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门窗锁结构,包括把手和锁芯,所述的把手转动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内侧,所述的锁芯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外侧,锁芯的传动轴沿着室外到室内方向延伸至与把手连接,并且传动轴与把手同轴转动,所述的传动轴上套装有随传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旋转动作带动设置于门窗框边侧的锁舌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门窗锁结构构采用锁芯与把手通过传动轴直接同轴转动连接,室内外都可操作开闭门窗,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A door and window lo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
,尤其涉及一种门窗锁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推拉门窗使用的锁具大多是无钥匙的插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内含式,将推拉窗的边框中间部位挖空安装插锁,通过上下拨动拨片与相对应的窗框部位的插槽相咬合锁紧,将两扇窗分别固定在窗框上。另一种是采用明面安装,在两扇窗交接部分的边框上,室内窗扇通过螺丝固定可旋转180度的拨片,室外窗扇固定沟槽。这两种都是都没有用专用钥匙开启的锁具,无法在门窗内外都进行开关操作,并且使用安全性较差,若再在门窗上加上钥匙开启的锁具则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门窗锁结构,解决目前技术中的门窗锁具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操作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窗锁结构,包括把手和锁芯,所述的把手转动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内侧,所述的锁芯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外侧,锁芯的传动轴沿着室外到室内方向延伸至与把手连接,并且传动轴与把手同轴转动,所述的传动轴上套装有随传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旋转动作带动设置于门窗框边侧的锁舌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门窗锁结构采用锁芯与把手通过传动轴直接同轴转动连接,在室外侧通过钥匙操作锁芯来控制门窗的开闭,而在室内侧可通过把手来控制门窗的开闭,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室内外都可操作锁闭门窗,使用安全性高。进一步的,所述的锁芯固定在嵌入连接在门窗框的室外侧表面的扣手件上,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使得门窗安装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的,所述的扣手件的室外侧表面上开设了向室内侧凹陷的扣手槽,方便对门窗进行推拉操作。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转动连接在固定于门窗框室内侧的座体上,结构稳固,保障操作把手的长效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通过衔接块与传动轴连接传动,所述的衔接块一端开设供传动轴插入的传动孔,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把手连接,并且所述的衔接块转动连接于座体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轴穿入衔接块内的部分套装有衬片,所述的衬片为紧抵传动轴和衔接块的弹性衬片,使得传动轴与衔接块更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利用衬片消除传动轴与衔接块之间的连接间隙,提高传动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的座体上设置有换向片,所述的换向片上开设有沿衔接块旋转周向的限位弧段,所述的衔接块上设置了沿限位弧段滑动的并由限位弧段限制转动角度的限位块。利用限位弧段来限制把手的转动角度,使得把手转动到锁舌处于锁止位或解锁位时便停止,避免把手过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座体的室内侧上还设置有围绕在把手转动轴线周向的轴套,所述把手面向轴套的端面上开设有孔,孔内设置了弹性件和由弹性件推动抵靠在轴套表面的滚珠。滚珠与轴套滚动接触,减小摩擦力和磨损,使得把手能更顺畅的进行转动,使操作更加轻松省力。进一步的,所述轴套表面设置有在锁舌转换至锁止位和解锁位时供滚珠卡入的到位凹槽,使得把手转动到位后滚珠卡入到位凹槽,起到维持把手当前状态的作用,也即是起到维持锁舌处于锁止位或解锁位的状态,使得门窗开闭更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座体的室内侧表面罩接有罩盖,罩盖将座体上的转动结构部分罩在其内,避免转动结构部分暴露在外受到杂尘的影响,同时提高外表美观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所述的门窗锁结构采用锁芯与把手通过传动轴直接同轴转动连接,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室内外都可操作开闭门窗,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门窗锁结构的把手与锁芯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门窗锁结构的把手与锁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为把手与锁芯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门窗锁结构在锁闭状态时把手、锁芯以及锁舌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门窗锁结构在开启状态时把手、锁芯以及锁舌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门窗锁结构,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可在门窗的内外进行门窗开关操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门窗锁结构,主要包括把手1、锁芯2以及锁舌4,所述的把手1转动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内侧,所述的锁芯2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外侧,锁芯2的传动轴3沿着室外到室内方向延伸至与把手1连接,并且传动轴3与把手1同轴转动,所述的传动轴3上套装有随传动轴3转动的驱动件3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呈凸轮结构,驱动件31的旋转动作带动设置于门窗框边侧的锁舌4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在本实施例中,锁舌4为勾形件,锁舌4以旋转方式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锁舌4处在锁止位时与设置在外框或其他门窗框上的锁孔件扣接在一起实现锁止门窗。在本实施例中,锁芯2通过锁芯压板固定在嵌入连接在门窗框的室外侧表面的扣手件5上,并且扣手件5的室外侧表面上开设了向室内侧凹陷的扣手槽51,减小门窗锁结构所占用的门窗框外部空间,能使门窗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在门窗框的室内侧固定有座体6,把手1转动设置在座体6上然后再与传动轴3连接传动,为了方便安装并保证传动的稳定性,采用把手1通过衔接块7与传动轴3连接传动的方式,衔接块7整体呈通孔方向沿着传动轴3轴向的筒体结构,所述的衔接块7一端为供传动轴3插入的传动孔,另一端则通过穿入在衔接块7内部的螺栓与把手1螺接,衔接块7再转动连接于座体6上开设的转动承孔上,从而把手1通过与衔接块7传动轴3实现同轴同步转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传动效率高,装配方便。传动轴3的截面呈T形结构,并且在传动轴3穿入衔接块7内的部分套装有衬片71,所述的衬片71为弹性衬片,衬片71紧抵传动轴3和衔接块7,即衬片71紧密包裹住传动轴3的同时还紧密贴合在衔接块7的传动孔内壁上,利用衬片消除传动轴与衔接块之间的连接间隙,使传动轴与衔接块更紧密、稳定的连接在一起,提高两者之间的传动稳定性。座体6上还固定有换向片8,所述的换向片8上开设有沿衔接块7旋转周向的限位弧段81,所述的衔接块7上设置了沿限位弧段81滑动的并由限位弧段81限制转动角度的限位块72,限位弧段的沿着周向的两端即分别代表锁舌处于锁止位、解锁位时把手需要转动到的位置,衔接块7随着传动轴3和把手1转动,当衔接块7的限位块72转动抵触到限位弧段的周向端部时则代表锁舌已准确转换到锁止位或解锁位,此时把手无法再继续转动,有效避免把手过转动,确保把手精确的驱动锁舌在锁止位与解锁位之间转换。座体6的室内侧上还设置有围绕在把手1转动轴线周向的轴套9,轴套9呈圆环片状结构,所述把手1面向轴套9的端面上开设有孔,孔内设置了弹性件91和由弹性件91推动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锁芯(2),所述的把手(1)转动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内侧,所述的锁芯(2)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外侧,锁芯(2)的传动轴(3)沿着室外到室内方向延伸至与把手(1)连接,并且传动轴(3)与把手(1)同轴转动,所述的传动轴(3)上套装有随传动轴(3)转动的驱动件(31),所述驱动件(31)的旋转动作带动设置于门窗框边侧的锁舌(4)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锁芯(2),所述的把手(1)转动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内侧,所述的锁芯(2)设置于门窗框的室外侧,锁芯(2)的传动轴(3)沿着室外到室内方向延伸至与把手(1)连接,并且传动轴(3)与把手(1)同轴转动,所述的传动轴(3)上套装有随传动轴(3)转动的驱动件(31),所述驱动件(31)的旋转动作带动设置于门窗框边侧的锁舌(4)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2)固定在嵌入连接在门窗框的室外侧表面的扣手件(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手件(5)的室外侧表面上开设了向室内侧凹陷的扣手槽(5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1)转动连接在固定于门窗框室内侧的座体(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1)通过衔接块(7)与传动轴(3)连接传动,所述的衔接块(7)一端开设供传动轴(3)插入的传动孔,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把手(1)连接,并且所述的衔接块(7)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培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良木道门窗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