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金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08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底与路面,所述基底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路面,所述路面通过铺设连接在基底的上端的表侧,所述基底与路面通过铺设连接,所述基底的内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支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该主管道的内侧靠近第一支管道的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湿度测量仪,这样可以使得通过该湿度测量仪可以实时的进行对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湿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检测的结果可以远程的发送到控制端的内部,通过将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湿度的情况实时的检测与反馈,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了解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水源是否发生较大的渗漏的现象,这样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工作的实施。

A kind of building structure jointly constructed by subway and urban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建设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现有的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由于具备排水与集水的能力,并且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这样可能会使得在长时间的水源的渗透下使得该建筑主体出现土质被水破坏,从而导致出现局部坍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内部的水源可能会出现渗透并且修缮不及时导致出现局部坍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底与路面,所述基底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路面,所述路面通过铺设连接在基底的上端的表侧,所述基底与路面通过铺设连接,所述基底的内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支管道,所述第一支管道的左端设置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部的表端设置有湿度测量仪,所述主管道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支管道,所述第二支管道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支管道,所述第三支管道与基底通过埋设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道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框架、污水管道和蓄水管道,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的下端设置有蓄水管道,所述第一支管道通过第一框架与基底通过埋设连接。优选的,所述主管道的组成包括有输送管道、承接架、第二框架、通信管道、安装槽、热力管道和轨道,所述第二框架的内部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下端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右端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右端设置有热力管道,所述热力管道的上端设置有通信管道,所述第二框架的内部的右端的表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主管道通过第二框架与基底通过埋设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管道的组成包括有固定架、电力管道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三框架的内部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架,两侧所述固定架的表端各设置有若干根电力管道,所述第二支管道通过第三框架与基底通过埋设连接。优选的,所述热力管道共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热力管道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二框架的内部的有端的上下两侧,两根所述热力管道的尺寸均相同。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共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输送管道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二框架的左端的上下两侧,上侧所述输送管道为给水管道,下侧所述输送管道为再生水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三支管道为矩形体的结构,所述第三支管道的内部铺设有燃气管道,所述第三支管道的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电力管道共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电力管道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三框架的内部的表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该主管道的内侧靠近第一支管道的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湿度测量仪,这样可以使得通过该湿度测量仪可以实时的进行对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湿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检测的结果可以远程的发送到控制端的内部;(2)、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湿度的情况实时的检测与反馈,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了解第一支管道内部的水源是否发生较大的渗漏的现象,这样可以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工作的实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内部的水源可能会出现渗透并且修缮不及时导致出现局部坍塌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管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2、第一支管道;21、第一框架;22、污水管道;23、蓄水管道;3、路面;4、主管道;41、输送管道;42、承接架;43、第二框架;44、通信管道;45、安装槽;46、热力管道;47、轨道;5、第二支管道;51、固定架;52、电力管道;53、第三框架;6、第三支管道;7、湿度测量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底1与路面3,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路面3,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在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基底1与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基底1的内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支管道2,第一支管道2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框架21、污水管道22和蓄水管道23,第一框架21的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污水管道22,通过污水管道22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污水管道22可以更好的进行污水的输送,污水管道22的下端设置有蓄水管道23,第一支管道2通过第一框架21与基底1通过埋设连接,第一支管道2的左端设置有主管道4,主管道4的组成包括有输送管道41、承接架42、第二框架43、通信管道44、安装槽45、热力管道46和轨道47,第二框架43的内部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承接架42,承接架42的下端设置有输送管道41,输送管道41共设置有两根,通过输送管道41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水源进行更好的运输,两根输送管道4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二框架43的左端的上下两侧,上侧输送管道41为给水管道,下侧输送管道41为再生水管道,输送管道41的右端设置有轨道47,轨道47的右端设置有热力管道46,热力管道46共设置有两根,通过两根热力管道46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热源的输送,两根热力管道46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二框架43的内部的有端的上下两侧,两根热力管道46的尺寸均相同,热力管道46的上端设置有通信管道44,通过通信管道44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在通信管道44的作用下可以更好的进行通信的输送,第二框架43的内部的右端的表侧设置有安装槽45。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主管道4通过第二框架43与基底1通过埋设连接,主管道4的内部的表端设置有湿度测量仪7,主管道4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支管道5,第二支管道5的组成包括有固定架51、电力管道52和第三框架53,第三框架53的内部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架51,通过规定价51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电力管道52可以更好的进行搭设,两侧固定架51的表端各设置有若干根电力管道52,电力管道52共设置有若干根,通过若干根电力管道52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线路的铺设,若干根电力管道52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三框架53的内部的表端,第二支管道5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底(1)与路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路面(3),所述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在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所述基底(1)与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所述基底(1)的内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支管道(2),所述第一支管道(2)的左端设置有主管道(4),所述主管道(4)的内部的表端设置有湿度测量仪(7),所述主管道(4)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支管道(5),所述第二支管道(5)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支管道(6),所述第三支管道(6)与基底(1)通过埋设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底(1)与路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路面(3),所述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在基底(1)的上端的表侧,所述基底(1)与路面(3)通过铺设连接,所述基底(1)的内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支管道(2),所述第一支管道(2)的左端设置有主管道(4),所述主管道(4)的内部的表端设置有湿度测量仪(7),所述主管道(4)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支管道(5),所述第二支管道(5)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支管道(6),所述第三支管道(6)与基底(1)通过埋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道(2)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框架(21)、污水管道(22)和蓄水管道(23),所述第一框架(21)的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污水管道(22),所述污水管道(22)的下端设置有蓄水管道(23),所述第一支管道(2)通过第一框架(21)与基底(1)通过埋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与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4)的组成包括有输送管道(41)、承接架(42)、第二框架(43)、通信管道(44)、安装槽(45)、热力管道(46)和轨道(47),所述第二框架(43)的内部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承接架(42),所述承接架(42)的下端设置有输送管道(41),所述输送管道(41)的右端设置有轨道(47),所述轨道(47)的右端设置有热力管道(46),所述热力管道(46)的上端设置有通信管道(44),所述第二框架(43)的内部的右端的表侧设置有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张佩
申请(专利权)人:杜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