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耙出矿底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矿山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4所示,目前,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仍普遍采用漏斗电耙出矿的底部结构进行出矿,根据矿体厚度,沿矿体走向往往布置单排或双排漏斗,同时,为方便电耙直接装车,电耙道a一般高出穿脉巷道b1~1.2m。这种底部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电耙道a高出穿脉巷道b,工人操作、施工不方便,有坠落、摔伤的安全隐患;(2)这种出矿形式使得采场底部结构高度较大,电耙道a以下1~1.2m底柱未能回收,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3)底部结构出矿口敞空,需挂牌、安全警示等,造成矿山日常管理复杂,同时容易造成通风线路紊乱,加大日常通风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降低安全隐患和矿量损失的电耙出矿底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包括穿脉巷道、电耙道和电耙硐室,电耙硐室与电耙道对称布置在穿脉巷道两侧,所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的连接处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包括穿脉巷道(1)、电耙道(2)和电耙硐室(3),电耙硐室与电耙道对称布置在穿脉巷道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的连接处设有一传送架(5),该传送架包括架设在穿脉巷道上部的水平段(51)和倾斜布置在电耙道内的爬坡段(52),在水平段上开设有一落矿口(53),爬坡段的下部与电耙道底面对接,传送架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包括穿脉巷道(1)、电耙道(2)和电耙硐室(3),电耙硐室与电耙道对称布置在穿脉巷道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的连接处设有一传送架(5),该传送架包括架设在穿脉巷道上部的水平段(51)和倾斜布置在电耙道内的爬坡段(52),在水平段上开设有一落矿口(53),爬坡段的下部与电耙道底面对接,传送架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黄英华,文兴,王少林,焦文宇,何环莎,吕冠颖,覃敏,刘畅,赵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