药时,拔出保险销7,击针6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击针6带动刚性金属框9移动,刚性金属框9切割软金属缓冲片1,切割完软金属缓冲片1后,击针6穿透防水膜11,完成起爆。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套筒8焊接在外套筒2内,所述软金属缓冲片1焊接在内套筒8上。如图2所示,所述软金属缓冲片1与安装板12固定连接,安装板12设有通孔,安装板12的通孔内插入螺栓,螺栓安装在内套筒8上。所述安装板12为弹性材料支撑,安装板12设有通槽,软金属缓冲片1卡在通槽内,在安装板12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压孔13,在压孔13内设有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将软金属缓冲片1卡在通槽内。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雷管壳5通过螺纹安装在雷管孔内,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点火具,雷管壳5通过橡胶圈密封,当安装完毕后,保险销7拔开后,击针6受到击针簧张力的作用带动金属丝切割缓冲片,当缓冲片彻底被切割完后击针6彻底失去束缚向前运动,击发火帽;所配套雷管使用针刺火帽进行发火,雷管口外壁上有外螺纹,孔口内部有一个第二橡胶圈4,第二橡胶圈中心有一块防水膜11,橡胶圈中心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具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含一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缺口,壳体内放置有炸药,炸药通过第一药型罩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药型罩的两端位于缺口处,第一药型罩通过炸高板安装在壳体内,炸高板通过橡胶磁连接,橡胶磁与炸高板之间通过填充剂连接;在壳体的两侧设有雷管孔,雷管孔内设置有与点火具连接的雷管,雷管与壳体内的炸药连接,雷管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圈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具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含一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缺口,壳体内放置有炸药,炸药通过第一药型罩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药型罩的两端位于缺口处,第一药型罩通过炸高板安装在壳体内,炸高板通过橡胶磁连接,橡胶磁与炸高板之间通过填充剂连接;在壳体的两侧设有雷管孔,雷管孔内设置有与点火具连接的雷管,雷管与壳体内的炸药连接,雷管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铅-塑料复合材料,铅厚3mm,塑料厚2mm,外壳内部为聚能装药,炸药为8701炸药,第一药型罩为一个变壁厚楔形药型罩,罩顶角90º,最大厚度2mm,母线长10mm,材料为铅锑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爆炸聚能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高板为铅板,铅板厚度为5mm,高度为6mm,橡胶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寿刘影谢兴博纪冲李兴华范磊殷勤赵长啸马华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