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76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属于加热炉技术领域。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包括底板和保温外壳,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所述保温外壳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所述保温外壳和所述外加热腔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所述外加热腔和所述内加热腔之间形成一加热腔;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采用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复合式加热结构,使得介质受热均匀,同时避免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与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A double chamber electric heat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
,特别涉及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普遍使用的气体(或液体)电加热炉主要有两种方式:纯内置加热或外置加热方式。内置式加热效率高,但是加热本体直接接触(气体或液体)介质,容易受到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加热体需要定期更换,而且维护和更换不方便。外置式电加热炉热效率相对低,也容易受热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以解决现有内置式加热炉中加热本体需要直接接触介质,影响使用寿命;现有的外置式加热炉加热效率较低,且介质容易受热不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包括底板和保温外壳,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所述保温外壳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所述保温外壳和所述外加热腔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所述外加热腔和所述内加热腔之间形成一加热腔,用于储存待加热的介质;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加热。可选的,所述加热腔内的底部设有环形的进气分配管,所述进气分配管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分配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可选的,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部与外部设备连通。可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出口处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出气管出口处的温度。可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依次穿过所述保温外壳和所述第一保温层,并紧贴所述外加热腔的外壁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穿过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部伸入所述内加热腔内。可选的,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部伸入所述加热腔内,用于监测所述加热腔内的温度。可选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外加热腔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围包裹有第二保温层。可选的,所述保温外壳的外壁设有接线盒,方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外部电源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L型电热管;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为集束式加热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包括底板和保温外壳,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所述保温外壳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所述保温外壳和所述外加热腔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所述外加热腔和所述内加热腔之间形成一加热腔;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加热。采用外加热腔和内加热腔复合式加热结构,使得介质受热均匀,同时避免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与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和保温外壳2,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所述保温外壳2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所述保温外壳2和所述外加热腔3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5,所述外加热腔3和所述内加热腔4之间形成一加热腔6,用于储存待加热的介质;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依次穿过所述保温外壳2和所述第一保温层5,并紧贴所述外加热腔3的外壁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元件8穿过所述保温外壳2的顶部伸入所述内加热腔4内。避免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与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为L型电热管,所述L型电热管均布在所述外加热腔3的外壁;所述第二加热元件8为集束式加热芯。所述保温外壳2的外壁设有接线盒16,方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1和所述外加热腔3之间还设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外围包裹有第二保温层15。所述加热腔6内的底部设有环形的进气分配管9,所述进气分配管9连通有进气管10;所述进气分配管9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加热腔6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穿过所述保温外壳2的顶部与外部设备连通。所述出气管13的出口处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于监测所述出气管13出口处的温度。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穿过所述保温外壳2的顶部伸入所述加热腔6内,用于监测所述加热腔6内填充物的温度,请参照图2。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可在所述加热腔6内填充有吸气剂。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分别对所述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加热,使所述加热腔6内的吸气剂均匀受热。所述气体介质通过所述进气管10进入所述进气分配管9内,由于所述进气分配管9设置在所述加热腔6的底部,在气体上升过程中,与所述加热腔6内的吸气剂充分均匀接触,使气体充分均匀受热。本技术采用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复合式加热结构,使得介质受热均匀,同时避免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与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包括底板(1)和保温外壳(2),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2)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所述保温外壳(2)和所述外加热腔(3)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5),所述外加热腔(3)和所述内加热腔(4)之间形成一加热腔(6),用于储存待加热的介质;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包括底板(1)和保温外壳(2),两者形成一密闭的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2)内部依次设有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所述保温外壳(2)和所述外加热腔(3)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5),所述外加热腔(3)和所述内加热腔(4)之间形成一加热腔(6),用于储存待加热的介质;所述双腔式电加热炉还包括第一加热元件(7)和第二加热元件(8),分别用于对所述外加热腔(3)和内加热腔(4)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6)内的底部设有环形的进气分配管(9),所述进气分配管(9)连通有进气管(10);所述进气分配管(9)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6)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穿过所述保温外壳(2)的顶部与外部设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式电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3)的出口处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于监测所述出气管(13)出口处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戎通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