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779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包括机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蒸发器安装有第一储水容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放置于机架内,机架设置有第二储水容器和第三储水容器,第一储水容器与第二储水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输水管,第二储水容器连通有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压缩机上方,第三输水管与冷凝器抵接并与第三储水容器连通,第三储水容器内安装有将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内的提升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做到在冷凝水不足时仍然能持续对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降温,达到提高压缩机寿命作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节能的作用。

A kind of energy sav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制冷设备是指在制冷操作所用的设备,不同制冷方法使用不同的设备,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蒸汽压缩制冷,主要设备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但现有的蒸汽压缩制冷一般电连接风扇对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降温处理,并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直接废弃,存在能源损耗较大及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对节约环保的越发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具有节能效果的制冷设备。现有的一种节能制冷设备一般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能装置,节能装置包括第一收集容器和引流装置,第一收集容器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用于收集蒸发器表面凝结的冷凝水,引流装置与第一收集容器连通,用于将第一收集容器收集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与压缩机表面,降低冷凝器与压缩机的温度。但是,该节能制冷设备在使用时,蒸发器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总量是有限的,不能做到持续对冷凝器和压缩机进行降温,致使节能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具有提高换热效率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包括机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下方安装有第一储水容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放置于所述机架内,所述机架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储水容器和第三储水容器,所述第一储水容器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水容器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所述第二储水容器连通有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压缩机上方,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冷凝器抵接并与所述第三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三储水容器内安装有将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内的提升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发器置于室内,在工作时空气中水蒸气在蒸发器上液化形成冷凝水,通过在蒸发器下方安装第一储水容器,实现对蒸发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的收集,第一输水管起到连通第一储水容器与第二储水容器的作用,使得冷凝水从第一储水容器内流动到第二储水容器内。然后在第二储水容器安装有出水口连通至压缩机上方的第二输水管,实现将第二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浇灌到压缩机上,从而让冷凝水沿压缩机的表面流下,使得冷凝水可以对压缩机起到降温作用,减少高温导致的压缩机内部润滑能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减少压缩机内部堵转情况的发生,达到提高压缩机寿命作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得冷凝水经压缩机的表面流动到第三储水容器内存储。然后将第三输水管一端连通于第二储水容器,第三输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储水容器连通,使得冷凝水可以从第二储水容器内流动至第三储水容器内,再将第三输水管抵接于冷凝器上,从而使得冷凝水流经第三输水管时通过接触传热的原理将冷凝器的热量带走,实现对冷凝器的降温作用,有利于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将提升装置安装在第三储水容器内,使得提升装置将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内,从而实现对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的再次利用,使得冷凝水实现在第二储水容器内与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循环,从而做到在冷凝水不足时仍然能持续对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降温,减少高温导致的压缩机内部润滑能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减少压缩机内部堵转情况的发生,达到提高压缩机寿命作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冷凝器进行低效换热的情况,降低制冷设备的能量损耗,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节能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水车,所述水车同轴转动有风力机,所述第二储水容器与所述水车之间设置有接水板,所述接水板设置在所述水车的水筒的出水处,所述接水板倾斜朝向所述第二储水容器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力机在风力的吹动下,使得风力机转动起来,风力机的转动带动同轴转动的水车进行转动,实现风力机的转动无需电力的作用,减少制冷设备的能耗,起到降低成本和节能环保作用,使得水车在第三储水容器内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浸在冷凝水内水车的水筒将冷凝水提升起来,通过在第二储水容器与水车之间设置接水板,在水筒转动至水车顶部时,将水筒内的冷凝水倾倒至接水板上,使得冷凝水通过接水板流入至第二储水容器内,实现将冷凝水从第三储水容器内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内的作用,有利于冷凝水的再次利用,供给充足的冷凝水,不容易发生因冷凝水不足,而致使不能对压缩机和冷凝管进行持续降温,减少高温导致的压缩机内部润滑能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减少压缩机内部堵转情况的发生,达到提高压缩机寿命作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冷凝器进行低效换热的情况,降低制冷设备的能量损耗,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节能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机上端面安装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凸起有椎体,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开口与所述椎体的顶点正对,所述导流件贯穿有若干第一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凝水经第二输水管流至椎体的顶点时,使得冷凝水从椎体的顶点分散向四周流动,在椎体的顶点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使得冷凝水从椎体流下时可以穿过第一通孔到达压缩机的表面,使得冷凝水分散流至压缩机的表面,让冷凝水与压缩机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通过接触传热将压缩机的更多热量带走,从而使得冷凝水对压缩机的降温更全面,使得对压缩机的降温作用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冷凝器缠绕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输水管缠绕在冷凝器上,使得第三输水管与冷凝器接触面积更大,当冷凝水从缠绕在冷凝器的第三输水管内通过时,使得冷凝水将冷凝器更多的热量带走,有利于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的其中两侧面安装有百叶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的侧面安装上具有透气作用的百叶帘,提高空气流动进而提高对机架内的压缩机与冷凝器的散热效果,从而将压缩机和冷凝器产生的更多热量带到机架外,有利于降低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温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内安装有用于放置所述压缩机的底座,所述底座中开有与所述压缩机底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缩机放置于底座的凹槽内,使得压缩机固定在底座上,有利于保证压缩机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开有若干与第三储水容器贯通的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凝水从压缩机流至底座时,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通孔,使得冷凝水经第二通孔可以流入至第三储水容器,从而使得冷凝水在提升装置的作用下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内,让冷凝水再次从第二储水容器内流下对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降温,实现对冷凝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储水容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有水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过多,使得冷凝水溢出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三储水容器的水阀,使得第三储水容器内的冷凝水可以从出水管流出,另做他用,并且定期清理更换冷凝水也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与第二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包括机架(1)、压缩机(21)、冷凝器(22)、节流阀(23)及蒸发器(24),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24)下方安装有第一储水容器(31),所述压缩机(21)和所述冷凝器(22)放置于所述机架(1)内,所述机架(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储水容器(32)和第三储水容器(33),所述第一储水容器(31)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之间设置有第一输水管(41),所述第一输水管(41)连通所述第一储水容器(31)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连通有第二输水管(42)和第三输水管(43),所述第二输水管(42)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压缩机(21)上方,所述第三输水管(43)与所述冷凝器(22)抵接并与所述第三储水容器(33)连通,所述第三储水容器(33)内安装有将第三储水容器(33)内的冷凝水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32)内的提升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制冷设备,包括机架(1)、压缩机(21)、冷凝器(22)、节流阀(23)及蒸发器(24),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24)下方安装有第一储水容器(31),所述压缩机(21)和所述冷凝器(22)放置于所述机架(1)内,所述机架(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储水容器(32)和第三储水容器(33),所述第一储水容器(31)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之间设置有第一输水管(41),所述第一输水管(41)连通所述第一储水容器(31)与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连通有第二输水管(42)和第三输水管(43),所述第二输水管(42)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压缩机(21)上方,所述第三输水管(43)与所述冷凝器(22)抵接并与所述第三储水容器(33)连通,所述第三储水容器(33)内安装有将第三储水容器(33)内的冷凝水提升至第二储水容器(32)内的提升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制冷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水车(54),所述水车(54)同轴转动有风力机(51),所述第二储水容器(32)与所述水车(54)之间设置有接水板(55),所述接水板(55)设置在所述水车(54)的水筒的出水处,所述接水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友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