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299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包括单管塔本体及基础,所述基础固定设置于地面;还包括主撑杆,所述主撑杆至少设置两根,所述主撑杆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连接,所述主撑杆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基础连接;还包括第一辅助横杆及第二辅助横杆,所述第一辅助横杆设置在单管塔本体与主撑杆之间,所述第二辅助横杆设置在至少两根主撑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单管塔本体上安装至少两根主撑杆,且在单管塔本体与主撑杆之间、至少两根主撑杆之间分别安装第一辅助横杆及第二辅助横杆,能够有效提高该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塔身整体刚度、稳定性及抗倾覆能力,进而提升其塔身承载力,满足运营商共享共建的需求。

A reinforced single pipe communic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
本技术涉及基建工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
技术介绍
伴随着5G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三家运营商对于现有通信塔共享改造的比例会不断增加,即,把通信基站建设从原来各自为战的局面变为统一规划、合理建设、节约资源,这样,为满足不同运营商的网络覆盖需求,原单管通信塔由只悬挂单一运营商的天线变成需要悬挂三家运营商的天线,但是加挂天线增多后,塔身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最大应力将超过材料强度设计值或基础不满足抗倾覆验算要求,因此现有单管通信塔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越加突出。现阶段市区建设的塔型一般多为灯杆景观塔、简易单管塔等形式,该类塔型挂载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满足三家运营商共享改造的需求。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包括:单管塔本体;基础,所述基础固定设置于地面;主撑杆,所述主撑杆至少设置两根,所述主撑杆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连接,所述主撑杆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基础连接;第一辅助横杆及第二辅助横杆,所述第一辅助横杆设置在单管塔本体与主撑杆之间,所述第二辅助横杆设置在至少两根主撑杆之间。可选地,所述主撑杆设置两根,两根所述主撑杆之间的夹角为90°。可选地,所述主撑杆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通过抱箍连接,所述抱箍抱卡在单管塔本体上,所述抱箍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节点板,所述主撑杆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与第一节点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底板及基础底撑板,所述主撑杆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基础底撑板连接,所述基础底板通过预埋件与基础连接。可选地,所述预埋件的一端插入预埋到基础内,所述预埋件的另一端具有定位板,所述基础底板通过紧固件与定位板连接。可选地,所述基础底板上固定连接基础底撑板的位置处具有加强肋。可选地,所述第一辅助横杆与单管塔本体之间通过抱箍连接,所述抱箍抱卡在单管塔本体上,所述抱箍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节点板,所述第一辅助横杆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与第一节点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横杆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插板,所述主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节点板,所述第三插板与第二节点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辅助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插板,所述主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节点板,所述第四插板与第三节点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可选地,所述抱箍由两块或三块弧形钢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而成。可选地,所述基础为预制基础或者现场浇筑基础。本技术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通过在单管塔本体上安装至少两根主撑杆,且在单管塔本体与主撑杆之间、至少两根主撑杆之间分别安装第一辅助横杆及第二辅助横杆,能够有效提高该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塔身整体刚度、稳定性及抗倾覆能力,进而提升其塔身承载力,满足运营商共享共建的需求。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单管塔本体与主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抱箍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抱箍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基础底板与基础底撑板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基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主撑杆与与基础底撑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基础底板与基础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第一辅助横杆与单管塔本体的连接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第一辅助横杆与主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中第二辅助横杆与主撑杆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参考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该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包括单管塔本体1及基础16,所述基础16固定设置于地面,还包括主撑杆2,所述主撑杆2至少设置两根,所述主撑杆2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1连接,所述主撑杆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基础连接;还包括第一辅助横杆3及第二辅助横杆4,所述第一辅助横杆3设置在单管塔本体1与主撑杆2之间,所述第二辅助横杆4设置在至少两根主撑杆2之间。现有技术中的单管通信塔承载能力不足,无法同时悬挂三家运营商的天线。本技术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通过在单管塔本体1的特定高度处安装至少两根主撑杆2,且在单管塔本体1与主撑杆2之间、至少两根主撑杆2之间分别安装第一辅助横杆3及第二辅助横杆4,能够有效提高该加固型单管通信塔的塔身整体刚度、稳定性及抗倾覆能力,进而提升其塔身承载力,满足运营商共享共建的需求。其中,主撑杆2的截面形式、截面大小以及主撑杆2在单管塔本体1上的安装高度、主撑杆2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均可根据具体的塔型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确定,最终达到各个部件都能得到最优利用的目的。第一辅助横杆3及第二辅助横杆4的截面形式、截面大小也根据建模计算结果、施工工艺要求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从而使材料得到最优利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撑杆2设置两根,两根所述主撑杆2之间的夹角为90°。设置两根相互垂直的主撑杆2,能够以最少的主撑杆达到优益的加固效果。如果只设置一根主撑杆,则单管通信塔的结构不对称、不稳固;如果设置两根以上的主撑杆,则安装步骤比较繁琐,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因此,本技术设置两根相互垂直的主撑杆2,既能保证单管通信塔的稳固性,又能节约安装成本。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单管塔本体(1);/n基础,所述基础固定设置于地面;/n主撑杆(2),所述主撑杆(2)至少设置两根,所述主撑杆(2)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1)连接,所述主撑杆(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基础连接;/n第一辅助横杆(3)及第二辅助横杆(4),所述第一辅助横杆(3)设置在单管塔本体(1)与主撑杆(2)之间,所述第二辅助横杆(4)设置在至少两根主撑杆(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管塔本体(1);
基础,所述基础固定设置于地面;
主撑杆(2),所述主撑杆(2)至少设置两根,所述主撑杆(2)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1)连接,所述主撑杆(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基础连接;
第一辅助横杆(3)及第二辅助横杆(4),所述第一辅助横杆(3)设置在单管塔本体(1)与主撑杆(2)之间,所述第二辅助横杆(4)设置在至少两根主撑杆(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杆(2)设置两根,两根所述主撑杆(2)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杆(2)的第一端与单管塔本体(1)通过抱箍(5)连接,所述抱箍抱卡在单管塔本体(1)上,所述抱箍(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节点板(6),所述主撑杆(2)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7),所述第一插板(7)与第一节点板(6)通过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底板(8)及基础底撑板(9),所述主撑杆(2)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基础底撑板(9)连接,所述基础底板(8)通过预埋件(10)与基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型单管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10)的一端插入预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曾岚刘涛孙宜军党刚张震韩鹏王海猛黄光辉庞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