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75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涉及换热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对机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换热,以达到对室内空气的降温。包括:竖向通风孔、集水池、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冲洗装置及相应附件组成。该换热装置靠机房外墙设置,利用建筑结构构建换热风道,竖向通风孔在换热风道内,在换热风道内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热量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应用于对机房室内空气的降温。

A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运营商的基站常年处在高负荷运行,即便冬季仍需要开启空调进行制冷。现有的换热装置大部分是利用压缩机来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并且现有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存在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情况,这样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并且换热效率较低,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制冷量不足等问题很难解决。现有空空式换热器换热芯体易脏堵难维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换热器的换热芯体上必然会附着污垢,影响换热效果以及增加日常维护清洗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用于机房进行热交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该装置包括:换热风道、竖向通风孔、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其中:竖向通风孔设置在竖直设置的换热风道内;在换热风道中,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间用于机房空气流通,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间用于室外空气流通;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第一风机,用于为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第二风机,用于为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其中,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与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与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可最大效率的实现室内外空气的热量交换。并且当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密度差达到一定值时,第一风机关闭,依靠换热风道室外进风口处密度差驱动气流自然流动,实现热压通风,节省能源。<br>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结构剖式图;附图标记:图中1.换热风道,2.竖向通风孔,3.集水池,4.冲洗装置,5.砖外墙,6.第一风机,7.防虫网,8.过滤网,9.第二风机,10.第一传感器,11.第二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技术构思进行介绍:目前,运营商自有及租赁基站规模达数百万,基站常年处在高负荷运行,即便冬季仍需要开启空调进行制冷。为缓解能耗压力,现有节能技术在基站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其中空空换热器由于其设计原理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通过换热芯体进行热量交换,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不直接接触,属于隔绝式换热,保障了机房良好的洁净度。但现有空空式换热器换热芯体易脏堵难维护,使用过程中制冷量出现不足等问题很难解决,最后直至设备报废。为了克服现有空空换热器换热芯体易脏堵难维护,使用过程中制冷量出现不足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其结构设计通过竖向通风孔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换热,提高了换热能力,同时换热装置可进行自动冲洗,以免积尘降低换热能力。该换热装置只促进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热量的交换,不会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交换,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室外空气质量差而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竖向通风孔、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冲洗装置、集水池、第一防虫网、第二防虫网、过滤网、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组成。为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该换热装置靠机房外墙设置,利用建筑结构构建换热风道,竖向通风孔在换热风道内,在换热风道内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热量交换。如图1所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风道1、竖向通风孔2、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9;其中:竖向通风孔2设置在竖直设置的换热风道1内,竖向通风孔2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如图2所示。在换热风道1中,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间用于机房空气流通,竖向通风孔2外侧的空间用于室外空气流通。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是通过竖向通风孔2管壁来实现热量交换的。其中,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9分别设置在换热风道1内,第一风机6,用于为竖向通风孔2外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第二风机9,用于为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其中,竖向通风孔2外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与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可选的,在换热装置工作时,竖向通风孔2外侧的空气按从下往上的方向流动,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气按从上往下的方向流动。可选的,换热风道1包括与竖向通风孔2外侧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底部通风口、第一上部通风口。第一风机6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部通风口处。可选的,换热风道1包括与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间连通的第二底部通风口、第二上部通风口。第二风机9设置在第二底部通风口处。可选的,换热风道1中竖向通风孔2管壁所采用的材质应该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应大于200W/(m·K),可以是铝和/或铜材料。可选的,换热风道1包括与竖向通风孔2内侧的空间连通的第二底部通风口、第二上部通风口。可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冲洗装置4。压差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二底部通风口的第一传感器10以及第二上部通风口的第二传感器11。冲洗装置4设置在换热风道1的上部,用于当第一传感器10和第二传感器11压差超过阈值时,对竖向通风孔2管壁进行冲洗。可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集水池3,集水池3设置在换热风道1底部,用于收集冲洗装置4对竖向通风孔2管壁进行冲洗产生的污水。可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过滤网8,过滤网8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口处。可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防虫网7,第一防虫网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口处,第二防虫网设置在第一上部通风口处。防止室外的脏物质或者昆虫和小动物进入换热风道1内部影响热交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换热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通过竖向通风孔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换热,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该换热装置靠机房外墙设置,利用建筑结构构建换热风道,同时换热装置可进行自动冲洗,保证积尘降低换热能力。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图1中,竖向通风孔2设置在换热风道1内部,竖向通风孔2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如图2所示。竖向通风孔2内侧进行机房空气流通,竖向通风孔2外侧进行室外空气流通,通过竖向通风孔2管壁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量交换。制作竖向通风孔2管壁的材质需要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可最大效率的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量交换。进一步的,室外空气通过机房外墙在底部和上部分别开设有墙孔,底部墙孔为换热风道1第一底部通风口,顶部墙孔为换热风道1第一上部通风口。在第一上部通风口处设置第一风机6为竖向通风孔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风道、竖向通风孔、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其中:/n所述竖向通风孔设置在竖直设置的所述换热风道内;在所述换热风道中,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间用于机房空气流通,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间用于室外空气流通;/n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为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为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n其中,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与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风道、竖向通风孔、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其中:
所述竖向通风孔设置在竖直设置的所述换热风道内;在所述换热风道中,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间用于机房空气流通,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间用于室外空气流通;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为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为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与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装置工作时,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气按从下往上的方向流动,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气按从上往下的方向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包括与所述竖向通风孔外侧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底部通风口、第一上部通风口;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部通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包括与所述竖向通风孔内侧的空间连通的第二底部通风口、第二上部通风口;
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部通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通风孔管壁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0W/(m·K)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健朱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